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的演绎者——盂县图书馆

    山西盂县图书馆座落于盂县文化中心D座。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类进入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网络的发展为人们信息的获取提供了便利。图书馆作为传统的信息储存中心,在信息时代下,其社会功能在不断演变。图书馆不仅是信息存储中心,更是信息整合与信息传播中心。图书馆获取信息的能力、 识别整合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信息的能力成为构建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在这种形势下,图书馆开展广泛的社会服务,尤为重要。

  “修身以自强”,图书馆是人类文化的传播地,是知识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图书馆以丰富的、多样化的、多载体形式的、经过精心挑选的、长期积累的文献信息为物质基础;以兼及古今、囊括中外的知识门类,以无与伦比的广博精深,集各家信息资源于一身的,对人们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体育、及艺术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服务。人们在这里不仅可以查阅到与本学科相关的文献,而且也可以接触到其他学科的报刊图书。在图书馆里,除了图书文献要按学科分类管理外,对人们的借阅而言,是没有任何学科专业界限的。人们在这里可以尽情畅游知识和信息的海洋,尽情地沉浸于各种文献及通过现代技术获取的这些信息所展示的异彩纷呈的世界中,吮吸多方面营养,完善知识结构,陶冶性灵与人格。(张福锁 秦明明)

观演娱乐的体现者——盂县剧场

  山西盂县剧场耸立在盂县地标性建筑文化中心E座。剧场作为传播文化的空间,不但能够提升民众文艺素养,更能成为培养市民公共意识的重要方式。剧场作为文化建筑的代表,不仅是城市精神生活的载体,更是城市内涵的象征。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宏伟目标的提出,我国文化设施建设掀起了新的高潮,盂县剧场不仅是实现民众文化权利、传播文化艺术的殿堂,更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品位。社会有三个层面,即技术、制度和文化。文化的内容是知识,文化的本质是精神,文化的手段是艺术。作为艺术殿堂的剧场,一直见证、体现着人类审美意识的变化和文明的进步,其中自然融入了人类精神世界的沉淀。曾经,戏曲一直在中国人的文化生活和审美活动中占据最为重要的位置,但近数十年来,中国戏曲已从主流文化滑向了边缘。在纷繁剧变的今天,目不暇接的我们难免会有许多遗失,而断然不能遗失的是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文艺应该为民众提供更多向上、向善、向前的正能量。剧场正是坚守和弘扬传统文化艺术的平台,也是激发民众爱国情怀的场所。希望盂县剧场继续弘扬盂县文化,为盂县民众带来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文化素养和品位,助力“中国梦”。(张福锁 秦明明)

姜昆:曲艺要担负弘扬中国价值的庄严使命

  制图:蔡华伟

  我从艺至今已有50年,从艺一开始,就坚持到老、少、边、穷的第一线去演出。越是交通困难、生活艰苦、老百姓没有机会看演出的地方,我们演出的动力越强、干劲越大,常常晓行夜宿、辗转奔赴。我们就像鱼儿喜欢大海、鸟儿向往长空一样,尽情汲取营养、挥洒汗水、播撒欢乐、激情创作。

  改革开放快40年了,我们的国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曲艺也随之发生巨大改变,不变的是我们始终以文艺轻骑兵的姿态,持之以恒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这5年,包括曲艺在内的文艺事业迎来了艳阳天。作为见证者和参与者,这5年也是历经2000年沧桑变化却愈加散发崭新魅力的中华曲艺逐梦、筑梦、圆梦的5年。

  扎根生活

  “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面对生活之树,我们既要像小鸟一样在每个枝丫上跳跃鸣叫,也要像雄鹰一样从高空翱翔俯视。”习近平总书记用这两个形象的比喻把文艺与生活、与人民、与实践的辩证关系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曲艺亲百姓、重生活,俗中含着雅意,雅中透着俗趣,既讲究夸张写意让人浮想联翩的艺术手法,又注重见人见物见精神的现实笔触,是一门不接地气就会断气、不接天线就会掉线的独特艺术。

  自2005年开始,中国曲协开展“送欢笑到基层”志愿服务慰问演出,一送就是12年,“送欢笑”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特别是这5年,“价值观巡演”“道德模范故事汇巡演”等主题演出,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第一线作为最主要的舞台、最重要的根据地。到厂矿、到车间、到社区、到乡村、到军营、到校园,北上广袤黑土地,南下滨海鹿回头,东登海岛夫妻哨,西赴岭南百色山,曲艺辙痕与足迹遍布中华大地31个省区市和港澳台,创演了一批又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曲艺作品,演出千余场,为上亿观众送去欢笑、温暖和力量,更传递了中华文脉、中国精神。曲艺人用自觉的行动与担当,印证了人民群众永远是最好的老师,生活永远是最好的课堂这一铁律。

  投身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历史上,曲艺在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中独树一帜。无数实例证明,曲随时代而歌,艺伴中华而生。在传统说书基础上整理创作而成的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说唱至今的民族英雄史诗《江格尔》《格萨尔王》《玛纳斯》,为中国文艺灿烂星河增添了别样的光彩,侯宝林、马三立、骆玉笙、高元钧、马季、袁阔成等曲艺大师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曲艺总是劝人以善的坚守,讲述伟大史诗,颂扬英雄故事,演绎世间传奇,唱响时代先声。

  5年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防治污染“三大攻坚战”,这一系列事关全局性战略性的决策部署如同徐徐展开的宏伟蓝图、协同奏响的时代华章。我们的曲艺人,就这样,按照蓝图建精神大厦,融入华章唱最美声音,在作品创作、评奖办节、志愿服务、展演交流、结对帮扶、研讨培训、宣传推广、对外交流、基础建设方方面面都投入其中,用曲艺独具的艺术表现方式,收获四两拨千斤的良好效果。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曲艺从未缺席,始终在场,留下令人瞩目的身影。

  歌唱祖国

  “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最动人的篇章”。5年来,爱国主义始终是广大曲艺工作者魂牵梦萦、振臂高擎的精神旗帜。2013年雅安地震,国家有难、人民遇险,中国曲协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第一时间千里驰援、奔赴现场,为灾区人民群众和官兵战士送去祝福、带来希望。在重大事件、紧要关头、重大时间节点,广大曲艺工作者纷纷站了出来,倾情奉献智慧、力量和才情。

  新中国成立65周年、抗战胜利70周年、长征胜利80周年、建党95周年、建军90周年、喜迎党的十九大,在中国曲协精心组织下,上千位曲艺家聚焦革命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评书《抗日英雄杨靖宇》《铁马冰河入梦来》、河南坠子《乔派往事》、相声《嫂子颂》、潞安大鼓《一个都不许死》、单弦《审战俘》、武乡鼓书《送子参军》、沁州三弦书《十七棵松》等百余部优秀曲艺作品擎起民族精神的火炬,再现党的光辉历史和丰功伟绩,热情歌颂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表达了当代曲艺人的家国情怀,有力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

  锻制精品

  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5年来,我们在推动创作方面着重为广大曲艺工作者添把火、加把劲儿。全国曲艺创作高级研修班持续举办,坚持名家授课,坚持学员稳定,坚持作品入班,坚持现场过稿,坚持立在台上,230位执着创作、安心创作、擅长创作的曲艺作者受益匪浅。通过持续打造全国优秀曲艺作品年度评选、“包公杯”反腐倡廉曲艺作品征集、中国精神·中国梦优秀曲艺作品征集、“南开杯”相声新作品推选、“南山杯”曲艺新人新作展演、“西岗杯”相声新人新作推选等各种作品孵化平台,撬动了全国曲艺创作,曲艺作家、小剧场演员、职业创作团队、网络写手、业余爱好者广泛参与,云集5000余曲艺作品,中篇苏州弹词《孙武与胜玉》、故事《生命的起飞》、二人转《清心汤》、数来宝《文明猴儿》、相声《糊涂圈儿》等一批曲艺佳作涌现,相声《满腹经纶》、中篇苏州弹词《徐悲鸿》、长子鼓书《腊月天》、小品《社区民警于三快》《阿峰其人》、大同数来宝《你幸福吗》、谐剧《麻将人生》等一批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应运而生。

  造就英才

  人以德立,业以才兴。“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必须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道出了文艺繁荣发展的根本之根本、关键之关键。5年来,中国曲艺牡丹奖不断改革创新,既看作品也重人品,激励新人新作的导向性、牵引性和带动性不断增强。我们积极探求人才培养有效模式,大力实施“牡丹绽放”曲艺英才培育行动,对10名优秀青年牡丹奖获得者进行立体式全方位跟踪培养,他们的艺术水平和道德水准得到显著提高,在业界树立良好的口碑,展现较大的影响力。

  平台决定舞台,视野决定未来。时至今日,让我们曲艺人依然心潮澎湃的是,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推介了相声。在大国外交的恢宏场景中,曲艺作为国粹,必然要担负起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弘扬中国价值的庄严使命。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人民的梦,也是30万曲艺工作者和100万曲艺爱好者的梦。曲艺逐梦、筑梦、圆梦的5年,我们不平凡地走过,未来的5年,我们更加期待。

  (作者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

网络文学为何频现“抄袭门”
网络文学为何频现“抄袭门”

  盗版和抄袭是困扰网络文学发展的两大顽疾。相比较而言,抄袭的治理难度更大。在缺乏创作规范、创作压力巨大而商业前景日益被各界看好的网络文学界,抄袭事件的频繁出现越来越引起各方的重视。

  “连错别字也一起抄”

  在对抄袭者隐忍了多年后,知名网络作家匪我思存近日终于感到忍无可忍,从8月初起,她连续在微博上发声,指另一位网络作家的《甄嬛传》《如懿传》涉嫌抄袭《冷月如霜》等自己的作品。匪我思存称,后者不但抄袭故事梗概,连自己书中的错别字也一并抄了过去。当年她引用了一首古诗,但记错了,而同样的错误出现在其书中。匪我思存发表长文表示自己的诉求不是“钱”,而是“两件事情,一是抄袭者公开赔礼道歉,二是删掉抄袭内容。”

  该事件迅速成为网络热点,参与转发、评论、点赞的网友超过30万。

  近年来,网络小说成了抄袭的“重灾区”。《花千骨》《锦绣未央》《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改编成热门电视剧的原著都曾被曝涉嫌抄袭。但是,大多数受害者都选择了沉默,像匪我思存这样站出来公开点出抄袭者名字并公布证据的网络作家实属罕见。

  对此,匪我思存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抄袭这种事,一般发现之后都是默默地忍了,因为现行的状态是维权成本非常高,而侵权者付出的代价微乎其微……舆论对受害者也不利,站出来维权反倒要面对舆论压力。这次在微博揭破此事,有好几个诱因。主要还是因为忍无可忍。”

  《甄嬛传》最初在晋江文学城上连载时就曾被网友发现涉嫌抄袭。根据2006年10月晋江网发布的公告,《甄嬛传》有大大小小30多处情节、语句和《斛珠夫人》《寂寞空庭春欲晚》《和妃番外》《冷月如霜》等相同或相似。晋江网总裁黄艳明近日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我们当时判定《甄嬛传》的作者直接使用了别人的好词好句,但不足以影响整个作品的故事构架,算是轻微的抄袭。”最终晋江管理层做出让作者“修改雷同之处,向被抄袭者道歉”的决定。

  黄艳明回忆说,当时作者认为自己很冤枉,很委屈。“她说,我40万字的作品,你们找来找去也只找出2000字而已,然后就说我是抄袭。我不服。我不承认这是抄袭,我只是借用了别人的一些词句。”在拒绝接受修改并道歉的要求后,作者离开了晋江文学网,在自己的博客上连载完结了《甄嬛传》。

  从“摘抄好词好句”到“洗稿”“融梗”

  晋江网是业内公认的打击抄袭最严厉的网站。黄艳明说,近10年来晋江网一共发现了1000部左右的作品涉嫌抄袭,其中400部是情节严重的抄袭。“情节轻微的,我们会要求作者删改;情节严重的,只能杀ID。”所谓“杀ID”就是封杀作者的网名,对一些已经成名的网络作者而言,ID被杀不但意味着名誉扫地,更意味着经济损失。

  在这些年处理抄袭者时,黄艳明发现,很多人感到自己非常冤枉。“他们说,从小老师就要求我们准备一个本子,遇见好词好句就要抄下来,以后写作文的时候用。怎么现在我用了几句别人的好词好句就成了抄袭呢?有这种想法的作者不是一个两个,是很多人。”黄艳明认为,缺乏规范的写作教育是导致抄袭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

  借用好词好句容易判断,而抄袭别人的情节脉络就很难判断是否属于抄袭了。对于这种做法,网文界有专门的术语,称之为“洗稿”或“融梗”。

  匪我思存说,十几年以前刚出道时就发现自己的作品被抄袭,只是程度不一样,有时候只是一句两句被抄袭,有时候被抄得比较厉害。“最近几年问题更严重了,有网站公然号召新作者抄袭我们老作者旧作品起承转合的节奏和大纲,就是抄袭骨骼,改变小说背景和细节重新添肉,业内称为洗稿。”

  所谓“融梗”,是指抄袭别人的故事桥段、情节模式。比较高明的作者会把“梗”化用在自己的作品里。这就给抄袭的认定带来了挑战。

  黄艳明认为,单一的一个梗或者说一个桥段不算抄袭。她说:“有的梗不是谁写出来就被谁垄断,比如‘跳崖遇高人’‘身负血海深仇的女子爱上了仇人’,这样的梗,不能说你写出来,别人就不能再写了,这样的情节模式一旦写出来就进入了世界文明的共同财富之中,别人也可以用。”黄艳明说。

  “但是,整个剧情的抄袭与单一的一个梗的雷同是不一样的。”黄艳明强调,“如果你的整个剧情脉络使用的都是别人的剧情脉络,这样的情况我们认为是抄袭。如果你只是化用了别人的桥段,但剧情脉络是自己原创的,我们一般不认为这是抄袭。”

  对于目前网络上流行的做内容比对的“调色盘”,黄艳明认为并不靠谱。“单用调色盘是不能确定抄袭的,”她说,“网络小说多是模式化创作,许多情节模式是通用的。如果‘跳崖遇高人’这样的梗也被认为是抄袭的话,打击面就太大了。我们反对抄袭,也反对反抄袭的扩大化。”

  中南大学文学院网络文学研究院首席教授欧阳友权指出,高产写作、技术复制和缺少严格把关的自由发布体制,使得相比传统文学创作,网络文学更容易出现抄袭现象。

  “写作神器”来了

  “洗稿”也罢、“融梗”也罢,在高科技面前统统相形见绌。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有的作者已经借助科技手段,使用写作软件自动生成小说了。而由此带来的问题已不是抄袭所能涵盖的了。

  数月前,晋江文学网接到网友举报,与晋江网签约的一位知名网络小说作者涉嫌抄袭。经晋江网调查,认定该作者大量使用了写作软件的素材,许多内容来自知名作家作品的片段。这是晋江网第一次发现签约作者使用写作软件。黄艳明说:“这个作者是我们一直非常欣赏的,这件事也令我们大吃一惊,很受打击。他抄得太多,已经达到了杀ID的标准,只能封掉他的ID。”

  其实,使用自动写作软件在网文界已是公开的秘密。早在2015年就有读者爆料,网络小说《寒门崛起》是使用小说写作软件拼凑出来的,涉嫌抄袭的主要是背景知识、外貌描写、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等,其中雪景描写部分就涉嫌抄袭了鲁迅的《故乡》和弱颜的《重生小地主》。

  2016年,电视剧《锦绣未央》热播,一些网友发现其原著小说涉嫌抄袭,据新浪微博“言情小说抄袭举报处”所整理的数据,《锦绣未央》涉嫌抄袭的书目达219部,数量之多,使人怀疑作者是使用了写作软件。

  目前,在淘宝网上搜索“写作神器”和“自动写作软件”能找到数百种,据卖家自述,这些软件可以根据需要自动生成文章,有的“自动写作软件”号称每天可以写出8000至10000字。据软件业内人士介绍,大部分写作软件由素材库和自动写作系统构成,其中素材库基本是各类网络小说以及传统作家作品的描写类片段,而自动写作系统可以自动生成人名、地名、招式、武功、服饰、爱好、特长、误会、巧合乃至情节结构、完整梗概等创作素材,有的高级写作软件会把多个来源的描写融合在一起。作者只需要写出情节的大致脉络,其余具体的描写都可以交给软件自动完成。由于来源驳杂,如果作者使用了其中的素材,很有可能造成抄袭而不自知。

  “我觉得,相比于传统意义上的抄袭,写作软件对网络文学的冲击更大。”黄艳明说,“如果大家都认为用软件写作不算什么,那么未来的局面就很难看了。大家比的就不再是创作能力了,而是软件的智能程度。将来人工智能越来越强大,读者需要什么样的文章,软件就自动写一篇,那么就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说写作软件写出来的作品是否具有著作权?如何定义抄袭?”

  这种担心并非杞人忧天。前不久,著名作家韩少功给30多名文学研究生两首诗,其中一首是宋代诗人秦观的作品,而另一首是机器人模仿秦观创作的,结果没有人能识别出来。

  欧阳友权认为,自动写作软件还只是刚刚起步,对文学创作的终极效果尚不明朗。“在我看来,在讲故事(如小说、剧本)、古典诗词、朦胧诗写作领域,自动写作软件大有可为,从总体上看,尽管文学创作不是作家的特权,但作家仍占据文学创作的绝对优势,写作软件暂时代替不了文学的人脑。”

  打一场反抄袭的“人民战争”

  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统计,截至2016年底,国内40家主要网络文学网站作品总量1454.8万种,当年新增作品即达175万部。要想在如此之多的作品中发现抄袭,无异于大海捞针。实际上,目前发现的抄袭线索主要来自于读者。读者是监督网络文学抄袭最强大的力量。

  欧阳友权说,网络读者众多,亿万读者的“火眼金睛”会让抄袭作品无处遁身,网络的交互性也容易把抄袭的情节、细节、故事框架乃至语言表达方式等等暴露在“阳光”之下。

  现在一些热心网友通过网络组织起来,自发地比对雷同网文,揭发抄袭。“反抄袭吧”“言情小说抄袭举报处”“原耽抄袭侵权举报地”“网文抄袭排行榜”“今天挂抄袭了吗”等都吸引了大量读者。读者的监督、舆论以及商业力量的介入,都给抄袭者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文学网站也加强了反抄袭的力度。目前在作品上线之前一般都要做人工审核和机器查重。但正如欧阳友权所指出的,网络抄袭的根本原因在人,在创作者,在写作主体的能力不逮和功利心态。他说:“文化资本的逐利性、商业力量的诱惑力、读者市场的激烈竞争都是抄袭事件的直接推手,但它们背后还是人的价值观在起支配作用。如果一个网络作家能严于自律,经得住诱惑,少一点急功近利、多一些社会责任,少一点商业心态、多一点艺术追求,任何商业环境和技术语境都很难使自己走进抄袭的陷阱。”

跨越40年历史的168幅金山农民画来到了中华艺术宫
跨越40年历史的168幅金山农民画来到了中华艺术宫

  跨越40年历史的168幅金山农民画作品,链接传统与现代、乡村与城市……2017年9月21日,“绘梦”上海金山农民画精品展在中华艺术宫拉开帷幕。

  金山农民画自70年代末兴起,受古老纯朴的民间艺术启发,把民间美术与现代农村丰富的生活气息结合在一起,为中国农民画开拓了广阔的前进道路。

  展览现场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在现场了解到,此次“金山农民画精品展”是由主办方精心选取了60位金山农民画家的168幅代表作品,通过不同时期的风格特点来逐一展示。展览共分为传统、现代和未来三个区域,不同区域之间既有不同的主题表达,不同的色彩空间,又互相联动,保持统一。

  金山农民画色彩明快、造型稚拙。发源于江南民间艺术、根植于金山的乡土之中,是金山区的一张靓丽的名片,深受中外美术界的赞赏。这个于70年代末兴起的中国现代民间绘画,在2007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阮四娣《花与鸡》

  张新英《晒太阳》

  传统区域重点展示七八十年代农民画发展的早期作品。比如,展览展出了金山农民画创始人吴彤章珍藏的35幅早期经典作品,这些作品在内容上多为对农村各种生活题材的直接反映,表达了农民的生活体验、情感和审美趣味。

  陆永忠《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现代区域重点展示九十年代以来的农民画经典作品,包括市级非遗传承人怀明富、曹秀文、陆永忠,以及朱永金、王阿妮、季芳等区级非遗传承人的获奖作品。这些作品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背景,扩大了题材的范围,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农村生产生活场景,在绘画技法上也有了新的尝试和突破。

  王阿妮《报喜》

  未来区域展出的金山农民画则采用油画、丙烯、磨漆和创意衍生产品等方式来创新表达。

  农民画衍生品

  记者发现,展厅中,一系列精美的农民画衍生品无疑是未来区域的最大亮点,吸引了许多观众的目光。通过衍生产品的创意设计制作,农民画艺术在不同载体上体现,让平面的农民画更加立体、鲜活。未来空间还提供了互动区,观众可以拿起画笔现场体现作画。

  曹秀文《 春意》

  这次展览既是一次金山农民画诞生40年来艺术成果的展示和总结,也是对金山农民画创作内容形式的创新和探索。当天下午还举办了金山农民画品牌发展战略研讨会。研讨会上,来自中国民协、上海文联以及有关高校、专业协会和农民画产品经营企业的领导和专家,分别围绕金山农民画品牌发展、产业培育等主题开展深入的交流和研讨。

  据悉,此次金山农民画精品展由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上海市金山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上海市金山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华艺术宫联合主办,展期持续七天。

学习民法,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
学习民法,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

  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将于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这部总则立足于现实国情,是民法典的总则编,规定了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定,必将在未来对民众的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然而,相比法学界对此的热议,大众对这部总则的反应则显得平淡。这可能是由于,民法知识在大众的普及程度依旧不够,在大众的印象里,法律是一项专门的事业,往往艰深难懂,大众的法治意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此,将《民法总则》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进行通俗易懂的解读,进而帮助大众加深对民法的了解,更加有意识地规范和约束自身的行为,成为了当务之急。

  学习民法,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

  《生活中的民法——<民法总则>的生活解读》正是帮助大众更方便地了解民法知识的优秀读物,这本书的作者是民法学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彭诚信。

  知识点:《民法总则》的内容和意义

  什么是《民法总则》?

  非法学专业的读者可能都会发出疑问:到底什么是《民法总则》?

  简单来说,《民法总则》是民法典的总则编,规定了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定,在民法典中起统领性作用。共分基本规定、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民事权利、民事法律行为、代理、民事责任、诉讼时效、期间计算和附则11章、206条。

  世界上第一部民法典是1804年,拿破仑时期颁布的《法国民法典》,这一部法典在今天的法国仍在使用。1896年颁布的《德国民法典》成为了欧美主要国家制定《民法典》的典范。一部完整的《民法典》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可以说与每个人“从生前到死后”都息息相关。

  一部完整的民法典通常包括总则和具体分编两大部分。如果说“民法是日常生活的百科全书”,那么民法总则作为民法具体制度、原则和理念的体现,必定将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民法总则》的出台意味着民法典编纂迈进一大步

  民法典的制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存在着内容复杂、体系庞大、学术观点存在分歧等需要克服的困难。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民法典的颁布。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三次启动民法典的制定,于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被学者称为“准法典”,目前代行着民法典的作用。 2002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民法典草案,但最终由于内容复杂、体系庞大等原因,最终未能实现。2014年10月28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发布《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加强市场法律制度建设,编纂民法典”。 2015年6月24日,中国法学会民法典编纂项目领导小组和中国民法学研究会组织撰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总则专家建议稿》并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毋庸置疑的是,《民法总则》的出台,意味着民法典的编纂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生活中的民法》:一本书轻松学习民法

  法学教授告诉你:学习民法有套路

  前文说了《民法总则》在我国法治进程中的重要意义,那跟普通老百姓有什么直接的关联呢?这就跟大家对民法的了解程度有关。民法规定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和生活的关系太大了!比如:名誉权受到侵犯时,应该怎样索赔?个人信息被泄露,如何挽回?网购的包裹被人冒领,怎么办?吹牛说的大话能够算有效吗?网上购物的订单发出后,还能不能撤回?……这些看似琐碎的事情,大家生活里难免都会遇到。怎样维护自己的权益?在现代的法治社会,答案只有一个——用法律保护自己,我们的民法已经告诉了你,应该怎么做。

  可问题是,这么多具体的法律法规,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又是多种多样,怎样去学习和了解民法呢?又应该怎样去理解和学习《民法总则》呢?

  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都可以在《生活中的民法》得到解答。这是一本面向普通大众的法律读物而非严格的学术专著,目的是用生活中常见的案例引起读者对《民法总则》的关注,然后再用通俗的语言讲解法律条文背后的基本法理。全书主要分案例编、解读编两大部分,精选五十个真实案例,用以解释《民法总则》的具体规定,同时对《民法总则》的条文进行逐一的解读。

  要知道,通俗写作专业知识,并不比学术研究来得容易,《生活中的民法》凝聚了作者多年教学的积累和经验,收集了为数众多的生动的实际案件、新闻报道,设计了大量的具体生活情景,是不可多得的大众读者学习和了解民法的读物。在今年上海书展期间,彭诚信教授围绕本书开设了专题讲座,其精彩生动的讲述,深刻又丰富的内容,得到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欢迎,《生活中的民法》的效力已经得到了初步的体现。

  彭教授说,学习民法是有套路的。法律相对来说学科多样,在教学和学习当中,大家总感觉民法要比刑法难学多了。这主要是因为民法涉及内容复杂,包含了林林总总的权利,如抗辩权、请求权、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等等。其实,学习民法也有它的一个套路,那就是把民法理解为: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创设权利义务关系,并对自己所创设的权利义务关系负责。

  跟着《生活中的民法》找法感

  民法的基本概念有民事主体、民事行为、民事权利义务、民事责任等。《民法总则》虽然与生活息息相关,但毕竟是专业性的法律条文,读者看起来未必能明白其中意思。不过,这都不是问题,《生活中的民法》通过讲案例、讲故事的方式,轻松地解释了这些概念。

  《民法总则》就是民法的一个“帽子”。它本身也包含一定的内容。《生活中的民法》就是通过具体案例的讲解,引导读者思考生活中的民法案例,建立起对民法的自觉意识,也就是找“法感”。具体来说,包括三个方面:对民法的体系有感觉;对民法的具体制度有感觉;对民法中的一些案例怎么来理解并审视它有感觉。

  关于民事主体。《民法总则》第16条规定,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这是不同于以往的新变化。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对胎儿更完善的保护!举个例子,因为医院照顾不周,刚出生的婴儿被发现左臂残疾。按照以前的规定,自然人的权利能力始于出生,受到损害时,婴儿尚未出生,不具有权利能力,没办法进行维权。但是根据新制定的《民法总则》,胎儿同样具备民事主体资格,医院行为构成侵权,应当依法作出赔偿。

  关于民事行为。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创设权利义务关系,什么叫行为呢?最典型的就是合同。《民法总则》主要涉及合同成立与否的问题及其生效的效力问题。举个例子,现在网购越来越普遍,比如在淘宝上购物,经常发生快递送来时不在家的情况,大家都习惯了让快递员把包裹放在物业或保卫处,这就难免导致包裹遗失、甚至被人冒领。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应该找谁理论?卖家还是快递公司?这里涉及两个合同关系。一是淘宝卖家和买家的买卖合同,快递公司的失误导致卖家未能全面履行交付商品的义务,淘宝卖家应该承担违约责任。二是淘宝卖家和快递公司的运输合同,快递公司未能及时交付商品,违反合约,应当向淘宝卖家承担责任。因此,作为买家,只能请求淘宝卖家承担违约责任,无权要求快递公司赔偿。而淘宝卖家可基于运输合同,要求快递公司承担相应责任。

  关于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什么是民事权利,什么是民事义务?权利和义务是一个对应的关系,义务是对权利的一个承诺。在民法当中,涉及基础性的人身财产关系的,有几大类:物权、合同(等)债权、人身权、知识产权。而《民法总则》第109条明确规定:自然人享有自由、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第111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这都是很大的变化。举个例子,现在互联网越来越融入大家的日常生活,由于网络传播的快捷和发达,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也随之而来。《民法总则》把个人信息权明确规定,这意味着今后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的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关于民法基本原则。《民法总则》中规定了诚信原则、平等原则、公平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等。原则是对法律条文的补充。遇到案件不能直接用原则来解决,而是先要找明确的法律规定。但是日常生活中的情况千变万化,法律条文难以囊括所有,所以原则十分重要,它是补充于规则的,是对权利义务的补充。举个例子,公序良俗原则,这是指民事主体的行为要遵守公共秩序,复合善良风俗,不能违反社会的一般道德。

  民法的本质:来自生活,服务生活

  《法国民法典》诞生于19世纪初,是所谓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民法;《德国民法典》是刚进入工业时代的民法典。那么中国自己的民法典怎样去体现和反映时代的新要求?《生活中的民法》作者彭诚信教授梳理了《民法总则》带来的三大理念变化,这三大变化都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其最终目标指向都是为人的利益服务。

  第一个变化体现在《民法总则》第127条对网络和虚拟财产保护的规定。目前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民法典还没有规定虚拟财产和网络财产保护的条文。这无疑是我们法律的进步。现在网络已经完全地融入生活,就像石器时代的石器、铁器时代的铁器、铜器时代的铜器一样,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必需。

  第二个变化体现在绿色原则。绿色原则指向的是环境保护问题,就是要提倡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在雾霾的情况越来越高发和严重,影响了大家的健康,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已经是多年的现实问题。现在这个问题写进法律,是对现实需要的呼应,也是对保护每一个自然人的体现。

  第三个变化体现在,原来保护“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调整为“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表面上看似乎只是调整了一个顺序,但这背后的意义重大。这意味着法律的终极目标是保护人,保护自由和尊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看完前文后,读者还觉得民法遥远吗?其实,民法从来不曾离开过我们。如同彭诚信教授在讲座中对民法作出的精辟总结:民法所有的规则,所有的原则,都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同时,它又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彭教授话音刚落,现场立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每一位观众都受到了这番话的触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重要标志,就是运用法律来规范和约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法律的充分认识,也就是对我们自身生存进步的认识。

  作为一本普及民法知识的作品,《生活中的民法》凝聚了作者的目标和追求,用案例讲解民法,用法律服务生活,这也是《生活中的民法》的使命。相信读者在阅读此书后,都能够体察到传递在这本书里的信念。我们的生活,需要这样的信念。

30集系列短音频《听总书记讲故事》将播出
30集系列短音频《听总书记讲故事》将播出

  9月15日起,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广播中心制作30集系列短音频《听总书记讲故事》将在上海新闻广播《990早新闻》、东广新闻台《东广早新闻》、上海交通广播、第一财经广播、故事广播频率及阿基米德等互联网平台播出。

  上海广播电视台此前制作了一批观众耳熟能详的广播剧,总编导徐国春介绍,此次的系列短音频《听总书记讲故事》是将广播剧和新闻相结合的一次“跨界融合”尝试,全台有30多人参与了节目录制,用观众更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介绍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

  《听总书记讲故事》系列短音频以习近平同志在重要讲话、文章中讲述、引用过的古今中外故事为素材,用广播剧的形式及丰富的音响效果,还原故事语境,让读者更好地体悟故事背后的改革发展之道、大国外交之道、修身为人之道。

  短音频作品结构上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习近平总书记在什么场合讲述了这一故事;第二部分为故事的演绎、展开;第三部分引用习总书记的讲话实况,点明该故事的深刻寓意。每篇短音频时长约为3-4分钟。

  习近平总书记是讲故事的大家,他在各种场合的讲话中,都善于以事明理,以史论今,感染听者,阐述道理。但这些故事大都作为道理的引子,不会具体展开,广播剧主要在这一方面下了功夫。

  如何以音频的形式讲好故事,节目组在“故事”呈现方式上下了不少功夫。广播剧涉及的故事主要有三大类:历史类故事、现实类故事、革命先辈故事。

  历史故事类以“广播剧”形式演绎为主。比如,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讲述了“半条棉被”的故事。长征时期,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

  如何将当时的场景生动还原成广播语言?项目组动员了全电台的主持人,根据各自特色,演绎故事中的角色,并加以还原故事场景中的各种音效,使得“半条棉被”的故事,以短短一分多钟的广播剧形式,精彩呈现。

  现实故事类以记者自采为主。2015年9月22号,习近平总书记访美期间,在美国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向与会者说起了当年自己插队所在的梁家河的变迁。项目组特别派遣记者前往实地采访,通过和梁家河村民的面对面交流,在广播剧中放进了对当地村民的采访内容,以更为丰富的细节和立体的表达,来讲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缩影。

  革命先辈的故事,节目组觉得以角色扮演式的广播剧演绎方式不太合适,于是采用更为严谨的方式,以央视专题片、新闻报道、主流影视剧内容作为素材进行再加工。如2010年9月1号,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10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对学员们说起了方志敏烈士的事迹。在《清贫》一文中,方志敏讲述了自己被俘虏时,敌军士兵企图从他身上发意外之财的片段。这个故事,项目组就摘取影视剧中的片段,还原了故事发生时候的场景。

  “音频故事希望把较为生硬的新闻类节目和较能打动人的广播剧结合起来。”总策划、新闻中心副主任范嘉春介绍。

  短音频《听总书记讲故事》的内容主要参考人民日报社组织编写的《习近平讲故事》一书,尤其在点明故事寓意这一部分借鉴了权威资料。节目策划组主要希望通过3分钟的简短音频,将严肃、宏大的主题用生动活泼、贴近生活的形式表现出来。

山西盂县面塑艺人刘会平:指尖上的舞蹈 绽放艺术之花

    本网讯:9月12日,刘会平个人面塑艺术展在盂县牛村镇石圪塘村正式开展。盂县作家协会主席杨志忠、盂县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侯宏亮、盂县老年摄影家学会会长崔达道、阳泉市旅游摄影协会副主席赵五明等参加。开展仪式由盂县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杨府城主持。

《中国作家》签约作家、盂县作家协会主席杨志忠


  盂县老年摄影家学会会长崔达道

盂县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侯宏亮

盂县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杨府城

盂县民间面塑创新艺人刘会平

第十届“中国新闻奖”获得者程瑜抓拍瞬间

  “憨态可掬的老寿星、温婉可人的仕女、唱念做打的戏曲人物……”这些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面人形象,经过刘会平的一番捏、搓、揉、掐后,马上呈现在观众的面前。刘会平,盂县石圪塘村人、地地道道的农家妇女,自幼受到父亲的熏陶,爱好面塑和雕刻,从二月二的面人到七月十五的面羊,再到更为复杂的仕女,刘会平已经在面塑技艺的道路上钻研了多年。










  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是源于山东、山西、北京的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即以面粉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经“一印、二捏、三镶、四滚”后,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面塑体积小,便于携带,又经久不霉、不裂、不变形、不褪色,成为人们喜爱的工艺美术品。


  刘会平女士被中国好品牌网CCTV品牌影响力栏目组、亚太好品牌实验室《品牌研究》杂志社、中华风采人物网、华人频道、新商务周刊、西北品牌营销联盟、西部赛事网受誉在2016年中国好品牌艺术人物榜网络评选活动中,鉴于个人品牌、艺术作品综合影响力突出,特推选刘会平为2016年中国好品牌影响力创新艺术家。

  面塑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凝聚着人们的智慧与创造力,刘会平表示将会把面塑这种出于俗而脱于俗的朴素文化传承下去,使其以独特、完整的形象傲立于民间艺术之林。 (记者 张福锁 秦明明)

                                                                         

陶瓷鉴赏专家张现峰:溯古瓷精髓 扬时代弘毅

  中国网9月11日讯:(记者 张福锁 秦明明) 张现峰,出生于河南禹州。有着“中国历史天然博物馆” 之称的河南省,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夏商到宋金时期,河南长期处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带,先后有20多个王朝在这里建都。禹州市更是历史文化名城,相传大禹治水有功,受封于此。禹之子夏启在此“大享诸侯”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研究瓷器的朋友们肯定更是对禹州不会陌生,因为素有 “黄金有价钧无价” 和 “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美誉的钧瓷就出自禹州。也许正是禹州的历史文化熏陶了张现峰,使他迷上了中国古代艺术文化,并执着于陶瓷艺术的守望和传承。

  “发思古之幽情,兴不朽之大志”,张现峰作为真正的高古收藏家和文化传播者,对高古瓷收藏和研究的目的,不是将多少稀世珍宝据为己有,而是将稀世珍宝从一些不为人知的角落里搜寻,拯救出来,让它们得到良好的修缮和保护,并将它们公诸于世,让全世界的人都能够欣赏,感受到它们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高古瓷专家张现峰认为:“收藏古董,收藏不仅是欣赏器物之美,更多是背后的文化,收藏也是更好的保护文物。

01.jpg

  陶瓷鉴赏专家张现峰

  追本溯源,可以发现,中国瓷器文化和玉文化一样,相当古老,不仅源远流长,而且是中国文化的象征,瓷与玉可以说是中华文明早期曙光中的瑰丽双壁,是中华文明屹立世界东方的标志,也是中华文明在人类历史天空高高翱翔的翅膀。陶器的发明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有研究资料表明, 原始青瓷在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的广大地区都有发现, 而考古发现最早生产原始青瓷和生产窑址最为集中的则是浙江地区。

  专攻研究陶器,低温釉等高古瓷的张现峰说:“陶的出现到底多少年目前我们没法考证,仰韶文化不论从型体,到绘画,足以代表新石器陶的先河。半坡之马家窑文化彩陶更是辉煌。绘画艺术更为成熟,器型更加美观,大汶口文化。大汶口出现了白陶,龙山文化出现薄如纸的黑陶,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良渚文化,品种丰富,型体大有改进,唐宋时期瓷器很多像似。商代硬纹陶出现,同时也是瓷器开启的年代,我们成为原始青瓷。春秋战国,青瓷大量烧制。影响南北方。汉代,受波斯文化的影响。制作出精美的汉绿釉,黄釉,两色釉。南北朝时期,北齐相州窑,石家庄博物馆。北齐莲花尊是典型北方瓷厂的杰作。南方瓷器也开始型,釉,都有很大改进,南方鸡头壶是典型南朝时期。隋唐唐三彩的出现,也是低温釉最辉煌的时代,釉色艳丽,型体端庄。足以代表唐代盛世辉煌,这个时期南青北白也拉开帷幕,南方越窑,北方邢窑。宋代是瓷器发展是最辉煌的时代,南方瓷名窑:官窑,哥窑,龙泉窑,湖田窑,吉州窑,建窑,长沙窑等等;北方名窑:均窑,汝窑,定窑,耀州,磁州,霍州,介休窑,平顶窑,缸瓦窑等。当时中国窑口丰富,各有千秋。”

02.jpg

  战国 龙梁瓷壶 (国家博物馆)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想要真正的继承高古千年精粹,文献知识的整理和阅读和生活中的实践都是极其重要的。在收藏和研究过程中,我们永远不会了解和懂得每一件古董背后所折现出的文化意义和价值。知识的积累是基础,等遇到藏品再翻书,就可能会与机会缘分失之交臂了。张现峰除了对高古瓷文献和发展历程中每一个时代的器物做了规整的梳理外,还经常“上手”,不遗余力地寻找各个不同时代的瓷高古瓷器,而且多次参加文化收藏交流论坛;从僻壤古村,窑口遗址到国内外知名的大小博物馆;从探访村民到参与有关收藏,鉴宝的学术论坛,都有他忙碌的身影。

03.jpg

  工作中的张现峰

04.jpg

  在定窑遗址曲阳,张现峰了解古村的历史文化

05.jpg

  定窑交流团队

06.jpg

  华山论鉴现场

08.jpg

  张现峰给学生讲定窑分期与真伪辨赏

  高古藏品能够揭示某段不为人知的,不清晰的历史,面对珍贵文物,很多人会选择将这个秘密自己藏起来,也有很多人会让它回到历史的拼图中去。并不是所有的收藏家都把珍贵的文物据为己有。也有类似张现峰的收藏家慧眼识珠,认为有意义的藏品就应该被大家所认知。传承有序的文物很多可能永远不会被发现和重视,而将被埋没在民间,甚至被损毁,永远不可能发挥它应有的价值和作用。收藏古董的藏家很多,以投资为主要目的的占绝大多数。我们所说的藏品有两种价值,一是文化价值,一是市场价值,部分藏品适合投机,但是绝大部分藏品都因其文化价值而值得被大众所认知,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历朝换代导致很多文物被摧毁,今天我们在博物馆里见到的只是其中极少的部分,作为中国古代艺术文化的传播者,张现峰切身体验到其中的奥妙和惊奇,曾多次出借藏品给交流会和展览,并且捐赠了九件藏品给北京民俗博物馆。张现峰说,我们都是历史的过客,古代艺术品博物馆才是他永久的家。

09.jpg

  北京民俗博物馆接受文物捐赠仪式

10.jpg

  张现峰与著名收藏家、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先生交流

11.jpg

  张现峰与正阳美术馆馆长李彦君先生研讨

12.jpg

  张现峰与知名收藏家王敬之在一起

13.jpg

  张现峰与收藏家杨实先生一起鉴赏藏品

14.jpg

  张现峰与香港著名收藏家翟健民先生交流

  收藏的道路是快乐的,研究古陶瓷是寂寞的。但是知识和藏品帮助张现峰收获了很多良师益友。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品文化的路程是愉快的,美学和鉴赏力也有很大提升,在其中也学会很多人生道理,张现峰认为:鉴定是去伪求真的综合学科,痕迹学,对比学,记忆学等。比如从型,釉,胎,工艺,皮壳,痕迹,重量等等来判断鉴赏。不要看哪点老,要看哪点新。要想学鉴定必须要了解历史,从历史寻找,从器物寻找历史,历史文化是融在一起的,古人从没停下过,不断在进步,不断创造奇迹。一棵树,不要看叶子多么茂盛,要了解他生长那里,根基才是灌溉树木的基本。

010.jpg

  张现峰与山西知名收藏家高飞在山西古村铜炉

成都国际书店论坛:书店不只是卖书的地方,其意义远不止于此
成都国际书店论坛:书店不只是卖书的地方,其意义远不止于此

  2017成都国际书店论坛海报

  网络发展带来信息爆炸,“书店会不会消亡”“报纸会不会消亡”“纸质书会不会消亡”这些话题近年来一个个成为讨论的热点。

  然而现在回过头来看,实体书店是最早受到网购冲击的,也经历过一段纷纷关店的低潮期,但现在,比起前两年,实体书店活得并不差,仅今年世界读书日当天,上海就有4家实体书店同时开张。在走出单纯的“卖书”模式以后,实体书店开始走向多元化,探索书店空间与所在城市的关系。

  论坛讲座

  9月8日,由方所主办的“2017成都国际书店论坛”在方所成都店正式开幕。当天的“一城一店:书店如何塑造城市风格”单元论坛中,来自巴西圣保罗、意大利米兰、法国阿尔勒三座城市书店的代表探讨了书店如何与所在城市互动交融的话题。

  论坛主办方方所创始人毛继鸿表示,“人们进入书店就会接收到知识、文化、生活的多样性,而多样性最大的价值是给予我们不同的观点,探索和挑战的机会。”

  毛继鸿开幕式发言

  城市和书店的关系

  在互联网大幅侵占了书店售书的功能之后,活下来的书店开始思考实体书店的价值。

  “我不相信书店只是卖书的地方,我们认为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巴西文化书店董事法比欧·赫兹表示。巴西文化书店已有60年历史,起初由一对二战期间从德国逃亡到巴西的夫妇创办,他们把书借给难民,希望读书帮助大家从纳粹的阴影中逃脱。

  秉承当初的文化关怀,赫兹认为书店应该参与塑造城市风格,成为所在城市的文化中心,“在巴西,我们有18家门店,5家在圣保罗,平均每天会有11场活动,比如文化美食活动或者是儿童的故事会、签售会、文化课程以及阅读会,还举办各种演唱会等等。通过这样的方法我们可以塑造书店所在的城市。”

  不同于巴西文化书店地处繁华都市圣保罗,法国南方文献阿尔勒美让书店所在城市阿尔勒是一座只有5万人口的小城,但这同时是一座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的城市,梵高曾经在这个城市居住。

  南方文献阿尔勒美让书店根据小城的特色打造了自己的风格,出版社出口部经理奥蕾莉·罗戴尔介绍,游客占书店销售额的25%,每年,“相遇阿尔勒”摄影节期间艺术类书籍销售会有很大提升,书店会同期举办摄影家签售活动。每周六书店都会举办酒会,邀请读者来一边来喝酒一边分享他们的阅读体会。

  意大利菲尔特瑞奈利集团运营着意大利最大的连锁书店,在拥有6100万人口的意大利有102家书店。首席运营官阿贝托·里瓦尔托希望,每一家书店都能和当地城市和文化有深度的结合,进行“在地化”的演变。

  在罗马议会门口的书店包罗万象,有1500平方米的空间,能买到包括影视、游戏、文具在内的诸多商品,还可以举办各种活动;而在小城市的书店,则是相对空间规模较小的零售书店,提供有特色的书籍;在火车站、商场、旅游集散地的快捷书店则为匆忙路过的行人提供快餐式的阅读。

  “我们还选择当地人经营书店,让他们去创造和书店紧密相关的社区文化。米兰和罗马的文化不一样,所以不同地区不同小镇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选当地的书商来经营书店的原因。” 阿贝托·里瓦尔托说,“我们希望让读者和城市之间找到共鸣,让他们能够共生和协同发展,我们希望这个城市是你热爱的地方,因为这是你生活的地方。”

  和网络书店的竞争

  在国外,书店同样受到互联网的巨大压力。人们从网上便捷地获取知识,从网络书店购买更便宜的书籍……互联网似乎成了悬在实体书店头顶的一把利剑,随时会来个致命一击。

  但巴西文化书店董事法比欧·赫兹却认为互联网带给实体书店的不只是压力,同样也有机会。书店管理者应该利用互联网更好地发展实体书店。

  赫兹提到,巴西文化书店创始人曾说过一句话“一家书店就是为人们打开了通向无尽宇宙的道路”。而现在,无限可能的宇宙成了互联网。

  “每个人都能轻易连上网络获取大量的信息,而书店没有办法提供这样的功能,所以互联网取代了我们这方面的位置。书店必须面向未来找到提供独特内容的所在,要帮助读者和门户找到他们所需要的内容,这就是一切的所在,这就是我们要求变的地方。”赫兹认为,书店应该积极面对电子商务的竞争,调整业务。

  圣保罗文化书店试着和互联网电子商务做结合。他们与日本公司KOBO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门店里销售KOBO的电子书,改变单一化的图书经营模式。

  圣保罗文化书店还模仿美国流媒体播放网站Netflix的模式,生产属于自己的独家内容,“我们和出版商签协议,拿到专属内容和独家内容在我们店里卖。这意味着什么呢?比如说,在我们这里有很多书其实只有在巴西文化书店才能买得到,在其他店都没有。”

  意大利菲尔特瑞奈利集团的社区书店则会举办一些特殊活动,吸引读者来到书店,为读者带来一些独到体验,让所有的参与者觉得他们是这个社群的一部分,例如请读者去观看大剧院的《阿依达》和《蝴蝶夫人》首映,为读者提供专属活动区欣赏米兰国家大剧院的音乐剧首映等等。在音乐会方面,菲尔特瑞奈利集团的数据显示,由书店举办的音乐会相关活动每年都会有7.5万个参与者,并且创造了40%的市场占有率。

  “如果读者想在网上买书,其实我们没有办法左右他们到底在哪里买这些东西。”阿贝托·里瓦尔托表示,“但是我们至少能够吸引他们过来,我们希望打造强有力的社区。”

  书不再是书店盈利的主要因素

  书店生存艰难,除了网络购买方式的冲击,还有一个因素是,书价多年来几乎没有上涨,靠卖书的利润覆盖一家书店逐年上涨的租金、人力成本,越来越不可能了。

  “如果开一家书店只卖书这条路走不通,我们面临的真正问题就在这里,光靠书打市场是不行的。” 赫兹说,在巴西,2012年以来,图书价格就没有太大变化,这就带来了书店的收入问题。改变图书销售为主的模式,是实体书店近几年都在探索的道路。

  巴西文化书店试着把不同的理念与书店的实体相融合。最近书店与一个巴西屡获殊荣的知名女大厨合作,开了一家餐厅,“原来我们实际上只卖书就够了,现在我们还要卖其他的产品,因为在图书市场上价格一直以来都差不多。”

  意大利菲尔特瑞奈利集团也想到了餐饮。他们的“RED”书店以“阅读、饮食、梦想”为概念打造,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空间。而在分布于不同城市的书店中,则与其他商家合作,如与星巴克合作在书店内售卖咖啡。

  “今年我们有70%的销售额都是同创新和改变结合起来的,30%来自于书店的这些书的销售。” 里瓦尔托说,书在书店如今的盈利结构中,已经不在首位。

关于法讯参考

©2005-2018 法讯参考版权所有 电脑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681567

媒体合作:010-53398173

广告合作:010-53398607

服务邮箱:fxckzx@163.com

京ICP备17018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