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即将正式生效,相关准备进展如何?将带来哪些影响?
RCEP即将正式生效,相关准备进展如何?将带来哪些影响?

  新华社北京11月7日电 题:RCEP即将正式生效,相关准备进展如何?将带来哪些影响?
  
  新华社记者 王雨萧、于佳欣
  
  据商务部消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将于2022年1月1日开始生效。实施RCEP相关准备进展如何?协定正式生效将带来哪些影响?商务部国际司负责人日前介绍了RCEP即将正式生效的有关情况。
  
  中国实施RCEP已准备就绪
  
  商务部国际司负责人介绍,中方对生效实施准备工作高度重视,目前各项准备已经就绪,能够确保协定生效时全面履行义务。
  
  第一,在关税减让实施准备方面,中方在上半年完成了关税减让表的转版,并提交东盟秘书处。目前,降税实施方案已进入国内报批程序最后阶段,可保证在协定生效时即可履行降税义务。
  
  第二,在原产地规则实施准备方面,海关总署在上半年已制定RCEP原产地管理办法和经核准出口商管理办法,将配合协定生效时间同步公布实施。应RCEP原产地管理需求,对信息化系统的升级已完成。
  
  第三,协定约束性义务的履约准备已完成。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认真梳理了协定中涉及的701条约束性义务,目前,701条义务涉及的各部门均已做好履约准备。
  
  第四,针对地方和企业的宣介培训积极开展。商务部已举办3次全国性RCEP专题培训,各地方以及海关、行业协会在本系统内也开展培训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各类培训超过600场,参训人数超过10万人。
  
  第五,建立自贸区实施服务平台。商务部通过中国自贸区服务网发布RCEP等自贸协定文本及有关政策措施,同时就企业在RCEP等合作中遇到的问题商相关部门定期提供咨询和解答。
  
  RCEP生效将带来哪些影响?
  
  商务部国际司负责人表示,RCEP正式生效是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新的重大进展,将大幅优化域内整体营商环境,明显降低企业利用自贸协定的制度性成本,进一步提升自贸协定带来的贸易创造效应。
  
  这位负责人表示,协定生效后,已核准成员之间90%以上的货物贸易将最终实现零关税,且主要是立刻降税到零和10年内降税到零,这意味着各国将在较短时间内兑现货物贸易自由化承诺。
  
  此外,RCEP成员之间经济结构高度互补,域内资本要素、技术要素、劳动力要素齐全。RCEP生效后,将推动域内经济要素自由流动,强化成员间生产分工合作,拉动区域内消费市场扩容升级,实现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RCEP成员国共同推动协定如期生效,对外发出反对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支持自由贸易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强烈信号,将进一步提振成员国携手实现疫后经济复苏的信心与决心。”这位负责人说。
  
  一系列指导服务确保高质量实施RCEP
  
  商务部国际司负责人表示,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就推动实施好协定,重点做好相关指导和服务工作。
  
  ——鼓励和支持各地结合RCEP各成员国的降税承诺和产业特点,推动我国优势产品出口,并积极扩大先进技术、重要设备、关键零部件等进口。加强原产地规则组织实施和签证职能管理,实施经核准出口商制度,指导企业用足用好原产地自主声明便利化措施,并帮助进出口企业解决享惠受阻问题。
  
  ——深入实施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技术改造专项,鼓励企业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加快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大对适用的国际标准采标力度,用标准为中国制造“走出去”提供有力支持。
  
  ——指导各地方严格实施与协定强制性义务对应的国内法律法规规章。强化地方政府服务功能,深入细致研究当地产业优势和RCEP国别市场机遇,指导企业开拓RCEP成员国市场。
  
  ——建立和完善自贸协定实施公共服务平台,强化中国自贸区服务网为企业服务功能,鼓励地方开展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发挥在RCEP区域的中国驻外经商机构对当地中资企业用好协定的支持和服务力度。
  
  这位负责人介绍,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适时出台《关于高质量实施RCEP的指导意见》,为各地方、各行业把握协定机遇、实现更好发展提供指导和服务。此外,其余协定签署国也将尽快生效实施RCEP协定。

权威快报丨18.3%!一季度中国经济稳健开局
权威快报丨18.3%!一季度中国经济稳健开局

  国家统计局16日发布数据,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49310亿元, 同比上涨18.3%, 环比上涨0.6%, 相比2019年上涨10.3%,两年平均增长5.0%,实现稳健开局。(记者魏玉坤、王雨萧,海报设计杨轶群)

房贷受限虚与实 部分银行放款减速
房贷受限虚与实 部分银行放款减速

  北上广深的房贷动向一直牵动着市场的神经。近期,关于“沪广深地区多家银行房贷被曝暂停”的消息,引发社会关注。1月26日,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北京地区银行批贷基本正常,不过,也有部分银行因额度分配等问题放款节奏有所放缓。在房地产贷款“两道红线”的全国统一政策下,却出现了分城差异,在这背后,有新规的冲击,也有部分地区交易活跃的影响。后续银行房贷额度是否会有所收紧、银行还会受到哪些影响,都是市场关注的焦点话题。
  
  部分银行房贷放款减速
  
  近期,“房贷变天”等消息见诸报端,就北京地区银行房贷发放情况,1月26日,北京商报记者采访多家银行和贷款中介了解到,北京地区银行的房贷额度整体充足,批贷正常。
  
  某股份行北京分行相关业务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该行按揭业务正常推进,没有停贷的情况,1月额度比较宽松,放款速度也没什么问题。“现在我行房贷放款正常,银行批贷放款率高,成功率是每年最高的时期。”某股份行北京地区一支行信贷经理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
  
  银行发放房贷分为审批和放款两个环节,多数在北京地区展业的银行表示,目前房贷审批及放款均正常,但也有银行及中介表示,受临近春节等因素影响,银行放款节奏会受到限制。
  
  一位城商行信贷经理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现在北京放款正常,房贷7-15天下款,不过因为春节临近的原因,节奏可能会有变化。
  
  “年前没有政策调整,房贷审批力度可以,但目前只能申请额度,放款只能等年后了。快到春节了,目前北京已经有银行停止放款了,其他银行估计还有一周的时间,都会暂停放款,肯定越往后越难办。”某银行贷款中介对北京商报记者如是说。
  
  值得关注的是,梳理相关信息可以发现,目前市场上出现“停贷”消息的银行大多是房贷集中度“踩线”的银行。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指出,受房贷红线影响,主要是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触及红线银行“停贷”。
  
  此前,2020年12月31日,央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建立了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该政策将所有银行分档设置房地产贷款占比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两个指标上限,对占比超标的银行设置两年或四年调整过渡期。《通知》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
  
  从此项规定带来的直接影响看,东吴证券研报指出,如果基于2020年中报数据测算,10家上市银行的住房贷款占比超标、11家房地产贷款占比超标。
  
  谈及近期的房贷受限风波是否有受到影响,华夏银行方面回应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截至2020年末,该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余额占比符合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要求。目前该行北京地区坚持落实“房住不炒”政策,满足首套刚需,支持改善需求,稳步发展业务。
  
  “房贷受限是总行的问题,总行超越了监管红线,所以要停管控,基层受不受影响在于各地分行是否已经超越了指标。”某股份行北京一支行相关人士对北京商报记者如是说。他进一步补充说,总行有房贷总指标,然后分给各地分行一定的额度,如果分行本身放款超过额度了就需要调整,另外,即使总行超了红线,但是分行额度还够就不会受影响。
  
  地区市场过热
  
  从当下的情况来看,与广州、深圳、上海多地银行出现“停贷”、额度紧张的情况相比,北京市场略显平静。有业内观点认为,此次房贷受限风波不能简单归于受央行“两道红线”新规的影响,更多与部分地区市场交易活跃贷款申请积压有关。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当下全国一二线热点城市房贷基本正常,少数城市包括上海、广州、深圳等房地产交易活跃出现了放款排队现象,但新增贷款审批正常,正常按揭贷款没有出现政策变化。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认为,按揭贷款各地额度按月分配,部分热点城市2020年交易活跃,少数交易申请积压,挪到2021年放款,影响了1月的房贷放款节奏。从当下市场实际情况看,热点城市贷款审批正常,但放款周期稍有拉长,部分城市从1个月拉长到了2个月。从银行政策看,目前没有变化,当下各银行贷款政策与2020年保持一致,符合贷款资格的交易能正常贷款。
  
  “房贷变化不全是政策原因,有些城市交易活跃了,放款稍微慢了一点。春节在2月,交易少了,自然放款就又能正常了。”张大伟对北京商报记者如是说。
  
  事实上,国内对楼市“房住不炒”的态度非常明确,此次房贷收紧,部分地区的房价近段时间涨幅较大,而针对上海、深圳出现的楼市热情况,两地也迅速出台了调控政策。1月21日,上海市住建委等部门发布《关于促进本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从严格执行限购政策、严格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严格商品住房销售管理等多方面给市场降温。两天后,1月23日,深圳市住建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商品住房购房资格审查和管理的通知》,从严格审查购房人资格、加大违规惩罚力度等方面入手调控。
  
  部分银行拟收紧额度
  
  除了地区楼市的分城差异,长期来看,自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房地产贷款集中制度新规对后续银行房贷变动以及业务的影响如何,颇受市场关注。
  
  周茂华指出,房贷新规的初衷,是为银行设置“安全边界”,避免银行对房地产过度依赖的潜在风险,引导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支持。由于银行房贷新规落地实施,部分触及红线的银行新增房贷业务受限,存量业务面临整改压力。尤其一线城市在全国具有风向标作用,楼市调控呈常态化,近期刚出台的银行房贷新规有望得到严格落实。
  
  “我们之前做的不激进,所以还可以正常申请贷款,有几个行就超了新规红线,后续应该会停。”上述股份行北京一支行相关人士表示。北方一家城商行业务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新规之下,该行房地产行业贷款增量肯定受影响,空间已经不大了,房贷也会连带受影响,但是现在还没出细则,需要等监管落实细节政策要求。
  
  “新规要求的时间是1月1日起,我们行的占比是超标的,目前没有收到领导的通知要在两年还是四年过渡完,但具体的安排很快就会下发。北京地区的房贷额度总行一直给得很紧,目前还没有明显收缩的情况,但我听说上面已经计划要收紧额度了,客户现在申请房贷还能放款,再过一个月就不好说了。”一位股份行工作人员对北京商报记者如是说。
  

  在周茂华看来,基于银行房贷新规影响,由于各家银行房贷是否触及红线存在差异,后续也将影响各家房贷情况,对于超限的“停贷”多久,关键要看这些银行何时能采取措施“腾挪出房贷空间”。但值得关注的是,近期市场对于房贷资产证券化有所升温,这可能成为部分银行合法“规避”房贷红线的一个途径,后续市场发展仍有待观察。(孟凡霞 马嫡


       (转自人民网>>财经)

经营非法!蚂蚁、百度、京东、腾讯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

  20日,中新网了解到,继蚂蚁集团之后,百度度小满、京东金融、腾讯理财通、中国平安旗下陆金所等平台相继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同时其他平台也有此趋势,这是为何?

  平台纷纷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

  日前,蚂蚁集团表示,根据监管部门对于互联网存款行业的规范要求,目前蚂蚁主动下架平台上所有的互联网存款产品,只对已购买产品的用户可见,持有产品的用户不受影响。

  20日,中新网发现,目前度小满金融APP中的“银行精选”板块,工商银行、众邦银行、营口银行等46家银行显示称“暂无在售产品”。目前唯一的可售产品银行为百信银行,介绍显示,百信银行为中信银行和百度联合发起成立。

  而在18日,中关村银行、营口沿海银行、振兴银行等银行产品仍在APP列表中。

  度小满金融APP的“银行精选”板块

  度小满方面对中新网表示,已下架平台上的互联网存款产品,产品下架后将只对已购买产品的用户可见,已购买相关产品的用户不受影响。“未来会根据监管政策的要求,不断完善相关业务。”

  京东金融相关人士也表示,京东金融APP已停止新增上线互联网存款产品、停止新用户购买相关产品,并已对存量客户和业务进行稳妥有序地调整:相关产品将只对已购买产品的用户可见,已购买相关产品的用户不受影响。

  携程亦向中新网表示,携程金融已经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另,中国平安旗下的陆金所回应称,为响应互联网存款行业相关监管精神,陆金所平台已停止上架新的互联网存款产品,已购买产品不受影响,将持续密切关注监管动态,并严格落实监管相关规范和要求。

  腾讯理财通等平台选择默默下架

  20日,中新网还发现,目前腾讯理财通的“银行类”产品板块已无显示,但目前腾讯方面对此暂无回应。而360你财富、滴滴金融APP等仍有互联网存款产品在售。
  360你财富产品列表中的银行

  某平台的相关人士表示,平台上的互联网存款产品已经下架,由于业务占比较小,因而没有发布官方声明,但一切行动及工作都紧跟监管理念,第一时间反应将工作落实到位。

  梳理发现,平台上的互联网存款产品从银行类型来看,一般包括国有大行、民营银行、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等。而与之前的产品列表比较,近日,各平台存款产品的相关银行有所差异。

  如,某平台的列表中前一天还有工商银行的相关产品,次日该产品就不在列表中了。再如,在一些平台上,厦门国际银行要么已从银行列表中消失,要么是产品显示“售罄”。总体看,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的数量下降较多。
  其中一家平台上,厦门国际银行的列表下显示“没有更多数据”

  互联网存款被指“属非法金融活动”

  近两年来,部分银行在互联网金融平台推出了存款产品,加大揽存力度,拓宽获客渠道,此类产品收益高、门槛低,已成为部分中小银行吸收存款、缓解流动性压力的主要手段。

  据了解,通过平台销售的存款产品,全部为个人定期存款,以3年、5年期为主,3年期利率最高为4.125%、5年期4.875%,均已接近或达到全国自律定价机制上限。近半数产品的起存金额仅50元,且均可提前随时支取。

  目前,通过互联网平台吸收存款的银行主要为地方中小银行甚至村镇银行,借助互联网平台的流量优势,部分银行存款规模得以快速增长,有的平台存款规模占其各项存款比重达83%。

  “这种模式突破了地方法人银行经营的地域限制,部分地方银行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得以从全国吸收存款,从负债业务看已成为全国性银行。此类存款的流动性特点也有别于传统储蓄存款,给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带来新课题。”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12月15日在第四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上表示。

  孙天琦称,平台已成为银行网点服务的线上延伸,这类平台没有相关业务的金融牌照,游离于金融监管之外,实质是“无照驾驶”开展金融业务,属非法金融活动。

  “一些中小银行以高利率在互联网平台揽储,并向平台支付‘导流费’,进一步推升其负债端资金成本,将刺激银行寻求高收益资产,将资金投向高风险领域。长期看,对互联网平台存款依赖度较高的中小银行的资产质量也将面临考验。”孙天琦说。

  孙天琦认为,应严格规范互联网、APP等数字平台涉及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各类行为。对从事金融活动的互联网平台,必须持牌经营,不可“无照驾驶”。要设立业务准入门槛,纳入相应金融监管范围。(彭婧如)

经济动能恢复 “宽信用”退出渐近

  10日,债券市场继续稳中有升。近期,在经济愈发展现强劲增长势头之际,对基本面变化一向敏感的市场利率反而出现一定的下行迹象。社会融资增速的最新变化或许提供了一定的解释。

  尽管只回落了0.1个百分点,11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的变化引人关注,“宽信用”退出似乎正从预期走向现实。分析人士认为,在稳增长压力减轻与平滑杠杆率呼声增强的背景下,信用扩张的放缓只是时间问题,2021年社融增速中枢有望下移。不过,资金面将保持松紧适度,预计“宽信用”退出对资产价格的冲击可控。

  “宽信用”应适时退出

  央行日前公布的11月社会融资规模数据显示,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出现一年来的首次放缓,这是本轮信用扩张过程中具有转折意义的事件。

  社融增速拐点还有待进一步确认,但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今年是名副其实的社会融资大年。前11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33.2万亿元,比之前年度最高纪录多出近7万亿元。在今年特殊形势下,信用扩张成为逆周期政策对冲疫情冲击的主要手段,也为经济较快恢复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持。二季度以来,主要经济指标几乎走出完美的V型反弹。

  随着经济持续恢复向好,特别是在供需循环持续改善,经济内生增长动能明显增强之后,特殊时期出台的一些特殊政策自然要考虑退出的问题。同时,平抑宏观杠杆率过快上升的呼声不断增强,“宽信用”适时退出已显得合理且必要。

  2020年权益融资规模明显增加,但以债务融资为主的社会融资结构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前11个月,仅新增人民币信贷、企业债券融资、政府债券三项就贡献了九成以上的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与之对应,中国宏观杠杆率自年初以来快速上升。据社科院统计,三季度末,我国实体经济部门杠杆率为270.1%,较2019年末上升近25个百分点。

  社融增速中枢将下移

  从二季度开始,“宽货币”率先显现退出迹象。接下来,“宽信用”的退出也基本没有悬念。以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为观察指标,2021年至少会有四股力量产生向下牵引作用。首先,新增信贷规模有可能低于2020年水平;其次,在经济改善和债务约束共同作用下,预计财政政策会有所收敛,2021年政府债券净融资规模大概率下降;再次,防风险基调可能强化,叠加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等因素影响,2021年非标融资规模料继续收缩;最后,信用风险重估及发行利率上升,加大企业债券融资难度和成本,2021年信用债净融资规模有可能下降。从这几个影响社融的主要因素来看,2021年社融增速中枢下移比较明确。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日前表示,要保持货币供应与反映潜在产出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基本匹配。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出了预测2021年社融增速的参考。目前机构预测的中位数大致在11%左右,将比今年11月数据低两个多百分点。近期,债券市场利率出现企稳迹象,对2021年信用扩张收敛的预期似乎有所反应。

  未来一段时间,在影响资产价格的众多因素中,基本面改善与政策面调整的“角力”注定绕不开。尽管信用扩张收敛的趋势较为明朗,但会经历一个相对平缓的过程,特别是在宏观政策更加注重跨周期设计的当下,大可不必担忧货币政策出现大幅收紧,“宽信用”退出引发资产价格剧烈波动的风险可控。(张勤峰)

网贷机构归零 金融风险压降

  由高峰时期的约5000家逐渐减少——网贷机构归零金融风险压降

  □回望网贷行业的整治历程,监管层一直采取审慎监管、包容试错、鼓励创新的态度,实事求是地逐步深入开展工作。

  □未来将加快构建现代化的金融监管体制。处理好金融发展、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的关系,完善风险全覆盖的监管框架。

  “全国实际运营的P2P网络借贷(以下简称网贷)机构由高峰时期的约5000家逐渐压降,今年11月中旬归零。”日前,银保监会首席律师刘福寿在公开场合透露了该数据。

  针对上述数据,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周皓表示,不适应经济规律的金融科技业态是不安全的,也是不可能持续的。“网贷给投资人提供了投资机会,但也有卷钱逃跑的风险。”

  一个有韧性的金融体系对于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在数字经济时代,金融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指出,数字经济带来了很多新挑战,第一是有很多新产品,第二是安全问题,第三是不当竞争问题。

  “现在的解决办法,无非有两个思路,第一是监管机制,第二是行为监管。”在李扬看来,数字经济的潮流不可阻挡,所有的活动都会被卷入数字潮流之中。监管、安全等体系要与时俱进,跟上数字经济发展的特征。

  回望网贷行业的整治历程,监管层一直采取审慎监管、包容试错、鼓励创新的态度,实事求是地逐步深入开展工作,“完全归零”意味着持续5年多的整顿工作画上了句号。2019年11月份,银保监会定调,网贷以出清为目标,以退出为主要方向,以“三降”为抓手,争取在一段时间内完成整顿。今年8月中旬,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到今年6月底只有29家网贷机构在运营。9月份,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副主任冯燕表示,截至今年8月末,全国在运营网贷机构为15家。11月6日,刘福寿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全国实际运营网贷机构已降到3家。

  在监管重拳下,大量的问题网贷机构倒闭,也有部分机构成功实现转型,从转型方向看,有的转型成为助贷机构、网络小贷公司等,也有的彻底转换赛道,投身新消费等领域。几天前,金融科技集团信也科技(原“拍拍贷”)发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末财务业绩报告显示,其促成借款金额170亿元,营收17.933亿元,净利润5.969亿元。目前,信也科技的平台资金来源已全部通过机构资金提供,公司已成功对接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信托等50余家持牌金融机构。

  此外,新消费服务平台乐信也摆脱了对旗下网贷机构的依赖,持续发力新消费。在其最新发布的2020年三季度未经审计财务业绩中显示,三季度,乐信ToB(对企业端)科技服务初显成效,促成借款额483亿元,同比增长30.6%;营收32亿元,毛利润9.8亿元。平台服务及科技收入达11.3亿元,占收入比重达36%。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网贷机构归零,对我国金融监管而言,已经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所有基于网络的各类金融行为的特征,还有待于去深入观察和研究,由此,数字金融业务有关责任的认定、权限管理、风险控制、业务连续性等管理工作难度进一步提升,需要我们对面临形势的严峻性保持清醒的认识。”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说。

  在公布网贷机构归零的同时,刘福寿也明确表示,未来将加快构建现代化的金融监管体制。一是处理好金融发展、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的关系,提升监管能力,加强制度建设,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原则,提高监管透明度。二是完善风险全覆盖的监管框架,增强监管的穿透性、统一性和权威性,依法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对同类业务、同类主体一视同仁。三是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四是大力推动金融监管科技建设,提升跨区域、跨市场、跨行业交叉金融风险的甄别、防范和化解能力,提升监管的数字化水平。(记者 钱箐旎)

直播带货乱象调查:究竟谁在浑水摸鱼?
直播带货乱象调查:究竟谁在浑水摸鱼?

        “都说甲方是爸爸,可在直播带货行业,主播和MCN(新的网红经济运作模式)机构才是爸爸,甲方连孙子都算不上。”

  “汪涵直播翻车”“李雪琴直播被曝刷量”“辛巴被质疑带货卖假燕窝”……近期,直播带货主播和商家等之间的矛盾更加凸显:一方面,直播带货销售额不断创新高,主播置办豪车豪宅;另一方面,商家不断喊冤被骗,退款率99%的戏码持续上演。

  那么,直播带货的盛宴,究竟谁在浑水摸鱼?

资料图。记者 陈骥旻 摄

  “双11”撕下直播带货的“底裤”

  过了“618”,就得准备“双11”,可见“双11”对商家的重要程度。可有的企业孤注一掷,高高兴兴地准备直播带货,却垂头丧气地走上了维权之路。

  近日,一名商户发朋友圈称,11月6日,该公司店铺参加银河众星直播机构旗下艺人汪涵专场直播,开播费10万元,当天成交1323台,退款1012台,退款率76.4%。直播过程中,由于有大量多台退款单的刷单行为,还受到了平台方的虚假交易警告。

  直播带货“翻车”的不只主持人汪涵,直播带货达人辛巴近来带货的燕窝被质疑假货,看起来像水;今年走红的脱口秀演员李雪琴则被曝“双11”在某平台直播的311万观众,真实数据不到11万。

  实际上,不仅仅是明星网红,有些“不差钱”的大佬直播带货时,也会通过张冠李戴,混淆销售数字。

  如,有媒体指出,格力官微6月19日显示,董明珠5场直播累计销售额已超过178亿元。但实际上,“618”当天,董明珠只直播带货4个小时,178亿元中的102.7亿元是格力“618”当天24个小时的销售额,并非董明珠4小时直播带货的销售额。

  坑位费让主播稳赚不赔

  对于“双11”期间直播带货引发的诸多争议,辛巴选择养病去了;李雪琴参加的活动一个接着一个,最新的是出席滴滴的某活动;汪涵没正面回应,他参加的节目《登场了!敦煌》将开播。当事人都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样。

银河众星回应“汪涵直播带货翻车”。截图

  不过汪涵签约方银河众星有了回应。银河众星称,“这是假的”,公司没有任何虚构数据或购买流量的行为,只是帮该电商平台账号做一次直播执行,没有必要去刷单。

  真的没必要吗?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假如某个名人直播带货时寥寥数人观看,投入产出严重不成比例,相信下次没人再砸钱找他(她)。

  据中新网记者了解,现在名人直播带货一般都有坑位费,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按媒体报道披露的数据,汪涵上述直播,曝料的商家就交了10万元坑位费(开播费)。

某自助下单刷量平台截图。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一些MCN机构或者主播会故意去营造销售额,营造一个“很能带货”的感觉,然后他要坑位费,有些甚至专门干“杀雏生意”。“近几年MCN机构都是病态发展。”

  “这是一笔稳赚不赔的生意。”例如,坑位费为10万元,如果当场直播品牌方为10个,不管产品销售怎么样,坑位费合计就100万元。与此同时,刷单的成本又极其低廉,主播或MCN机构都可以做到“旱涝保收”。

  与你一起看直播带货的可能都是机器人

  中新网记者调查发现,只需花70元,就可以在抖音直播中刷100个“机器粉” 观看数据,观看时间长达2小时;在淘宝直播中,更是120元能买到10000个机器粉观看数据。

  还有更便宜的,中新网记者联系上的一个刷量供应商介绍,10元可以买2万的播放量+88个真人点赞;158元可以有1580个真人点赞+15万播放量+180个转发+68个真人评论。各个价位套餐都有。

某刷量供应商提供的报价表(部分)。

  据媒体曝光,在李雪琴的上述直播中,评论区与李雪琴亲切互动的“粉丝”的评论,绝大部分就是机器刷出来的。

  甲方为什么还要做直播带货,傻吗?

  不难发现,为了收割直播带货的红利,部分主播和MCN机构是无所不用其极,可问题来了?商家就这么傻吗,甘愿成为被宰的羔羊?

  某珠宝首饰连锁品牌商的直播带货负责人陈圆(化名)对中新网记者表示,疫情期间,她们品牌线下实体店受影响较大,公司差不多关闭了20%的店铺,没有别的出路,只能冲击线上。

  “为什么选择了直播带货?因为今年上半年包括淘宝直播在内,给了很多免费流量。而如果开网店,在淘宝上,流量是很贵的,按普通广告投放的发展模式根本玩不起。免费流量是一个契机。”

  但随着直播带货的发展,平台的流量策略也在改变。“淘宝直播流量向头部集中,抖音更多的是扶持腰部主播甚至素人直播,不允许头部主播一直把持流量。”陈圆称。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网红上一场直播爆棚“偶买噶”,下一场就直接“噶”了。这与直播平台不同策略的影响有关。

  “公司有这笔预算,原来线下实体店,一个店铺年租金几十万到上百万元不等,关店后这些钱省下了。”陈圆表示,公司反正也在试验阶段,或者说这是一种“人从众”心理,你路过街头,当其他人都抬头望天时,你很难控制住自己的目光。

  直播带货营收模式或迎变局

  靠刷单撑起来的虚假繁荣能不能长久?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记者注意到,目前一些商家已要求MCN机构或主播以抽成模式来合作,也就是通过卖多少货来抽成。

毕马威和阿里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截图。

  毕马威和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由于直播业态的火爆和准入门槛相对低等因素,近年来屡屡出现主播虚假宣传、直播数据造假等负面新闻,无形中消耗消费者的信任度。

  “不过直播带货行业整体发展是向好的”,上述报告预测,2020年直播电商整体规模将达1.05万亿元,渗透率达8.6%;2021年规模将接近2万亿元,渗透率达到14.3%。

  直播带货行业也一直在摸索其他的营收模式。搜狐董事局主席兼CEO张朝阳近期表示,“我们把直播带货变成直播综艺的形式进行新型营销活动,这些吸引了广告主的关注,所以导致我们品牌广告第三季度实现了8%的增长。”

国家网信办官网截图。

  而且严厉的监管将至,11月13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关于《互联网直播营销信息内容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拟规定:直播间运营者和直播营销人员不得发布虚假信息,欺骗、误导用户;不得虚构或者篡改关注度、浏览量、点赞量、交易量等数据流量造假。

  你参与过直播购物吗,对直播带货乱象怎么看?(记者 吴涛)

看“区块链”如何为外贸企业融资

  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题:看“区块链”如何为外贸企业融资

  新华社记者 刘开雄

  区块链是当下最时髦的科技词汇之一,近年来各类金融机构大手笔投资区块链技术,金融主管部门也在积极研究区块链技术应用。

  2019年3月,国家外汇管理局推出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将区块链技术与跨境金融服务融合在一起,逐步培育外汇领域跨境信用服务体系。

  尽管我国是全球第一大出口国,但外贸行业中,中小企业在数量上占大多数,对于它们而言,企业信用可信度不足、获得融资难,而且融资效率低、周期长。

  同时,如何为这些从事外贸行业的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也有瓶颈。“银行缺少审核贸易融资背景真实性的有效、便捷渠道,而且银行间信息割裂,容易出现重复融资或超额融资问题。”一家国有大型银行地方分行的相关负责人说。

  破解因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信用风险,恰恰是区块链技术的特长。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的共享账本和数据库,其特点就是“诚实”与“透明”。而区块链丰富的应用场景,基本上基于区块链能够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多个主体之间的协作信任与一致行动。

  “我们建立了外汇、税务、银行等部门以及相关市场主体之间信息交换和有效核验的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以实现资金收付、质押物凭证等多种信息共享协作。”国家外汇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从数据上看,2020年6月,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至全国之后,截至2020年10月31日,自愿参与的法人银行超过270家,服务企业家数超过5100家,其中中小企业占比75%。平台累计完成融资放款金额折合526.9亿美元,融资放款笔数超过6.2万笔。

  浙江当地一家从事外贸灯饰的企业负责人说,区块链让企业做了“减法”,不再需要提供资金流水和年度报关总量作为证明,为企业节约了人力和时间。

  在重庆,平均每笔融资业务需要校验出口信息近66份,最复杂的一笔甚至涉及1138份,使用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后单证核查时间从0.5至2个工作日缩短至20分钟。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这条便利外贸企业享受金融服务的“空中航线”,更是因“无接触”办理为企业正常开展业务提供了有力支持。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申请了一笔200多万美元出口发票融资,涉及近80份贸易单据,没想到2小时银行就放款了,银行借助了区块链平台,用批量核验功能2分钟就完成了关单核验。”沿海一家外贸企业负责人感慨地说。

  外汇局数据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融资放款金额363.98亿美元,约占试点以来融资金额的69%。

  专家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外贸行业的冲击很大,企业的融资需求变得更加强烈,在“无接触”的环境下,线上金融服务的功能和价值得到了放大。

  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和银行自身业务深度融合,也助力银行业务优化和创新。例如宁波银行依托区块链平台提供的进出口规模等信息,推出纯信用的融资产品,免抵押、全线上,在线申请、自动审批,最快10分钟到账。

  “未来还将根据企业和银行的实际需求,不断拓展平台应用场景,进一步便利企业、银行等市场主体办理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业务。”外汇局相关负责人说。

监管试行办法11月1日起施行 金融控股公司有了铁规矩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自11月1日起正式施行,为金控公司模式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监管框架。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未将金融控股公司作为整体纳入监管,个别非金融企业盲目向金融业扩张,股权结构和组织架构复杂,甚至存在交叉持股、虚假注资等突出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表示,今年9月份,《国务院关于实施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的决定》《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相继发布,初步搭建起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制度框架,明确对非金融企业投资控股金融机构而形成的金融控股公司依法准入,接受监管。

  中信集团董事长朱鹤新表示,政策明确了金控准入条件和持续监管要求,从顶层设计上确保了监管体系的完备性,将有效推动金控公司开展有益创新,符合国际通行做法。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彭纯表示,要始终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先进制造业等薄弱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发挥综合金融优势,进一步提高金融可及性,更精准对接多样化金融需求。探索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分布式数据库等新兴技术,依托金融科技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与效率。加强风险防控,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

  朱鹤新建议,在不断完善金控监管的同时,应充分鼓励和推动金控公司高质量发展,并在做好风险隔离的前提下,发挥综合金融优势,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

  交通银行党委副书记蔡允革表示,有必要从制度供给、深化合作、技术创新应用、风险防控等方面继续发力,推动银行系金控集团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比如,支持有条件的大型银行探索成立金融控股公司,推动银行系金控集团与非银行系金控集团深度合作等。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表示,未来金控公司发展有几个关键点:一是发展目标不应以规模为导向,二是要提升投资效率,三是要参与培育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记者 温济聪)

银保监会:正在制定银行理财销售规定

  记者程婕

       9月26日,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海峰会召开。银保监会副主席曹宇在会上表示,目前,银保监会正在制定银行理财的销售管理规定和流动性管理规则,以及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则。


  曹宇称,资管业务已成为金融业的重要补充。上半年末,金融机构资管产品余额82.9万亿,占金融机构总资产的四分之一。银行业保险业资管业务转型发展初见成效,资管业务总量保持平稳,结构持续优化,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现象。

  曹宇强调,银保监会将严格坚守资管业务监管底线,保持政策定力,以资管新规所确定的监管要求为准绳,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决不允许金融机构以资管业务之名重新走回资金池、资产池业务的老路。提升专业化、统一化、标准化的监管规则,将是否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是否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和是否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作为监管原则。

  曹宇指出,当前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发展不够平衡,第三支柱比例偏低,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发展不充分,现阶段加快发展第三支柱十分紧迫,金融业可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但是市场现有各类金融工具短期化,不具备养老保障功能,距离人民需求还有较大差距。

  他表示,将进一步推动养老金融加快发展,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遵循养老金融市场规律,紧密围绕养老金融长期性、安全性、收益性本质特征,充分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增强政府部门协作,推动第三支柱有序健康发展。

关于法讯参考

©2005-2018 法讯参考版权所有 电脑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681567

媒体合作:010-53398173

广告合作:010-53398607

服务邮箱:fxckzx@163.com

京ICP备17018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