晋商遗迹犹在,文化传承几何
晋商遗迹犹在,文化传承几何

  王家大院一角

  明清时期,晋商已发展成为国内三大商帮之首。至清代则上通清廷,下结官绅,商路达数万里之遥,款项可“汇通天下”。如今,昔日的创业者们早已消失在浩渺的历史星河中,但晋商遗迹随处可见,尤以晋商大院最为有名。王家大院、乔家大院、渠家大院、曹家大院、常家大院……每一处庭院深深的院落都记录着时代的变迁。驻足其间,人们可以看出昔日主人的富甲一方,也能探寻到称雄商界数百年背后的晋商精神。

  修身齐家 崇德善贾

  晋商大院与各家主人的家世、经商经历、人生观等密切相连,乔家大院体现了民商文化,王家大院代表了官商文化,常家庄园则有浓郁的儒商气息。这些院落不仅错落有致、气势宏大,而且雕刻精美,寓意祥和,令人叹为观止。

  王家大院是晋商大院中的杰出典范,人称“王家归来不看院”。晋中灵石县的王家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到清中叶家族势力达到鼎盛。王家大院由红门堡建筑群与高家崖建筑群组成,中间由一桥连接,从高处看,平面建筑不仅呈现出一个巨大的“王”字,还隐藏着一龙一凤的造型,龙飞凤舞气势磅礴。专家称,王家将宗室姓氏规划在院落中,符合天人合一的思想,抢占天时地利人和,饱含了主人对子孙后代加官加爵的期望。

  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在精美的建筑装饰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以门墩为例,在十七世王汝聪的敦厚宅内,有两枚桃子上俯卧一蝙蝠的“福寿门墩”,寓意福寿安康;有“松鼠葡萄门墩”,寓意“多子多福”;有“双狮门墩”,寓意“狮子滚绣球,好事在后头”;还有“佛手门墩”,祈盼多子、多孙、多福。

  王家还喜欢效法古人,先人的教化和束己箴言,对后人有很好的教化功能。从“效张公多书忍字,法司马厚积阴功”“遵司马公积德遗训,守东平王为善格言”“风格谦和归子慕,胸襟高旷晋渊明”“传家一篇司马训,课子数卷邺侯书”“树滋讵必陶潜柳,燕翼端凭韦氏经”……这些楹联中,可以看出陶渊明、司马光、唐朝宰相李泌父亲李承休等先贤,都是王家学习的榜样。

  “以商救国”:晋商的家国情怀

  历史上,晋商曾涌现出许多杰出人才,他们不仅有重商立业的人生观、诚信义利的价值观、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而且还有一颗爱国的赤子之心。

  山西祁县渠氏是著名的晋商望族,原籍在今长治市长子县。始祖曾带着两个儿子,由上党担挑潞麻、梨到祁县出售,再从祁县贩回红枣、土布等来卖,并以此为生。元末明初,他们定居到祁县城内。第九代渠士重在祁县城内开设铺面;清乾隆早期,第十四代渠同海开始“走西口”,在包头经营菜园、粮油、茶叶,并兼做钱庄生意;清乾隆、嘉庆年间,第十五代渠映潢增开了两个大茶庄;道光年间,第十六代渠长瀛开始在长江流域贩运食盐;从咸丰十年渠家开始经营票号,著名的票号有“百川通”“三晋源”“长顺川”等。“百川通”票号在全国商界享有很高声誉,多次承揽清廷官家大笔汇兑。

  渠本翘是渠氏家族的代表人物,他不仅是山西政界、商界名流,还是一位爱国主义者和山西民族工业的先驱者。1898年,腐朽的清王朝将山西盂县、平定、潞安、泽州、平阳等处煤铁开采权出卖给英国福公司,期限60年。消息传出,舆论大哗,爱国保矿运动迅速兴起。1907年,在京的山西籍官员联合各票号举行会议,成立“山西保晋矿务公司”,渠本翘被推举为首任总经理。他亲自出面向各票号借款,按期交付了赎款,同时积极招收股本,从事生产准备,建成了山西最大的近代采矿企业。

  1902年,山西省商务局官办的晋升火柴公司经营不佳,赔累严重。渠本翘以5000两白银把这个公司盘过来,又联合祁县人乔雨亭,将公司改组为双福火柴公司(即平遥火柴厂的前身)。这是山西省第一家民族资本工业,渠本翘成为山西最早的民族工业资本家。

  渠氏家族中另一位优秀代表人物是渠仁甫。他经营渠氏商业40年,始终坚持诚信、仁义这个最基本的商业道德。他开办的商号,多带一个“诚”字,如湖南“诚记”茶号、“晋裕诚”布庄、“书业诚”古籍字画店等。

  记者在渠家大院看到,一块民国十一年七月“大总统”黎元洪题给渠仁甫的牌匾上写着“敬教劝学”四个大字。原来渠仁甫青年时,正值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民族危亡迫在眉睫。于是他产生了强烈的教育救国、兴学育人的念头。1919年,他独资创办了祁县私立竞新小学校,办学18年,共计投资银元8万元,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受到广泛赞誉。

  “他非常节俭,从来是棉布衣服,不穿绸缎、皮袄。他也很开明进步,不让女儿缠脚。”导游张继军说,最让人感动和钦佩的是他敢于担当,爱国爱乡。

  张继军介绍说,新中国成立初期,渠仁甫虽年逾古稀,仍积极参与新中国建设。1951年被邀参加山西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1954年到1955年间,他将千余部珍贵书籍捐赠给祁县文化馆和山西省文史馆(现转交山西省档案馆)。1956年他正式成为第一届山西省政协委员。渠仁甫还积极拥护“一化三改”政策,带头将所有企业全部公私合营。

  兴商治家有秘诀

  山西地方风俗向往经商,他们对经商持积极态度,经商致富的成就甚至可以和应试为官相提并论。晋商以崇高的道德标准自律,以良贾善贾为追求目标,同时在自身修养上以勤俭克己为德行,即使致富后,仍保持朴素节俭的生活作风。

  祁县乔氏先祖乔贵发出身贫寒,为改变命运,于清乾隆初年“走西口”,在蒙古地区与秦氏携手开始创业,从做豆腐、卖豆芽开始,生意从无到有,从小做大。乔家不仅在包头等地开设了一大批“复”字商号,而且在祁县及全国各地设庄立铺,织成一张庞大的商业、金融网络。乔家还把一部分商业资本转化为金融资本,增设票号业务。

  清朝末年,资本雄厚的大德恒、大德通两大票号得到空前发展,分号众多,乔家财势名列晋商之冠。后随着封建体制终结、军阀混战、日军入侵,乔家商业发展随之日益衰落。至新中国成立初期,乔家在各地的商号全部停业,结束了其长达200余年的经商历史。

  乔贵发深知创业难守业更难,他非常重视对后人的教育和培养。至孙子乔致庸时,致庸为防止子孙染上富家不良习气,谨遵祖训,完善家规,要求家族成员做到“六不准”:不准纳妾、不准嫖娼、不准虐仆、不准赌博、不准吸毒、不准酗酒。

  “虽然只有24个字,但明明确确告诉乔家后人,要做一个善良、高尚、自律的人。”乔家大院民俗博物馆前馆长刘立本说。

  在乔家大院的楹联、匾额中也能看到乔家的家训,诸如“为善最乐”“学吃亏”“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读书好经商亦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成尤难知难不难”等。乔致庸还亲拟了对联挂在内宅门上——“惜衣惜食非惜财缘惜福,求名求利莫求人须求己”,乔家以此教育子孙珍惜衣食、真诚厚道、自尊自强。

  如今的乔家大院,已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乔家大院民俗博物馆工作人员专门在大院的一间厢房内挂上了乔氏经营之道、乔氏商训、乔氏经商精神。其中,乔氏商训这样写道:经商处事首以信为重,其次是义,第三才是利;唯无私才可以讼大公,唯大公才可以无怨;宁愿自己赔钱,也要维护商号名声。

  乔家票号的汇票使用密字防伪,据曾为乔家票号伙友的老人回忆,“大道生财广德行万里多”10个字分别代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10个数字,“谨言慎行”4个字分别代“万千百十”,“约已清心”4个字则代“两分钱厘”4个单位。这是传统文化和商业保密功能的完美结合,也体现了乔家的自律诚信。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 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提出要弘扬企业家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精神,弘扬企业家创新发展、专注品质、追求卓越的精神,弘扬企业家履行责任、敢于担当、服务社会的精神。

  山西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山西省晋商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高春平说,这些在晋商精神中都有重要体现,“尤以诚信精神、开放精神、创新精神最为突出”。高春平举例说,晋商文化对当下的中国而言,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例如,晋商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给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带来启示;晋商银企合作的模式,对解决中小企业贷款和融资难有借鉴意义;晋商股份制创新可缓和企业与员工的矛盾,调动企业内部员工积极性。(半月谈记者 王学涛)

高敬德:弘扬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是香港重要使命

  高敬德 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 香港中华文化总会会长

  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带出新时代重大信息:中华文化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重要讲话中有关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对香港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就是“一国两制”实践的重要内容,香港中西文化荟萃,具有讲好“中国故事”的独特优势。弘扬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是新时代香港重要使命。

  今天的中国,已进入强国复兴新时代;今天的香港,已进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新阶段。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是处在新时代新阶段的香港面对的重要课题。

  弘扬中华文化是“一国两制”实践重要内容

  国家主席习近平一再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在香港落实“一国两制”,必须认同“一国”。可以说,认同“一国”的文化基础就是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联办主任王志民在2018全国两会精神分享论坛上作主题演讲时,引用了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一段话:“『一国两制』包含了中华文化中的和合理念,体现的一个重要精神就是求大同、存大异。”习主席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一国两制”中所体现的中华文化智慧,恰恰显示了中华文化的普世意义。

  无论是作为“一国”认同的文化基础,还是“一国两制”所包含的传统智慧,都告诉我们,弘扬中华文化本来就应该是“一国两制”实践的重要内容。我们需要将弘扬中华文化与推进“一国两制”实践结合起来。

  习主席鼓励香港弘扬中华文化

  国家主席习近平非常重视并鼓励香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主席去年“七一”视察香港期间,亲自到西九文化区出席《兴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勉励香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今年2月7日,习主席专门对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的逝世表示悼念,显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在他心中的分量;今年农曆新年前夕,习主席亲自给香港少年警讯的两位小朋友回信,寄语香港青少年多学点历史,多了解点国情;今年7月,香港声辉粤剧推广协会在京演出,林郑特首向参演的两位本港粤剧小演员转达了习主席和夫人彭丽媛的亲切问候,习主席希望香港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中西文化交流平台作用,并推动与内地的文化交流合作。习主席对中华文化的深厚情怀,对香港的关心支持和他的崇高威望、领袖魅力,强烈感召和带动香港同胞弘扬中华文化。

  香港需要从推进“一国两制”实践的层面,全面部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要在学校完整设置中华文化课程,做好基础教育的工作,而且要在社会层面部署推动弘扬中华文化的系统工程,支持社会团体开展各种弘扬中华文化的活动。

  香港具有讲好“中国故事”独特优势

  在强国新时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讲好“中国故事”更是密不可分:“中国故事”本身就包括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文化也离不开讲好“中国故事”。习主席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要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其中既包括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包括讲好“中国故事”。

  香港具有“一国两制”和中西文化荟萃的优势,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可以发挥特殊作用。今天的香港,有超过80家国际传媒机构设有办事处,包括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法新社、彭博新闻社、路透社、CNN国际新闻网络、时代杂志亚洲版、Screen International、经济学人杂志社等,还有18个持牌卫星电视广播机构,为亚太区观众提供逾200条电视频道。2013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僱员斯诺登选择在香港“爆料”,与香港作为国际信息中心的地位直接有关。香港作为国际性的信息中心,八面来风,辐射海外有明显的优势,是讲好“中国故事”的理想地点。

  香港具有背靠祖国面向世界、贯通中西文化的优势。一方面,香港不仅紧靠祖国内地,对于获取内地的资讯,有近水楼台之利,而且具有深厚中华文化底蕴,熟悉中国内地情况,报道中国新闻的时效性及解读中国信息的准确性,绝非海外媒介所能相比;另一方面,香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深受西方文化影响,深谙国际媒介的运作,在文化观念、新闻的切入点、包装手法以及适应读者阅读习惯等方面,更容易与海外接轨,有利于在海外讲好“中国故事”。

  香港需建立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中心

  新时代对于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文化有更高的要求。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关于讲好“中国故事”的要求是:“主动宣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关于弘扬中华文化的要求是:“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要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不仅需要民间层面的广泛参与,而且需要专业的研究和传播。香港有需要设立“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中心”,为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文化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支撑。(完)

古陶瓷“三合一”技术鉴定座谈会在京举行

  近日,由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艺术品鉴定与评估委员会、中国古陶瓷老化痕迹国家鉴定标准科研项目组委会和国珍府文物鉴定(北京)有限公司主办,北京么德比艺术品有限公司承办的古陶瓷“三合一”技术鉴定座谈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文博界专家学者,与艺术品相关的金融、司法、拍卖、文化等领域,和来自美国、韩国、印尼等国内外收藏家代表40余人出席座谈会。会议由北京么德比艺术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艳主持。

  刘育麟先生致辞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副会长、艺术品鉴定与评估委员会主任,中国古陶瓷老化痕迹国家鉴定标准科研项目组委会主任刘育麟致欢迎词,并就艺术品市场怎样才能繁荣发展,如何从低谷中走出来?民间藏品如何变现等问题进行主旨讲话。

  民间藏品变现:鉴定要有据、交易要保真。

  国珍府古陶瓷“三合一”技术鉴定不仅保护了国家文物,也肯定和保护了大量民间藏品,撬开了民间藏品变现流通的大门。

  促进民间藏品变现,承担法律责任的有据鉴定是基础、藏品保真是关键,这就是国珍府古陶瓷“三合一”技术鉴定的意义与价值所在。

  艺术品市场繁荣发展不仅是国家和政府的责任,弘扬正能量,扫除艺术品市场上以个人利益至上的拦路虎、绊脚石更是民藏责任与义务,国珍府数年来正是这样坚持不懈地自觉努力着、发酵着、扩展着。

  王连明先生主旨讲话

  中国古陶瓷老化国家鉴定标准科研项目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国珍府鉴定室主任王连明向与会嘉宾介绍国珍府古陶瓷“三合一”技术鉴定的方法、核心技术及流程,并展示国珍府鉴定证书,宣讲了国珍府鉴定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重要依据。

  所谓“三合一”技术鉴定,是以传统目鉴为基础,以公安部刑科协课题组研发技术成果和公安部评审通过的古陶瓷自然老化痕迹显微鉴定技术为核心,加之通过国家检测机构对痕迹的形成通过仪器检测三种鉴定方法的结合,是一个科学严谨,相互独立又相互印证的科学鉴定体系。

  刘文先生主旨讲话

  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学会会长,中国古陶瓷老化痕迹国家鉴定标准科研项目组委会总顾问,公安部刑侦局原局长刘文先生在讲话中,对国珍府古陶瓷“三合一”技术鉴定的价值给予了充分地肯定。

  他说:“十多年的科研取得的成果证实,古陶瓷老化痕迹的显微鉴定技术的科学性高,实用性广泛,准确性强,推广应用的价值极高,是我国古陶瓷鉴定的独到的新技术,将对我国古陶瓷鉴定发挥里程碑性的作用”。不仅受到国内越来越多收藏家和老专家的认可,也被越来越多的包括美国、韩国、日本、印尼、新加坡以及台湾地区的境外收藏家的肯定。

  与会收藏家:该技术解决了藏品分不清真假和不能流通变现的两大困惑

  来自山东的收藏家赵维圣先生,在发言中介绍了通过参加国珍府的技术培训和对自己的藏品进行“三合一”技术鉴定以后,解决了面对满屋子的藏品分不清真假和想以藏养藏,但藏品不能流通变现的两大困惑。他通过自己的实践讲述了国珍府古陶瓷“三合一”技术鉴定,在保护国家文物、保护民间收藏,促进民间藏品变现方面发挥的作用。

  在自由发言过程中,来自韩国的“韩国嘉德拍卖(株)代表理事”姜良求先生,介绍了今年5月邀请刘育麟主任以及国珍府鉴定团队赴韩国鉴定的情况,并决定邀请刘育麟主任为“韩国海东博物馆首席顾问”。姜良求先生已经报名参加国珍府第二十七期在景德镇举办的考察研习培训班。

  去年,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的国珍府古陶瓷“三合一”技术鉴定成果展和首场保真拍卖之后,民间藏品保真展卖、保真拍卖和私下保真交易日渐兴起,一个藏品保真交易,保真变现流通的新时代正在到来。

  会议现场

  在座谈会上,主持人北京么德比艺术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艳通报了金秋将在京举办第二场民间藏品保真拍卖的有关内容。

理论学习植入文化元素

  本网讯(董玉铭 许来齐  刘华鹏) 8月20日上午,由北林区委、北林区政府主办,北林区委宣传部、区文化体育旅游局承办,肇东市于志学艺术馆协办的北林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暨习近平治国理政用典精选——于志学书法展”在市科技馆展出。此次书法展将习近平治国理政用典进行书法创作和展览,在国内书法界尚属首次,这也是北林区委创新理论学习方式、植入文化元素的一项新举措。

  市政协主席郑建强,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赵琳,北林区四个班子主要领导及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城乡各党委、区直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观摩书法展。

  我国著名书画家、冰雪山水画派创始人、人民艺术家于志学先生从事书画艺术创作50余年,开创的冰雪山水画创作,丰富了中国画绘画理论与实践,在国内外艺术界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威望。近两年来,于志学老先生精心研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访谈中引用的治国理政用典原文,精心创作出大量书法精品力作。此次,于志学先生情系黑土地,为家乡人民展出的58幅作品,涉及到敬民、为政、立德、修身、劝学、廉政等诸多方面。这些书法作品笔意苍劲、墨饱灵动,技艺精湛、字字珠玑,在欣赏书法艺术之美时,更能进一步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的深刻含意,对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这次书写的作品,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精髓,对于我们基层的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想更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今后,我还将关注家乡发展变化,创作更多的作品,回馈家乡的养育之恩。”于志学表示。

  北林区委历来重视理论学习,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抓好“规定动作”的同时,不断活化学习形式,丰富学习内涵,创新学习方式,拓展干部思维,提升工作能力。通过举办此次书法展,让区委理论中心组和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深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法艺术熏陶的同时,能够更加深入领略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魅力和治国智慧。

  “我感觉这种学习方式很有新意,也非常直观,我要组织好我们街道办事处的党员干部来参观学习,结合工作实际活学活用,进一步增强服务社区群众的本领,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北林区先锋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冀寞说。

  参观结束后,干部们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更好地把全区人民的意志和力量聚焦到“都城地”建设和“一心三区”四个经济板块发展上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充足的干劲,学习新思想、贯彻新理念、展现新作为,以优异的成绩向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献礼。

  此次书法展共展出书法作品58幅,将持续一周时间。

如何看待丑书
如何看待丑书

  手持灌满墨汁的注射器,边走边射出一条条墨迹,自称“射墨”书法;目不视笔,在别人拖动的宣纸上随意挥洒,被称为“盲书”……这都是近来网上流传甚广的“新式”书法视频。

  作为汉字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书法是中国文化的宝贵遗产,但近年来,“一点一世界,一画一乾坤”的书法作品却越来越令人“眼花缭乱”:倒立书法、拿头发作笔、边吼边书写。一些人写字如同作画,甚至随意涂抹、错字连篇。一些看上去远离经典和传统的“书法作品”,让普通观众直呼“欣赏不了”。而所有这些,目前都被统称为了“丑书”。

  “‘丑书’这个词并不是一个严谨的学术概念,其内涵不够稳定,概念的外延也没有清晰的边界,目前来看还没有形成统一认识。它是在一系列社会现象出现以后,社会大众逐渐形成的主要借助网络流传的一个说法。”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宗成振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他认为,目前大众所说的“丑书”,主要是指与传统主流书写方式、书写状态、书写审美追求相去甚远的书写行为和结果,甚至还包括一些非书写的行为。“目前所说的‘丑书’,并不全是书法范围的事。”

  辨析看“丑书”

  “所谓的‘丑书’既有在书法范畴之内进行的探索和创新,也有背离书法范围,为了吸引大众关注、提升自身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非书法行为’。”宗成振说。

  他认为,书法之所以为书法,有两点是基础:一是以汉字为书写表现对象,汉字“象形”的基本特质为书法提供了无限的表现空间和解读空间,正如东汉著名书法家蔡邕所讲的“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脱离了汉字,无所谓书法”;二是以毛笔为书写工具,即蔡邕所谓“惟笔软则奇怪生焉”。“所以,书法的底线归结为一句话,就是用毛笔书写汉字。”

  从这两个基本特征出发,“丑书”可以分为几类。

  一类是用毛笔书写汉字的,在书法关注和批评的范围之内。“由于审美追求上不以端庄雅正为旨归,或者借鉴了历史上并不作为主流取法对象的民间书写,笔法上丰富了毛笔的表现力,字法上解散了传统的平正聚焦的结构,从而不易被大众审美所接受。其被归结为‘丑书’,有大众审美水平所限的因素。”宗成振说,不可否认,这其中的确有对书法艺术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创新。

  另一类,虽然也使用毛笔表现汉字,“但书写性消磨殆尽,表现的对象虽是汉字,但存在大幅度变异,以至于需要专门的解释才能让欣赏者明白。这一部分行为和作品处在边缘地带,也远离传统意义上书法的表现方式。”宗成振说,这需要针对具体案例进行细致辨析。

  这其中,一些书写已经背离了书法艺术规律,故意以不和谐、新奇为追求。比如写“龙”字时在字中画龙头,写“竹”字时就画竹节,还有人用手以外的器官控制毛笔写字,如同“书写表演”。

  书法家刘清景认为,这两种“丑书”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前者经过扎实的基本功训练,从传统中来。而后者是在基本功还不扎实的情况下一味求新求怪,“很多人功力不足,急功近利,就用这种方法来吸引眼球,换取利益。”

  至于用注射器射墨之类的现象,既不用毛笔,呈现给观众的也不是汉字,而是一簇簇“看不懂”的线条。在宗成振等专家看来,或许可将其视为行为艺术,但“无法用书法的标准来衡量和品评”。

  受访专家指出,后面两种情况,才是需要警惕的。

  “对于社会大众而言,这种复杂局面的确不是个好事情。目前大众对书法的审美能力和认知水平比较有限,比较容易被误导。”宗成振说。

  而长期从事书法教育的刘清景则认为,这尤其会对涉世不深的年轻人产生不良影响,让人“更浮躁,难以沉下心来做事。觉得这是快速成名的方法。”

  “书法本身是需要沉淀的”,他强调,寻常人想写得一手好字需要下苦功夫。“坚持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

  艺术创新绝非无源之水

  将“丑书”视作“挑战传统、创新书法”,视作当代带有探索性质的书法作品,是书法界内一种较普遍的观点。

  事实上,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明尚态……中国书法正是在创变中传承至今,形成了各种经典书体和书写方式,审美旨趣也并非一成不变。

  但是,有一些原则却是不变的。

  比如审美标准。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王岳川强调:“真正的艺术是雅俗共赏的。”他说,“那种人民不认同、市场不买账的书法游戏,很快会成为时代的弃儿。”

  另一个不变的是书法的规律。

  “所谓书法,就是书写的规则。”刘清景解释。书写汉字、传递信息为“书”,结构严谨、法度庄严为“法”。不论是小篆、隶书,还是楷书、行书,都遵循这样的法度。即使是“纵任奔逸”的草书,也是于规章之内大开大合。

  艺术创作是高度个人化的,但绝非无源之水,这个源就是书法的规则和传统。自云“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自出新意,不践古人”的苏轼,也主张要“出新意于法度之中”。正所谓食古而化,知法而变。

  “在多元价值的新时代,应该允许和鼓励创作者们充分利用不断涌现的可供取法的新材料,吸收借鉴各类艺术创作理念和方法,进行大胆尝试和创新。”宗成振说,但前提一定是,守住书法艺术自身的底线。“有选择地融合,而不是硬性地简单嫁接,要关注嫁接后是否成活,成活后结出的果实是不是还是书法。”

  王岳川认为,书法的创新应当是“守正创新”——既回归书法本原又生发新义,“要从自己的树根长出新芽”,“一切创新必须有正的根,书法之美的最高境界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天人合一。”

  在宗成振看来,不论是“守正”还是“创新”,现在都亟需重视。“一方面是继承不够,不够首要是在普及层面,需要解决社会大众的基本认知和审美素养问题,再是专业人员对传统继承的深入程度。”

  另一方面是创新不足。他认为,虽然目前看似形式上创新花样很多,做了很多努力和尝试,但“没有找到正确合理的方向”。

  宗成振强调应当“按照书法自身的规律办事”,而规律要从书法的历史中去寻找。“真正能在历史上留下一笔的突破和创新还是要以回归传统、透彻理解传统为前提。站在巨人肩膀上向上提升的那一步,才是真正的发展和进步。”

  书法是在书写文化

  “目前书法界存在一种浮躁、焦虑的心态。”王岳川告诉记者,唯技术主义、消费主义、拜金主义、市场主义“此起彼伏”。有人过度追崇西方后现代主义,“反文化反经典反雅反美”;有人推崇书法解构论,有人提出书法和文字、文化无关;一些书法家过分强调书法技法、结构、形式、视觉冲击力,或是干脆以赚钱为目标,练书法就为了参展获奖……

  “一些人只重视书法的形式技法,忘掉了书法的本意。”王岳川说,“书法和文字有关,和内容精神、和人品有关,相反书法和市场关系倒不应该太大。而今天一些人把书法和市场结合得太紧了。我倒认为,今天能卖个好价钱,未必今后在书法史上能留下名字。”

  在他看来,当代书家不应只满足于技术性的创新或拓展,而应该使自己“文化化”。“书法不仅仅是写字,而是一种沟通人与我的文化载体。”他因此倡导“文化书法”,“书法的基础是文化,而不是技术;书法的终端是文而化之的君子;书法的高端代表着国家文化的软实力。”

  宗成振分析认为,那些有误导性的甚至不属于书法的所谓“丑书”的盛行,既源于社会价值观多元化、书法界的浮躁、过度逐利的观念、媒体责任感淡漠、自媒体的随意性,也与几十年来书法人文传统的断裂、大众的书法素养缺失不无关系。一方面,书法实用性逐渐式微,使大众对毛笔书写的基本要求和规矩陌生;另一方面,大众书法审美能力的缺位,导致丧失基本的判断力。“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归迫在眉睫,任重而道远。”

  王岳川也强调书法普及的重要性。他建议,一方面,要普及书法与文化的关系,不能让大众认为书法就是夕阳红、要拿书法去获奖、去卖钱。同时,要重视书法教育,尤其是青少年的教育,加强书法师资队伍建设。

  事实上,近年来各地已先后将书法融入了中小学课程教材体系,编写审定书法教育教材,高考也开始加入书法相关的试题。王岳川认为,这是很好的趋势。“通过制度化的方式,让老百姓学会欣赏书法之美,树立书法文化的正确形象,在汉字文化圈当中显示东方大国的神采。”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徐欧露

学习革命先辈 谱写时代华章

  本网陕西讯  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的精神动力,鼓舞和激励着我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为了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强化政企干部的理想信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8月10日,宝鸡市30多名政企干部赴延安学习。

  本次宝鸡市政企干部学习活动8月10日在延安开班,历时三天,来自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七二二台、宝鸡中车时代工程有限公司、陇县教育系统的政企干部参加了本次学习活动。

  在学习培训期间,大家先后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王家坪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梁家河村史馆、知青旧居、学习书院、枣园革命旧址、凤凰山革命旧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延安精神”是革命先辈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的华章

  “难忘的3天学习,感慨颇多,体会深刻。怀着崇敬的心情,我们一起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王家坪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参观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等中央领导的故居和中央机关办公地。就是在这样狭小、阴暗、简陋的窑洞里,毛泽东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指挥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就是在这窑洞的小油灯下,他们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光辉著作,在这个曾经落后、贫穷的地方,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人民共和国的坚定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篇章。“延安精神”是革命先辈们拿生命和鲜血谱写的华章。发扬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顽强斗争意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七二二台马国平感慨的说着。

  “伟人故居” 怀念、敬仰、感恩先辈们的付出

  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很丰富,我们之所以有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先辈们奠定的基础,他们为了国家和平稳定,抛头颅、洒热血。在他们那个年代,我们的国家不富强,遭受外来入侵,他们迎难而上,在艰苦的条件下和敌人进行斗争,为新中国而奋斗努力。

  在这次学习过程中,无论是杨家岭的革命先辈办公处所,还是枣园的伟人故居,都有共同特征,就是简朴。伟人们的住所和生活都很简朴,十分简陋。

  伟人们,在这样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故居中挑灯夜谈、竭尽全力去工作。他们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今天,踏上这片热土,重温这段岁月,感受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心中很难平静,感恩先辈们的辛苦付出。来自陇县教育系统的闫振威谈起本次学习显得十分激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为群众解决实实在在的困难

  “在梁家河村参观了梁家河村史馆、知青旧居等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留下足迹的地方,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七年插队生活的经历,通过一幅幅图片和以前的劳动工具,生活用品,真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扎根农村,与梁家河群众亲切的在一起,想方设法为群众解决实实在在的困难。他自费去四川学习先进的技术等,为梁家河村修建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等,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群众解决实实在在的困难的真实写照。

  通过此次学习,感悟颇深,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敬仰先辈们伟大,无私的爱国主义精神,更深层次的领悟延安精神的博大,学习和发扬先辈们可歌可泣的历史壮举,把先辈们伟大的革命精神传承和发扬下去,力争在现代化事业工作当中,不怕苦、不怕累,迎难而上,勇于担当。” 在学习结束后,宝鸡中车时代工程有限公司张云孙这样说。

  此次学习,学员们感触颇深,他们纷纷表示,立足岗位,学习先辈们崇高的革命精神,发扬和继承他们的优良作风,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不断努力,为把我国建设成文明、富强、民主的社会主义强国而不懈奋斗。

诗和远方要多花些心思去抵达

  最近有媒体关注到“白鹿原”文旅产业的尴尬现状。随着电视剧《白鹿原》的热播,滚烫的资本涌入这个仅200多平方公里的地方,至少六个以“白鹿原”为主题的特色文化旅游项目拔地而起。然而,这些民俗村除了陕西小吃,几乎没有卖点。连排成片的仿古建筑群因为太相似,如今只剩了荒草丛生。在激烈的竞争之后,这些项目有的只能勉强维持,有的则已关门大吉。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更加旺盛,消费升级和政策红利引领下的文旅产业,正在成为“市场需求的宠儿、经济发展的骄子、资本追逐的对象”。然而,一些地方文旅产业的“滑铁卢”也告诉我们,文旅产业虽然是一片蓝海,但蓝海里也出现一窝蜂涌入现象。有的项目既无质量也无创意,既不关心文化也不热爱旅游,一心想着把“风口”变现,结果就发现今天的游客不那么好忽悠了。

  耐人寻味的是,一些地方大投入的文旅项目,有时候甚至不如老乡自娱自乐的景区活得久。那些原生态乡村旅游景区看起来土俗,却能找到适配的目标受众,关键就在于结合当地文化习俗,成功挖掘出了富有特色的东西。这也提醒人们,在不惜重金投入文旅项目的时候,首先要深究,这个文化项目的“魂”是什么?如专家所言,一个文化项目的核心,绝不仅是地理的象征,“还是生于斯长于斯的血肉和灵魂,其中的文化精髓应是当地生命活动中形成的传统、风俗、生存方式、思想观念等。”强大的文化资源,同时也意味着受众更高的体验期待,如果从业者不能认真地去打造历史文化特色,只是急功近利地追热点,必然会掉进同质化的陷阱。

  当然,文旅产业的优劣,不能一概以赢利与否来做判断。以中国游客数量之多,一个项目短期赚钱总有门路。比如在临潼,游客稍不留神就能被骗去假兵马俑景点,与双眼皮兵马俑合照。这样的山寨兵马俑,临潼有关部门曾一夜之间销毁40多个。若想文旅品牌不被冒牌货亵渎,首先当然是加强监管,但也提醒我们思考这样的问题:低水平仿制为何如此吃香?那是因为对真景点的需求出现了井喷,谁都想来看看举世瞩目的兵马俑。我们真该多花些心思,才能回报这种可贵的“注意力资源”。

  这些年,我国居民消费已经步入快速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文化旅游迎来了黄金发展期。与此同时,普通消费者对文旅“供给侧”改革的热切呼唤,也时常可闻。我们的旅游产品供给,远远跟不上消费升级的需求。比如,各地都上马高度相似的“老街”,从这个古城到那个古城,从名山脚下到高原之上,总能买到一样的商品,听到同样的民谣,品尝到相似的小吃,甚至到了晚上,大多会上演大型实景演出,总有似曾相识之感。为何?还是因为不珍惜群众旺盛的旅游需求,宁可懒惰地搞搞“一锤子买卖”。

  人们去一些文化景点,往往是被与之相关的文化内涵所吸引,这当然蕴藏着商机,却不应被滥用。在对待文化旅游的问题上,最需提防的是心急。很多长盛不衰、风靡世界的文化旅游项目,背后往往有对文化品牌的敬畏,同时还有对服务细节的追求。有心人将文化和旅游比作“诗和远方”,要真正到达那么诗意的境界,我们还需要日复一日的深耕,才能对得起见识和品位不断提升的消费者。

和谐法制书画院惠济区惠丰生态园写生基地隆重举行祝贺仪式

  8月12日,艳阳高照,和风习习。有翠柳相伴,有母亲黄河作陪。来自我们和谐法制书画院的孟王金、宋新合、孟国安、李建平著名书画家朋友,热情相聚在美丽的惠济区黄河风景区 --惠丰生态园内,共同为和谐法制书画院惠济区黄河风景区写生基地举行隆重的祝贺仪式。

  和谐法制书画院书画家代表们在黄河风景区惠丰生态园写生基地揭牌仪式上合影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我们和谐法制书画院历经十年来的发展,现已成为当今极具影响力的艺术劲旅之一,为传承和弘扬书画艺术不断学习和探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可喜可贺!

  丹青绚彩,翰墨飘香,今天借此机会,在我们美丽的黄河风景区惠丰生态园写生基地内,欢聚一堂,交流文采,切磋技艺,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和优化艺术创造力。

  和谐法制书画院书画老师在现场创作中

  众所周知,无论是书法创作、还是国画创作都需要扎实的笔墨工夫,不仅要有传统的基本功,还需要作者多方面的修养和对生活的感悟。在传统基础上创新,取法于古,取意于今,将是我们今后书画创作中一个永恒的精神指导。 在当今书画繁盛的群体中,对我们每个书画家来说,都需要在共性中寻求个性,确立自我。书画艺术的生命,要保持生命活力,就得不断汲取新鲜空气,这新鲜空气就是生活的时代气息与时代的生活蕴含,这营养就是广博知识的不断接收、审美情趣的不断陶冶、和艺术动力的不断锤炼和增强。

  正如和谐法制书画院李兆彦院长所讲,我们美丽的黄河风景区惠丰生态园写生基地的成立,是我们书画院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也是我们书画家朋友们的一大幸运之事,她的成立,不仅为我们书画院注入了新鲜养分,同时也为我们书画院、乃至中原及全国书画家朋友们提高技艺、创作新品、互相交流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支撑点。

让国宝活起来
让国宝活起来

  在这一过程中,活起来的不只是文物,还有人们心底关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记忆

  “你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三星堆青铜人像:说我像奥特曼的你别走;陶鹰鼎:陶,醉了6000年;长信宫灯:照着你……这些穿越古今的宣传文案,出自《如果国宝会说话》这部独树一帜的文物纪录片。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全方位的科技加持,让历史可听可看可感,助推这部片子大获成功。当古史不再是高冷的金文篆书,当国宝会说话、会对我们的凝视报以深情的回望,吸引大批粉丝也在情理之中。

  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是这部纪录片的追求。事实上,除了技艺、文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进行活态传承,那些一动不动的器皿、雕塑、家具、建筑,随着主人的逝去已成陈迹。从电视片到艺术展,从复原远古城市到复制古代用品,现代人利用很“燃”的方式接触古人赖以生活的物质载体。在这一过程中,活起来的不只是文物,还有人们心底关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记忆。

  每一件国宝,都是古代生活的一个片段。当它静静地躺在博物馆的展台中、地库里,你或许想象不到它在千年前曾见证了刀光剑影、纷繁世事。商鞅方升无言,但它亲历了秦国变法、六国一统,是度量衡定于一尊的见证;里耶秦简无言,但那里记载了中国有记录以来最早的身份证和户口本;素纱(衤单)衣无言,但你可曾想到,这件代表汉初织造最高水平的衣服,或是汉代贵妇的百变穿搭……历史无言,只不过它等待我们发掘文物背后的那些故事。那些故事,正是国宝“想说的话”。

  有学者曾说,对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对很多人而言,历史教材中的时间、事件与意义,虽然客观但又少了几分情感,九品中正、六部九卿在脑子里形成的或许是没有画面、模糊抽象的印象。所以高明的启蒙老师会用元代的“拈阄射利”对比彩票,会把曾感叹“长羡蜗牛犹有舍,不如硕鼠解藏身”的白居易看作唐代的蜗居客……让历史的大框架有血有肉,才能让我们对历史产生共情。毕竟,同样有衣食住行的需求,同样面临生老病死的处境,任环境沧海桑田、技术一日十年,生活的主题始终不变。

  寻找古今的交汇处、共鸣点,只是认识历史的第一步;接下来还得从传世文物、考古发现、文字材料中发现历史的丰富多彩。正所谓:先求其同,后求其异。我们看到,一些学者从卷帙浩繁的典籍考证名物制度,一些从业人员试图用3D特效还原古代礼仪的全貌,佶屈聱牙的经典因此得以“翻译”,古代的生活场景仿佛历历在目,令我们不必回到商周,也不用沉溺于器物收藏,便能从文明之源中体会因时变迁的制度和一以贯之的礼乐精神。借助研究者皓首穷经,普通人虽然不可能“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却可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如此说来,《如果国宝会说话》的成功就更容易理解。相比前几年陆续走红的《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通过厚重大片让岁月化作徐徐展开的恢弘长卷,《如果国宝会说话》那一个个逼入眼帘的小视频只不过是风霜历史的惊鸿一瞥。100件文物,100个故事,100种表达,在5分钟里闪转腾挪出多样的视听感受,既摸准了观众的需求,也适应了互联网传播的趋势。所以,与其说是“说话”,不如说是“对话”,和秦汉唐宋来一次深度互动,为我们感知历史打开一扇门。(石 羚)

“郑州老人暴雨中对弈”:象棋可以焕发新生机
“郑州老人暴雨中对弈”:象棋可以焕发新生机

  8月1日,暴雨中仍在郑州街头下棋的两位老人爆红网络。视频截图

  8月1日午后,郑州暴雨如注。一位网友无意间拍到的一段短视频爆红网络,视频中两位老者端坐棋盘两侧,任凭路人行色匆匆、街上大雨瓢泼,两人依然专注于棋局。

  对弈之趣,在于胸有雄兵百万、波澜万千,却只布局于方寸棋盘之内、比拼于一招一式之间。

  后人将棋类运动归于智力运动之列,看重的也无非是将风雷激荡蕴于平静对局的雅趣。也恰恰是这种纹枰对弈、斗智斗勇之雅趣,千百年来不知令多少爱好者乐而忘返、沉醉其中。

  对弈之趣,可在名山大川、高楼广厦大摆擂台,亦可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随意对决。人不论长幼、地不分南北,棋子一副、爱好者一双,对弈之乐随时随地都可铺展开来。

  郑州街头两位老人暴雨中对弈,真正打动人心的力量,应该也就是源于简单爱好的那一份沉醉与痴迷。

  象棋是中国传统体育的瑰宝,只是在骑行、跑步、广场舞等不断翻新的健身热潮中,逐渐成为不被追捧、不再时尚的项目。即便是与围棋、国际象棋相比,象棋的市场号召力、社会影响力也已处在下风。

  但也就是郑州街头两位老人无畏风雨静心享受象棋对弈之乐的感人一幕,足以让人重拾大力弘扬象棋这一传统体育项目的信心。

  因为不管象棋发展面临多少挑战,只要痴迷其中的爱好者群体还在,只要为爱好者群体做好服务工作,已经传承千年的象棋依然可以焕发新的生机。

  一些新潮项目的兴起,固然可以在短期内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但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喜好,即便同一个人也可能有多种喜好,想让一些新兴项目包打天下既不现实,也不科学。

  让象棋这一传统体育项目展现新姿,充分释放象棋爱好者内心深处的热爱,让健身活动与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百花齐放成为常态,是象棋发展之幸,也是全民健身蓬勃开展的需要。

关于法讯参考

©2005-2018 法讯参考版权所有 电脑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681567

媒体合作:010-53398173

广告合作:010-53398607

服务邮箱:fxckzx@163.com

京ICP备17018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