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官”李传玺的“村官”生活:“别拿村官不当干部”

  安徽西南,长江边的司阁村最近一年很是热闹。村里来了个“厅官”当“村官”,沉寂多年的小村,像一池平静的湖水投下一颗石子,泛起阵阵涟漪。

  被“点亮”的贫穷小村

  司阁村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华阳镇。望江县是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片区县,5年前,司阁村是远近有名的“娶媳妇困难村”,有邻村的姑娘曾经撇着嘴说,谁要嫁去司阁村,晚上连个灯都没有。

  “过去一到晚上,远远从山上望下来,我们村这一片全是‘黑’的。”村民倪旺进说,这么多年村里一直没有路灯,太阳落山后,村民大多早早回家倒头就睡。“去年李书记来了以后,把我们村搞得‘亮起来’嘞!”

  倪旺进口中的李书记,是安徽省委统战部副巡视员、司阁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李传玺。2017年4月,李传玺响应安徽省委组织部选派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的号召,主动报名,与其他两名同事组成扶贫工作队进了村。

  俗话说“别拿村官不当干部”,可过去在司阁村,村里人还真不太拿村官“当回事”。

  “老百姓眼睛尖得很,你这个‘官’能不能带大家把日子过好?是不是一心扑在村里?是这样,我们就认你是我们的‘官’。不是,我们还不理你这个‘官’嘞。” 倪旺进笑着说了大实话。

  “上面来的官听着‘大’,可了解农村实际情况吗?接地气吗?能吃苦吗?”57岁的老党员周洁元回忆说,没想到,这个省城来的工作队,很快让村民们改变了看法。

  李传玺到村里后,第一个获得大家认可的事,就是想办法申请项目,把一户一个太阳能板光伏电站搞起来了。有了这个做基础,家家户户门口架起了路灯,每到夜晚,整齐地亮起来。许多村民开始陆续去离村不远的开发区上班,下夜班回来的路上踏踏实实,大家的心一下就“亮”了起来。

  “亮灯”像一个信号,开启了村里的“热闹”和变化。

  厅官与村庄的“化学反应”

  “他用以往工作积累的眼界与经验,挖出了村里许多未被发现的‘宝藏’。”司阁村党总支书记刘中林举例说,原来村北靠近国道处有一小块荒地。李书记带着大家转了几圈,出了个招:在这竖起两块面向交通干道的广告牌对外招商,一年就为村集体增收8万多元;村头有近400余亩撂荒地,李传玺引进了山核桃种植大户。

  光伏发电项目、核桃园、火龙果园、养殖扶贫产业基地……司阁村在产业项目带动下顺利脱贫出列,不仅村集体经济逐渐壮大,水泥路“户户通”,健身广场与文化乐园也建了起来。

  33岁的司阁村村民朱成孟身患肝病,家里又连续遭遇父亲去世、妻子生病手术等变故,家庭生活每况愈下。“李书记帮我出主意,鼓励我学装修,帮我找门路。”如今他装修手艺“出师”,去年打工收入5万多元,成功摘了“贫困户”帽子,还贷款买了私家车方便妻子出门看病。

  熟悉李传玺的人都评价他有“书卷气”。他自认是个“老派”的人,几十年从不“拉关系”“找人办事”,如今为了村里的事四处“抛头露面”。“为了村里的事求人,我不觉得难为情。”在一次省里的会议上,石油公司负责人提到有计划帮助农村建设加油站,李传玺会后立刻拦下发言者,卖力推介司阁村。

  “这个加油站如果建起来,村集体收入将会翻番。”在李传玺的推动下,项目已经开始对接。

  村里的百姓纷纷说,从“厅官”到“村官”,李传玺用不一样的经验和眼界,为村里发展带来了新思路和新变化,“别看村官小,可别拿村官不当干部,解决了许多大问题,这样的干部我们认”。

  最后的一站,最初的“心愿”

  李传玺1992年大学毕业分到安徽省委统战部研究室工作,办公室一进就是25年,一路做到“副厅级”,在外人看来“官”做得挺成功,“只要不自讨苦吃,可以安稳等退休了”。

  可工作这么多年,李传玺有个说不出的遗憾:作为一个有农村情结的研究者,没有真正到农村工作过。直到省里开始选派,他坐不住了。

  2017年4月,李传玺一行到村之后,走遍了村庄的每一个角落,走访每一位村民,反复介绍扶贫政策。他还召开党员大会彻夜谈心,请每个党员都谈谈自己当年为什么入党。谈到最后,几名老党员质朴的话让所有人感慨万分。在他号召下,村里所有的党员都在家门口挂上党员身份牌。村委会公告栏里,全村110名党员的照片和联系方式整齐排列着,“有困难找党员”成了大家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自从到了村里,李传玺手机上运动步数每天都至少2万步。屋外墙根角落里堆着一堆工作队同志磨坏后底的鞋,见证着他们走过的每一寸村路。

  当记者问李传玺接下来的计划时,他站在长江大堤上回望村里,久久没有说话。过了一会他说:“我们给村里带来了一些改变,同时村里的生活也真正改变了我。我已经有思想准备,‘村官’是我工作生涯选择的最后一站。希望60岁后回头看,没有虚度这些时光,无愧于一生为党工作的初心。”(记者彭红、宋玉萌、佘勇刚、张紫赟、程卓)

扶贫不是让农民都上楼(话说新农村)

  一味盯着农村的地,政府意愿代替农民意愿,集中小区建起来,产业、公共服务却跟不上,贫困户难稳定脱贫,甚至会出现返贫

  搬出土房住楼房,农民还会不买账?在一个深度贫困县走访,就遇上这样的事儿。县里规划农民集中居住小区,从效果图看,排排楼房整齐,文化广场、商店、活动室等设施俱全,干部说,一个小区安置几个贫困村,能让贫困户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深入了解,听到农民的不少意见:有人算账,拆土房住楼房,自己要补不少钱,背一身饥荒,往后日子更难。有人担心,在村里吃菜、吃粮、吃水都不花钱,搬上楼房样样是钱,开销大。也有人顾虑,搬进楼房,想种地离了十几里远,不种吧,周边又没产业,生计怎么办……

  尽管不少农民不情愿,政府却很热心,积极推动项目开工。一位干部坦言,现在用地指标可以跨省调剂,贫困县节余一亩地,置换到发达地区就是几百万元,不抓紧整理土地,扶贫钱从哪来?然而,一味盯着农村的地,政府意愿代替农民意愿,社区建起来,产业、公共服务却跟不上,贫困户即便都上了楼,没活干、没收入,缺乏发展能力,也难稳定脱贫,甚至会出现返贫。

  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个案。前些年发达地区出现的“农民被上楼”“村庄合并”现象,正在一些贫困地区上演。用地指标跨省调剂,是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的好政策,有的地方之所以念歪了经,原因在于盲目的政绩冲动,只顾表面文章,忽视了贫困群众的长远发展。扶贫工作吹糠见米,基础工作不扎实,政策措施不到位,资金使用不规范,无法让贫困群众真正过上好日子,会让脱贫质量打折扣。

  当前,脱贫攻坚打的是“硬仗中的硬仗”,全国还有约120个贫困发生率超过18%的深度贫困县,2.98万个贫困发生率超过20%的深度贫困村,这些地区的贫困人口致贫原因更复杂,脱贫难度也更大。脱贫攻坚正从“打赢”向“打好”转变,越是时间紧、任务重,就越要在脱贫质量上下功夫,脱贫效果可持续是硬指标,看的是帮扶精准度高不高,政策针对性强不强,下苦功、做细活,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难题。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才能确保脱贫结果真实。

  脱贫攻坚要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脱贫不是消亡农村的过程,村庄有自身发展规律,即便未来城镇化率达到70%,仍有几亿农民生活在农村。帮扶贫困村,不一定要整村拆迁、另起炉灶,也不是一味追求乡村和城市一个样。农村千村千面,有的特在文化,有的特在生态,有的特在产业,不能千篇一律建楼房。既要尊重乡村特色,又要遵循发展规律,把农民生活、农村风情融合起来,真正让农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脱贫攻坚要尊重农民意愿。农民愿不愿搬,搬到哪儿,应该让农民自己说了算,政府应分类解决好农民的多元需求。要以科学规划引导,既要集约、节约用地,又要更好提供公共服务,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要有产业支撑,让农民有稳定而持久的就业,政府在土地使用、财政奖补、税收减免上给予政策支持,发展农家乐、民俗农庄等乡村休闲旅游,拓展农业增收功能,让农民在家门口有活干。要完善养老、医疗保障等公共服务,不仅在形式上改变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更要切实提升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过上好日子。

  多往村里跑一跑,多听听贫困户的声音,跑成“泥腿子”,就能找到“金点子”,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扶贫绝不能漂浮(话说新农村)

  因户施策,必须符合实际。因区施策,要结合当地资源禀赋特点和市场变化趋势,把贫困户扶持到产业增值链条


  每年1000多万人口脱贫解困,脱贫攻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步伐稳定推进,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地区面貌明显改善。但是,贫困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依然面临着一系列短板: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经济发展滞后,人穷村也穷。这个时候,如果扶贫只顾栽些盆景,搞些面子上的事,作风漂浮,那就不能实现如期脱贫目标,就交不了账。

  脱真贫,扶贫对象失去准头,就是漂浮。是不是真贫,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家里有没有读书郎,确实是一个看似不错的经验。但经验终究不是办法,更不是根本之策。是不是真贫,最终要算账,要看农民具体收入,要看农民具体支出。算账是琐碎,但必须沉下去,把账本搞清楚。有没有困难?当然有。很多农民没有记账习惯,这就需要扶贫干部跟得上趟,替农民记上账。贫困地区一般都比较偏远,路也不好走,所以扶贫干部要吃得下苦,把这个账记清楚、算明白。有了精准的脱贫账,脱真贫就有了可靠的依据。

  到有的贫困村调查,看上去一切都搞得不错,井井有条。到村办一看,省上的、市里的、县里的驻村干部都有集体宿舍,条件是简陋了一些,但还是比较干净。脱贫攻坚进度表挂满墙,一家一户都有一个账本,一摞一摞整齐地摆放着。应该说,这些账本基本反映了贫困户收入和支出的情况,是“入列”和“出列”的依据。但跟村干部熟识之后,再聊这些账本的情况,就有点不托底了。特别是收入水平接近贫困线标准的家庭,村里会计算账的手一松,他就“出列”了,手一紧,他又“入列”了。

  有的村干部讲,其实扶贫账本算个大概就行了,不用那么细究。果真如此,哪些是贫困户,哪些不是贫困户,哪些该“出列”,哪些不该“出列”,就是一本糊涂账了。扶贫对象需要精准,绝对不能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真脱贫,扶贫措施不接地气,也是漂浮。因户施策,必须符合实际。贫困户家是个什么经济条件,有什么样的生产能力,该发展什么产业,贫困户能不能接受,都要有细致的考量。因区施策,要结合当地资源禀赋特点和市场变化,规划当地的产业发展, 并把贫困户扶持到产业增值链条,开枝散叶。

  贫困户不进入扶贫产业链条,就不能长期稳定脱贫,就不能逐步致富。今天补贴这个,明天补贴那个;今天送点油,明天拿点面,综合扶贫措施暖心,但贫困户心里老是不踏实,没有着落。从调查的情况看,贫困户反映产业收益是最贴心的收益,最有保障的收益,最长效的收益,我们的扶贫干部、扶贫工作队以及贫困地区的地方政府应该在产业方面多想办法,把贫困户的生产和经营植入当地产业发展链条。

  心急吃不得热豆腐。农产品结构调整更要结合地方实际,不能市场热什么,我就调什么。对农产品市场波动趋势,要有第三方机构研究支撑,不能想一出是一出。在某地考察大规模苹果园扶贫产业时发现,头些年种的梨树正在被砍掉,大量的苹果要么积压,要么只能低价卖。这样的结构调整,是一种短期行为。因此,把短线产业培育成长线产业,是很多贫困地区的当务之急。

  脱真贫,真脱贫,需要扎扎实实行动起来。今年是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要认真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专项治理,加强扶贫资金管理,对挪用、贪污扶贫款的行为严惩不贷,目的是要让脱贫攻坚作风严起来、实起来、强起来。真刀真枪地干,真金白银地投,一切工作都要落实到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切实防止形式主义,不能搞花拳绣腿和繁文缛节,不能做表面文章。

李克强:扎实开展春耕备耕 提高农业竞争力

  石家庄3月29日电 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3月28日至29日在河北省正定县召开。会议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认真落实李克强总理批示要求,科学分析春季农业生产形势,全面部署春季农业生产和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等工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会议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各地区、各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住当前春季农业生产关键时节,扎实开展春耕备耕,强化政策扶持,促进优化农业种植结构,统筹做好农资供应保障、动植物疫病防控等工作,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互联网+”和“双创”推动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为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会议代表参观了正定县塔元庄村,重温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并考察了正定县万亩小麦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核心示范区等春耕现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是经过实践充分证明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要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深刻领会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切实落实到农村改革发展各领域各环节,推动农业农村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胡春华强调,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着力稳定粮食生产,加快优化粮食结构,不断巩固和提升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要认真抓好春耕备耕,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强化农业防灾减灾。要细化实化促进乡村振兴政策措施,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好局、起好步。要按照时间服从质量的要求,对农村集体所有的各类资产情况进行全面清查核实,理清权属关系,健全管理制度,坚决防止集体资产流失。要按照党中央确定的改革方案,加强典型示范,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向前推进,确保按时按质完成各项农村改革任务。

2018中国首届省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产业联盟高峰论坛将在合肥举行

  本网讯(吕建明)由农业部农村经营体制与经营管理司(站)、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和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合作社发展中心指导协办,由安徽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产业联合会、省农委经管总站、省农委合作经济处等主办的2018 中国首届省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产业联盟高峰论坛将于3月31日上午八点三十分在合肥市包河区塞纳河畔庐州八号酒店会议中心隆重举行。

微信图片_20180327005234.jpg

  安徽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产业联合会作为全国首家省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产业联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农业部相关部门也给予高度关注。本届论坛拟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合作社发展中心主任于占海、省级各地市农委、中国农业大学王玉斌研究员、安徽大学常伟教授等嘉宾出席,并发表乡村振兴及农业社会化服务主题演讲。届时还邀请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发改委、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合肥市人民政府、其他十五个外省农业部门、以及各地市级农委等领导出席会议。

微信图片_20180327005245.jpg

  通过举办2018中国首届省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产业联盟高峰论坛,将摸索总结出“农业社会化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好模式和好典型;提升我们安徽省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整体水平,梳理出一整套可推广、可复制的先进模式和服务机制,探索制定出一批地方性、行业性社会化服务规范标准,给安徽省乃至全国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提档升级,把安徽做成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的标杆。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并提出“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为推动全省服务组织一体化、加强农业服务业行业规范、促进我省农业社会化服务健康发展。2017年10月,我省部分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在报请经省民政部门批准后,筹备组建安徽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产业联合会。按照《安徽省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有关要求和程序,联合会筹备组在全省共发展会员单位260家,2017年12月,筹备工作基本完成。经省民管局审核同意后,定于2018年3月30日在合肥召开联合会成立大会。安徽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产业联合会的成立是我省农业农村发展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省农业社会化服务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农业农村部”网站更名上线 新组建领导班子公布

  人民网北京3月25日电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网站名称已更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韩长赋、余欣荣、韩俊、张桃林、屈冬玉、吴清海、于康震、宋建朝、唐华俊、吴宏耀、张仲秋、马爱国、张合成等13名部领导出现在更新后的“部领导”栏目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网站截图。

  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为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将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农业部的职责,以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农业投资项目、财政部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国土资源部的农田整治项目、水利部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等管理职责整合,组建农业农村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根据改革方案,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业农村部,农业部的渔船检验和监督管理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

  农业农村部的主要职责是,统筹研究和组织实施“三农”工作战略、规划和政策,监督管理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垦、农业机械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负责农业投资管理等。

  农业农村部第一次党组会议已于3月22日召开。会议强调,农业农村部作为新的机构,要有新观念新气象新作为,把中央赋予的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三农”工作的重任扛上肩、见实效。

扶贫不能“排排坐分果果”(话说新农村)

  深度贫困地区有共性问题,有个性需求,扶贫资源不能平均化,要坚持精准施策,合力扶贫,提高脱贫质量


  在中部一个深度贫困县采访,县里干部抱怨,省里分配光伏扶贫指标,每个深度贫困县平均分,虽然都是深度贫困,但各自情况不同,排排坐,分果果,看似公平,实则不公。他们说,论资源,县里光照足,荒山荒地多,最适宜光伏产业;论现状,他们县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人口最多,扶贫资源更应该有所倾斜。

  过去五年,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形成强投入、多举措、全方位的大扶贫格局。但许多深度贫困地区基础弱、欠账多,还没到不缺项目、不愁资金的地步。这些地方既有共性问题,也有个性需求,不能指望用“一张方子”治百病。拿这个县来说,全县没有一条高速公路,没有一座水库,一半以上的村还是土路,缺乏主导产业,他们最盼“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精准扶持。

  当前,脱贫攻坚正从“打赢”向“打好”转变。一字之差,意味着含金量更高,更重视脱贫质量。今后3年,实现3000多万人脱贫,不是图一时摘帽,而是要稳定脱贫,重点就在深度贫困地区。必须清醒认识脱贫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解决问题,让脱贫攻坚扎实推进。

  扶贫资源平均化,反映出工作作风不扎实。扶贫是吹糠见米的工作,容不得玩虚功。扎实提高脱贫质量,要从工作上找原因,看帮扶的精准度高不高,政策的针对性足不足,群众的获得感强不强;要从作风上找原因,是否急躁冒进、形式主义。贫困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是做不出来的,要避免数字脱贫、虚假脱贫,必须下苦功、做细活,用“钉钉子”精神打好脱贫攻坚战。

  提高脱贫质量,工作要更有深度。脱贫攻坚,是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田”,不能把担子全压给基层。基层干部“白加黑”“5+2”工作,责任大、压力大,出政策、出制度的相关部门也应该多深入基层,倾听他们的呼声,为他们减压。“出水才见两腿泥”,多些接地气的调研,多下些“绣花”功夫,就能找到脱贫“金点子”。

  提高脱贫质量,措施要更有准度。脱贫攻坚贵在精准,成败在于精准。产业怎么扶,易地扶贫往哪搬,就业扶贫咋培训,各地情况千差万别,不能都照一个模式去做,而要因地制宜,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精准扶贫新路径。深入推进精准施策,要以问题为导向,精准把脉,对症下药,才能出台有针对性的脱贫举措,补齐短板、弥补欠账,壮大引擎、突破瓶颈,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提高脱贫质量,政策要更有力度。深度贫困地区需要特惠政策,不仅要让扶贫资源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也要加大改革力度,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在资金投入上,要保证项目资金及时足额到位,让贫困地区轻装上阵;在资金管理上,既要严格管理,也要把该放的权放到位,给基层更多自主权;在资金整合上,要出台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让地方确实敢整合、能整合,让脱贫成果经得起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坚持精准施策,合力扶贫,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一定能打好脱贫攻坚战。

举家进城,如何安稳(三农微观察)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一个数据格外受进城务工人员关注:2018年再进城落户1300万人。随后,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相关通知也明确了这一目标,并提出全面放宽进城落户条件。其中既包括要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生活的新生代农民工、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等举家在城市落户,也对积分落户、参加城镇社保年限等定了新规。在加强落户的同时,还强调要强化常住人口随迁子女教育、医保、公租房等基本公共服务。降低门槛、提升服务,这些政策应该会让想要融入城市的农业转移人员心里踏实不少。

  对于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而言,城市和乡村在他们心中的角色定位是在渐渐变化着的。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城市里更多的就业机会、现代的生活方式、丰富的业余生活等都吸引着生活在乡村的人们走进城市。受资源要素配置影响,城乡间收入水平、公共服务、发展空间的差距,也更加坚定了他们进入城市的步伐。进入城市的确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改变。当第一代农民工进城务工时,只身进城的他们,大多数从事的是建筑、餐饮、家政等工作,不断走高的务工收入变成了家乡的新房、新家电,变成了孩子的新衣、新课本,家里的日子实实在在地好起来了。可于他们而言,城市依然只是个人人生规划里的谋生之地,乡村才是家,才是落叶归根之所。

  随着农民工的代际转换,新生代农民工与乡村的距离越来越远,与城市的距离越来越近。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使他们对于城市的要求从进入变成了融入,从谋生之所变成了举家生活之地。据笔者观察,由此带来的举家进城的数量的确有增加的趋势。今年春节,笔者电话问候几位以前采访过的打工妹,她们原本一个人在北京从事月嫂、育儿嫂之类的工作,供养留在乡村的家庭、子女,每到春节返回乡村和家人团聚。但今年春节她们几乎都在城市的家里过年了,或是在老家县城,或是在子女工作的城市,住在她们两代人共同出资购买的房子里。举家进城后,乡村也渐渐成了她们身后的故乡、心里的乡愁。

  从单独进城到举家落户,农业人口转移的新趋势对于政策供给提出了新要求。应当说,从整治欠薪到提高最低工资水平,从签订规范合同到完善工伤保险等权益保障,从解决随迁子女入学到提供公租房,从积分落户到部分城镇放开落户条件等,近年来各项政策不断出台完善,都是为了让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融城之路走得更顺畅。但是今后,对一个个新进入城市的家庭而言,如何充分保障其就业、就学等需要,如何有效满足其住房、就医、养老等需求,社区服务要如何跟上?值得仔细思量。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人。农业转移人口向往的美好城市生活,是生活得方便、舒心、踏实、安全,是人人都能有公平发展的机会,城市需要做的应该是用更加严谨的政策设计、更加精细化的服务理念、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和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来顺应他们的新期待,帮他们开启新生活。

国土部发文要求给予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

  北京3月23日讯 我国将对永久基本农田实行全面特殊保护。国土资源部今天指出,如果重大建设项目确实难以避让,要对占用的必要性进行论证;同时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建窑、建房、建坟、挖沙、采石、采矿、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进行其他破坏永久基本农田的活动。

  国土资源部今天发布的《关于全面实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强调,已经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特别是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不得随意占用和调整。重大建设项目、生态建设、灾毁等经国务院批准占用或依法认定减少永久基本农田的,按照中央4号文件要求,在原县域范围内补划永久基本农田。

  “重大建设项目选址确实难以避让永久基本农田的,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对占用的必要性、合理性和补划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报国土资源部进行用地预审。”国土资源部强调,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依法依规报国务院批准。

  《通知》要求,重大项目占用永久基本农田,要按照“数量不减、质量不降、布局稳定”的要求补划。

  国土资源部强调,永久基本农田一经划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擅自改变用途,不得多预留一定比例永久基本农田为建设占用留有空间,严禁通过擅自调整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避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审批,严禁未经审批违法违规占用。

  《通知》提出,坚决防止永久基本农田“非农化”,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破坏永久基本农田耕作层;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永久基本农田;禁止以设施农用地为名违规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建设休闲旅游、仓储厂房等设施。

  国土资源部要求,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强化土地执法监察,及时发现、制止和严肃查处违法乱占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的行为,对违法违规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建窑、建房、建坟、挖砂、采石、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从事其他活动破坏永久基本农田,毁坏种植条件的,要及时责令限期改正或治理,恢复原种植条件,并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破坏或擅自改变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标志的,要及时责令限期恢复原状。

  此外,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机构也将加强对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督察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及时向地方政府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问题整改。对整改不力的,按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记者郄建荣)

农业农村部:二月份全国农业农村经济质量向优态势明显

  北京3月22日电 (王子侯)记者从农业农村部网站获悉,2月份以来,全国农业农村经济稳中有进、稳中育新,转向高质量发展起步较好。

  小麦苗情向好转化,春耕备耕稳步推进。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土壤墒情适宜,光温水匹配较好,小麦苗情加快转化升级,春耕生产有序推进。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冬小麦返青一二类苗比例为80.3%,较冬前增加6.8个百分点,但仍比上年同期低6.0个百分点。春耕备耕进入关键期,主要农作物种子供应充裕、质量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化肥、农药、柴油供应有保障、价格上涨;其他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种植意向稳中调优,绿色高效种植加快发展。受居民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订单农业稳步发展等影响,农业结构调优调高态势更加明显。预计全年粮食作物面积稳定在16.5亿亩以上,小麦面积持平略减,“镰刀弯”等非优势区玉米面积调减1000多万亩,东北寒地井灌稻和南方低质低产水稻面积调减1100多万亩,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绿色优质产品增加,优质强筋弱筋专用小麦增加400多万亩,优质稻谷、双低油菜、高蛋白大豆、高产高糖甘蔗分别增加160万亩、150万亩、130万亩和80万亩以上;种养结合加快推进,稻田综合种养面积达到2400多万亩,增加300多万亩。

  养殖业生产效率明显提高,畜禽产品供给宽松。目前生猪生产布局尚处于调整中,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量有所下降,但随着产业集中度、养殖规模化提高,生猪产能有所增加,市场供应相对充足。据农业农村部定点监测,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分别减少1.5%和0.5%,同比分别减少4.7%和5%;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环比下降23.6%,同比上涨37.2%。蛋鸡产能低位恢复,产蛋鸡存栏同比下降6.4%,但产蛋率提高,鸡蛋市场供应有保障。肉牛、肉羊、牛奶生产保持稳定。水产品产量稳中略增,据农业农村部统计,1—2月份国内水产品产量867.3万吨,同比增加2.45%。

  节日效应拉动明显,农产品价格总体上涨。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为115.05,环比升 8.7个点,同比高6.5个点;“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为117.24,环比升10.1个点,同比高7.5个点。其中,稻谷、小麦和玉米三种粮食集贸市场月均价稳中略涨,环比上涨0.8%。其中,玉米价格上涨较快,据中国粮油信息中心调查反映,黑龙江、吉林、山东等地玉米收购价格平均上涨约10%。受大范围降温降水、人工运输成本上升、节日效应带动等影响,蔬菜季节性上涨,环比上涨20.4%,同比上涨12.7%。受储备肉投放、集中加速出栏、消费回落等多重因素影响,生猪价格持续下跌,目前猪粮比已经跌破7:1,预计后期仍将弱势震荡。随着节日效应消退,消费回落,产蛋率提高,鸡蛋供求宽松,价格连续3周下降,累计下降13.4%,但同比仍高57.2%。预计看,随着玉米稻谷政策性粮食库存投放市场、饲料加工企业消费放缓,粮食价格将逐步回归市场;气温回升,蔬菜长势好,供给充裕,价格将回落。

  国际粮食价格纷纷上涨,棉油糖价格普遍下跌。全球经济企稳复苏,原油价格上涨,美元贬值,美洲等农产品主产区天气干旱,引发粮食价格持续上涨。大米价格连续4个月上涨,同比高19.9%,小麦、玉米、大豆价格环比分别上涨5.5%、3.8%和4.0%,同比分别上涨4.1%、下降1%和下降2.6%;受供给宽松、消费回落、库存较高等影响,棉花、棕榈油、原糖价格普遍下跌,环比分别下降2.2%、2.3%和5.2%。后期看,全球经济复苏基础更加稳固,部分主产国干旱尚未缓解,国际粮食价格仍有上涨空间;棉油糖等逐步进入消费淡季,市场供求宽松,价格将延续下行态势,国际农产品价格涨跌对国内市场的传导作用,将对居民消费及农产品加工企业成本产生一定影响。

关于法讯参考

©2005-2018 法讯参考版权所有 电脑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681567

媒体合作:010-53398173

广告合作:010-53398607

服务邮箱:fxckzx@163.com

京ICP备17018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