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M转账可不再24小时到账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相关通知,在实名制、转账管理、特约商户等方面提出相关措施。
  
  针对此前采取的个人自助柜员机具转账资金24小时后到账的临时性措施,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通过自助柜员机具诱骗诈骗数量已很少,银行自助柜员机具已基本完成改造,防诈骗功能大幅提升,在兼顾安全性与便捷性的基础上,与公安部门协商,对自助柜员机具转账管理政策作了适当调整。
  
  调整后,通过自助柜员机具为个人办理业务时,可在转账受理界面(含外文界面)以中文显示收款人姓名、账号和转账金额等信息(姓名应当脱敏处理),并以中文明确提示该业务实时到账,由客户确认。符合上述要求的,可不再执行自助柜员机具转账24小时后到账的规定。

今天起,降增值税!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降低增值税“大礼包”4月1日起开始“发放”——制造业等行业的适用税率由16%降至13%,交通运输、建筑等行业适用税率由10%降至9%。为了让改革顺利落地,相关部门还进一步扩大了进项税抵扣范围,以完善抵扣链条;试行期末留抵退税制度,减少因留抵导致的企业资金占压问题,增强税收中性。改革后,主要行业税负明显下降、部分行业税负有所降低、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纳税人将得到极大实惠。
  
  增值税改革8年十大步
  
  增值税是中国第一大税种。深化增值税改革既是减税降费政策的主要内容,也是完善增值税制度的重大举措。
  
  财政部副部长程丽华介绍说,近年来中国坚持减税与完善税制并重,采取“分步走”的方式,先局部再全国、分行业逐步推进营改增试点,按照现代税制的要求逐步推进制度建设,8年“十大步”向现代增值税制度迈进。
  
  第一步,2012年1月1日,在上海市针对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两个行业启动了营改增试点;
  
  第二步,2012年8月1日至12月1日,将两个行业试点分批扩大至北京等11个省市;
  
  第三步,2013年8月1日,将两个行业的试点在全国推开;
  
  第四步,2014年1月1日,将铁路运输和邮政业纳入试点;
  
  第五步,2014年6月1日,将电信业纳入试点;
  
  第六步,2016年5月1日,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实现增值税对货物服务的全覆盖,营业税退出历史舞台;
  
  第七步,2017年7月1日,取消13%的税率,四档税率简并至三档,原按13%征税的与居民生活、农业生产、文化宣传相关的23类货物改按11%征税,构建更加公平、简洁的增值税制度;
  
  第八步,2017年11月19日,修改增值税暂行条例,废止营业税暂行条例,以法规形式确定营改增试点成果;
  
  第九步,2018年5月1日,将制造业等行业的适用税率由17%降至16%,交通运输、建筑等行业适用税率由11%降至10%。统一小规模纳税人标准,对符合条件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退还期末留抵税额;
  
  第十步,也就是4月1日实施的深化增值税改革。
  
  程丽华表示,相关部门将落实好深化增值税改革的各项措施,同时,按照建立现代增值税制度的目标,进一步完善增值税制度,继续向税率三档并两档方向迈进。
  
  减税规模超1万亿
  
  深化增值税改革,是今年减税的一道“主菜”,还有一些延续政策及扶贫捐赠、从事污染防治第三方优惠政策等“配菜”,增加市场主体的获得感。
  
  “配菜”之一——扩大期末留抵退税制度的试用范围。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孙瑞标介绍,随着增值税改革步伐的加快,今年,我国将留抵退税扩大到全行业,纳税人只要符合条件,其新增留抵税额可以退还。“这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了制度性的期末留抵退税制度,”孙瑞标说,“这将有利于促进企业增加设备投资和研发投入,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和发展后劲,激发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发展活力。”
  
  “配菜”之二——对适用6%税率的生产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采取了进项税额加计抵减10%的政策。孙瑞标表示,加计抵减就是允许特定纳税人按照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的10%虚拟计算出一个抵减额,专用于抵减一般计税方法下计算出来的应纳税额,从而达到降低纳税人税负的目的。它是为有效降低适用6%税率的生产、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税收负担而出台的一项临时性优惠政策。
  
  “配菜”之三——扶贫捐赠、从事污染防治第三方优惠。孙瑞标表示,深化增值税改革是普惠性的,而第三方优惠政策,则是结构性的减税。
  
  孙瑞标说,“这些措施加起来,减税降负规模应该超过1万亿元。再加上今年以来已经实施的小微企业减税约2000亿元,以及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今年的减税规模是最大的。”
  
  两项操作确保改革顺利落地
  
  至此,今年主要的减税措施都已经出台。从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宣布深化增值税改革的基本方案到4月1日实施,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如何确保这项改革顺利落地?据介绍,税务部门做了大量准备,帮助纳税人尽快享受政策实惠。具体来看,分为两个方面:
  
  ——全力确保4月1日起“开好票”。国家税务总局货物和劳务税司司长王道树表示,要在3月底前帮助全部930多万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升级增值税发票开票系统,保证纳税人从4月1日起能够按照下调后的税率开出增值税发票。“主管税务机关已经组织开票系统的服务单位梳理核实每一位应当升级的纳税人,形成清册。对在线升级的纳税人,我们逐户提醒,使纳税人在联网状态下登陆开票系统,即可自动完成升级。”王道树说,“可以确保3月底前一般纳税人完成升级工作。”
  
  ——全力确保5月1日起“报好税”。从现在开始到4月底以前,税务部门将重点做好两件事:一是启用好一套申报表。配合这一次增值税改革,税务总局已经发布新的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申报表和填写说明。二是改造好两个系统。税务总局正稳步推进金税三期核心征管系统的开发升级,各省的电子税务局申报模块按照税务总局统一的技术方案也正在进行优化,4月底前即可投入使用。

2019年物流成本将降低超1200亿元

  记者从28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获悉:近3年来,我国通过可量化措施分别降低物流成本558亿元、882亿元和981亿元。2019年,我国将通过综合施策,预计降低物流成本1209亿元。
  
  交通运输部政策研究室主任、新闻发言人吴春耕在会上表示,今年物流降成本工作将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
  
  优化运输结构,推进“结构性”降本。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加快实施铁路运能提升、公路货运治理、水运系统升级、多式联运提速等行动。完善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推进港口集疏运项目实施,提升重要港区进出港铁路、公路覆盖率,提高一体化转运衔接能力和货物快速换装的便捷性。
  
  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制度性”降本。推动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组织实施物流降本增效综合改革试点。推动交通物流领域简政放权,重点推动道路货运车辆异地检测、三检合一等工作落地,实现普通货运车辆年审网上办理等。降低高速公路、港口、机场等领域有关收费。
  
  加强技术创新和应用,推进“技术性”降本。发展“互联网+”高效物流,推动货运新旧业态加快融合发展。推进货运车型标准化,加快模块化中置轴汽车列车、轻量化车型推广应用。加快农村物流、冷链物流、多式联运等重点领域标准制订和修订工作。
  
  强化管理和组织创新,推进“管理性”降本。鼓励中小货运企业联盟发展,创新企业联盟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持续推进绿色配送示范工程建设。完善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体系和服务功能。完善交通物流信用体系,建立健全市场主体诚信档案、行业红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
  
  此外,根据交通运输部日前制定的《提高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效率工作方案》,我国将力争通过3年努力,推进交通网络加密拓展、综合衔接一体高效、运输服务提质升级、智能技术深化应用,使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进一步发挥,综合运输网络效率明显提升。其中,今年的主要工作包括:
  
  推动建设高品质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完善“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推进约20个综合客运枢纽和约30个货运枢纽建设;完善港站枢纽集疏运体系。推动取消全国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大力推动ETC安装使用。
  
  加快形成高效率综合运输服务体系。提高大宗货物铁路、水路运输量,深入实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今年实现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增长15%以上,沿海及长江干线主要港口实现铁水联运信息交换共享。
  
  提升行业综合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推进省、市两级交通运输综合改革试点,研究修订公路法、港口法等,制定发布国内集装箱多式联运运单、多式联运电子运单等行业标准。

我国全面推进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保合并实施

  新华社北京3月25日电(记者张泉)国家医保局副局长陈金甫25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全面推进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将确保职工生育期间生育保险待遇不变,确保制度可持续。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的意见》,要求2019年底前实现两项保险合并实施,遵循保留险种、保障待遇、统一管理、降低成本的总体思路,实现参保同步登记、基金合并运行、征缴管理一致、监督管理统一、经办服务一体化。
  
  生育保险对维护职工生育保障权益、促进妇女公平就业、均衡用人单位负担、保障职业妇女生育期间基本生活和身体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陈金甫表示,两项保险合并实施并非取消生育保险,而是从提升公共治理效能、减轻单位和参保人员负担、提升基金共济能力、规范运行的角度,进行管理层面上的合并实施。
  
  据介绍,我国此前在河北邯郸等12个城市开展两项保险合并实施试点,取得积极成效,试点城市生育保险覆盖面扩大,基金共济能力增强,管理服务水平提升。国务院有关总结报告指出,两项保险合并实施不增加单位负担,不影响个人待遇,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基金抵御风险能力。
  
  “全面推开,成效会更大,对增强基金共济能力、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实现应保尽保,更具有制度保障作用。可以为更多人提供生育保障,也为今后增强生育保障待遇奠定基础。”陈金甫说。
  
        寒冰

养老供需错位:“一床难求”与资源闲置并存

  随着人口老龄化步伐加快,我国正面临着一场“银发”大考。记者近日在北京、上海、河北等7省区市走访发现,当前,不少地方养老服务供给和实际需求不相匹配,存在大城市优质养老机构“一床难求”与农村养老机构床位空置并存的现象。而且,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服务水平整体较低,还不足以满足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的养老服务需求。业内人士呼吁,通过改革公办养老机构、鼓励民营养老机构发展、尽快推广长期护理保险等方式补齐短板,迎接“银发”大考。
  
  养老床位供需不匹配
  
  近年来,我国养老服务机构数量及养老床位数量都在快速增长,养老服务供给和实际需求却不相匹配,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优质养老机构“一床难求”,而在河北、广西等地的农村,养老机构床位空置现象却非常严重。
  
  在河北省沧州市银鹤老年公寓,来自天津的王秀兰老人说,她2011年老伴过世后便来到沧州养老,当时,天津的养老院每月收费1600多元,而她退休工资每月只有900多元,不得已才选择到离天津不远的河北沧州市养老。
  
  与大城市“一床难求”相比,不少农村养老机构床位却在闲置。最近,安徽省合肥市左女士决定把年迈的父亲从乡下的敬老院接回家。“这家能容纳30个床位的敬老院,只住了不到10人,显得空荡荡的。这么多床位就几个人住,实在浪费。”左女士说。安徽省民政厅调研数据显示,安徽省农村敬老院床位已达27.7万张,但集中供养对象只有9.8万人,尚有近18万张床位处于闲置状态,床位利用率38.8%。
  
  记者调查发现,当前农村敬老院大部分是公办性质,所有支出都由财政负担。敬老院优先安排年纪大、无子女或能自理的当地五保户入住,很少或者根本不接收其他老人。当有更应该得到照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入住后,农村敬老院就要相应增加人手、增添硬件设施,但一些乡镇政府财力有限,难以对敬老院加大投入,因此这些敬老院宁愿床位闲置,也不肯扩大“客源”。
  
  由于政策支持力度差、群众消费能力弱等原因,涉足农村养老的民营资本经营情况也不乐观,大多勉强度日。山东省章丘市日月潭养老中心是一家拥有200张床位的公办民营养老机构。从2013年5月到现在,累计投入1200多万,至今仍是亏损状态。“我们去年是第一年达到收支平衡,回本还得至少10年。”负责人姜飞说。
  
  个性化需求难以满足
  
  按照国家“9073”工程,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人数比例为90:7:3,即97%的老人将以居家为主,和子女生活在一起,或者依托社区的养老服务中心提供日间照料。
  
  为了实现这部分人老有所养,北京、广西、新疆等地都进行了探索。广西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加大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力度,建成各类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及日间照料中心1000多家。桂林市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为主城区1.8万多名高龄、失能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运营企业需要为年满90岁的老人提供每月不少于4次上门关爱、巡视探访、紧急救助、健康咨询等服务,提供每月不少于3次共6小时助卫、助洁等上门援助服务;为年满80至89岁的老人提供每月不少于2次上门关爱等服务。”项目运营企业负责人王靖文说。
  
  然而,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服务质量低,难以满足个性化需求。
  
  北京市一些地方从业人员反映,居家老年人医疗服务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在北京市推行新医改和分级诊疗政策下,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工作量随之增加,全科医生和护士工作量大,人手严重不足,无法满足老年人上门医疗护理服务需求。另外,居家上门开展服务的标准、规范、收费及医保报销政策等也有待完善。山东省济南善德养老院院长赵小刚说,有单位想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让他们开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但是居家养老的一些责任无法厘清,他们没有那么大精力去做。
  
  探索公建民营 向普惠化转型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逐渐步入老龄化,老人“空巢化”会越来越严重,机构养老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建议通过改革公办、扶持民营、加强保险等方式实现老有所养。
  
  安徽省民政厅副厅长孙邦平提出,目前农村养老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有的供养对象即五保老人越来越少,而空巢的留守老人越来越多。原有敬老院承担的是保底功能,而未来要往普惠化转型。安徽省淮南市八公山区山王镇敬老院院长蔡茂告诉记者,在农村五保老人越来越少、敬老院出现床位闲置等问题后,他们果断改革,探索公建民营方式,推动传统敬老院转型升级,不仅接纳五保老人,也吸收失能、半失能老人及留守老人,向社会其他普通老人开放,收到很好的效果。
  
  “相关部门还应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会养老服务供给,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养老市场。”安徽大学社会系副教授王云飞说。目前,不少地方养老服务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不高,主要原因在于未能充分发挥优惠政策对社会力量参与的激励扶持作用。虽然一些地方也在土地供应、资金补助、税费减免等方面出台了优惠政策,但细化落实不够,没有起到预想效果。山东省一位养老机构负责人介绍,民政部门曾先后出台过多个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机构的优惠政策,比如享受优惠地价以及用水、用电、燃气、煤、电信业务优惠政策,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获得一次性基本建设资金补助……但这些政策有些不了了之,有些设置了不切实际的高门槛,很多民办养老机构并未实际享受到。
  
  上海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等业内人士认为,老年人的支付能力是养老服务体系的关键,应加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顶层设计。目前,各地长期护理保险均处于试点阶段,模式不一,特色各异,建议民政部主动对接牵头部委,加强顶层设计,明确长期护理保险的基本功能和制度框架,区分与医疗保险的关系,科学确定筹资渠道、评估模式、服务项目与资金管理机制等,使长期护理保险更多聚焦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的实际需求。(稿件由记者 范世辉、邰思聪、潘清、闫祥岭、杨帆、鲍晓菁、唐荣桂、阿依努尔采写)
  
  (责编:仝宗莉、杨曦)

退休人员养老金今年涨5% 预计1.18亿人受益

  3月20日,人社部官网公布相关通知,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对2018年12月31日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退休人员上调养老金待遇,总体调整水平按照2018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5%左右确定。
  
  按照今年调整基本养老金的实施方案,今年将继续采取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相结合的办法,并实现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调整办法基本统一。定额调整指同一地区各类退休人员统一增加相同额度的养老金,体现社会公平;挂钩调整要体现“长缴多得”、“多缴多得”的激励机制,可与退休人员本人缴费年限(或工作年限)、基本养老金水平等因素挂钩;对高龄退休人员、艰苦边远地区退休人员,可适当提高调整水平。
  
  同时,人社部还明确,要确保企业退休军转干部基本养老金不低于当地企业退休人员平均水平。要兼顾公平与激励,合理确定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三部分比重。
  
  人社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各地要在2019年5月31日前,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报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在京中央国家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调整方案将由两部制定并组织实施。人社部、财政部对地方具体实施方案进行审批后,各地将抓紧组织实施,尽快将增加的养老金发放到退休人员手中。
  
  “各地发放到位时间可能不尽相同,但对退休人员而言,无论各地在何时开始组织发放,都将从2019年1月1日起补发。”这位负责人介绍。
  
  ●要涨多少
  
  人均5%涨幅不是每人都涨5%
  
  对于今年上调养老金,人社部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职工平均工资、物价均保持一定程度上涨,且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实现广大退休人员适当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国务院决定2019年继续统一安排、同步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
  
  “这是国家自2005年以来连续第15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预计今年将有1.18亿名退休人员受益。”这位负责人表示。
  
  今年人均上调5%左右的调整水平是如何确定的?该负责人介绍,基本养老金调整,是一项社会政策,要突出保基本兜底线功能,确保退休人员基本生活。调整水平的确定,需要重点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是经济增长对退休人员基本生活的影响,主要是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物价上涨情况;二是养老保险基金可承受,制度可持续。
  
  今年调整将对机关单位退休人员和企业退休职工同步安排考虑。人社部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正在抓紧研究制定的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将兼顾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未来将实现各类退休人员待遇调整机制的统一。
  
  人均上涨5%左右的水平,是否意味着养老金都会较上年增加5%左右?人社部这位负责人表示,“5%左右”的调整比例,这是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全部退休人员待遇调整的总体人均水平,并不是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分别以各自人均养老金水平为基数、都按照5%的比例调整。
  
  “具体到每一位退休人员,由于缴费年限和养老金水平不同等原因,实际增加的养老金绝对额是不同的,对应到占个人养老金的比例也是不同的。”这位负责人表示,一般来说,在职时缴费年限长、缴费工资水平较高的人员,增加的基本养老金绝对额也会相对较高。
  
  如北京市去年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平均水平由3770元/月,提高到每月近4000元。同时也明确了一条政策:采取低者高调、高者低调的方式,保障待遇水平偏低的人员能够适当多增加基本养老金。
  
  ●地区差异
  
  地方自行提高调整水平将批评问责
  
  人社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调整将继续坚持“并轨”原则,调整办法与2016年、2017年、2018年基本相同,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统一实行“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相结合”的“三结合”调整办法。
  
  今年调整将对机关单位退休人员和企业退休职工同步安排考虑。这次是继2016年以来实现连续三年同步安排适当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
  
  人社部相关负责人解释,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退休人员基本情况等不尽一致,地区之间的具体调整办法会存在一定差异。具体到一个地区内部,少数地区可能还会存在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调整办法略有不同的情况。
  
  2016年,上海市在全国率先公布其当年的上调方案。当年全国上涨的平均水平确定在6.5%左右,而上海市平均涨幅达到了6.7%。上海市人社局相关工作人员当时向新京报记者解释,上海上调养老金的幅度往年都高于全国一般水平,但2016年总体上调水平略高于6.5%,已不像往年高得那样明显。
  
  今年,人社部在相关通知中明确了“统一政策”的基本原则,强调国家统一制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逐步统一缴费比例、缴费基数核定办法、待遇计发和调整办法等。
  
  人社部明确,对自行提高调整水平、突破调整政策、存在违规一次性补缴或提前退休行为的地区,将予以批评问责,并相应扣减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政策主要是为了严肃工作纪律,加强对地方监管,确保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顺利实施,并不会因此影响退休人员个体的调整水平,也不会因此影响基本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
  
  ●未来涨幅
  
  养老压力制约养老金上涨水平
  
  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由于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大、人口老龄化速度快,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退休人员数不断增加,缴费人数与领取待遇人数的抚养比不断下降,养老负担越来越重。
  
  我国养老压力到底有多大?在今年的总理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介绍,现在中国老龄人口,如果从60岁以上算,已有近2.5亿人;65岁以上有1.7亿人。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表示,预计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的34.9%。据预测,届时,我国老年“抚养比”(即参保职工人数与领取养老保险待遇人数的比值)将由目前的2.8∶1下降到2050年的4∶3。也就是说,到2050年,平均1.3个参保人就要供养一个老人。
  
  养老金调整幅度的确定,需要考虑保障基本生活、分享发展成果、基金可负担三项原则。养老压力也制约着养老金上涨的水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朱俊生表示,目前我国养老金面临着参保人员比例下降、收入结构失衡、积累资产不足等问题。而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国家养老的负担较重,未来几年养老金的调幅或仍将趋缓。
  
  “养老金的上调应该建立一种制度化、去行政化的机制。”朱俊生表示,自动调整在国外是一种通行经验,或是跟物价挂钩,避免养老金由于通货膨胀购买力下滑;或是跟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挂钩,让退休人员分享发展成果。
  
  人社部相关负责人在解读养老金调整工作时透露,按照社会保险法的要求,有关部门在总结历年调整基本养老金的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正在抓紧研究建立兼顾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以实现各类退休人员待遇调整机制的统一,在老有所养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从而提升人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吴为)
  
  (责编:杨曦、仝宗莉)

药监局:“挂证”执业药师纳入信用管理“黑名单”

  原标题:药监局:“挂证”执业药师纳入信用管理“黑名单”
  
  “3·15”曝光执业药师“挂证” 国家药监局将开展6个月专项整治
  
  “挂证”执业药师纳入信用管理“黑名单”
  
  本报讯(记者 张小妹)“3·15”晚会曝光了重庆市部分药品零售企业执业药师“挂证”、不凭处方销售处方药等问题,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国家药监局昨日表示,为全面落实药品监管“四个最严”要求,严厉打击执业药师“挂证”行为,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6个月的药品零售企业执业药师“挂证”行为整治。“挂证”执业药师纳入信用管理“黑名单”。
  
  整治内容包括对药品零售企业开展监督检查,重点查处执业药师“挂证”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要将药品零售企业“挂证”整治与规范进货渠道、严格票据管理等日常监督检查内容相结合,督促药品零售企业提高质量管理和药学服务水平。
  
  整治分为自查和监督检查。其中,自查整改阶段,所有药品零售企业对照《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开展自查,对执业药师配备不到位、不凭处方销售处方药等问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主动进行整改。企业自查整改情况应于4月30日前报属地市(或县)级负责药品监管的部门。所有注册执业在药品零售企业的执业药师亦须一并开展自查,凡是存在“挂证”行为、不能在岗服务的执业药师,应立即改正或于4月30日前主动申请注销《执业药师注册证》。
  
  监督检查阶段从5月1日开始,凡检查发现药品零售企业存在“挂证”执业药师的,按严重违反《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情形,撤销其《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
  
  凡检查发现药品零售企业未按规定配备执业药师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七十八条规定依法查处;同时,将该企业列入年度重点检查对象,进行跟踪检查或飞行检查。
  
  凡检查发现药品零售企业未按规定销售处方药的,依据《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予以处罚。凡检查发现存在“挂证”行为的执业药师,撤销其《执业药师注册证》,在全国执业药师注册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记录,并予以公示;在上述不良信息记录撤销前,不能再次注册执业。
  
  “挂证”的药店和药师也将面临惩罚。国家药监局指出,对于查实药品零售企业存在执业药师“挂证”的,应通报当地医保管理等部门,取消其医保定点资格,形成部门联合惩戒机制。对于查实的“挂证”执业药师,撤销其《执业药师注册证》并对外公示。要将“挂证”执业药师纳入信用管理“黑名单”,积极探索多部门联合惩戒、共同打击的长效机制。
  
  (责编:赵爽、蒋琪)

第四季度人均持有银行卡超5张 人均消费金额1.83万元

  人民网北京3月19日电 昨日,央行发布2018年第四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数据显示,截至第四季度末,全国人均持有银行卡5.46张;第四季度,银行卡人均消费金额为1.83万元,同比增长29.76%。
  
  数据显示,银行卡发卡量持续增长。截至第四季度末,全国银行卡在用发卡数量75.97亿张,环比增长2.86%。其中,借记卡在用发卡数量69.11亿张,环比增长2.75%;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6.86亿张,环比增长4.01%。全国人均持有银行卡5.46张,其中,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0.49张。
  
  银行卡受理终端数量基本稳定。截至第四季度末,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联网特约商户2733.00万户,联网POS机具3414.82万台,较上季度末分别增加82.72万户和183.57万台,ATM机具111.08万台,较上季度末减少1.77万台。全国每万人对应的POS机具数量245.66台,环比增长5.68%;全国每万人对应的ATM数量7.99台,环比下降1.57%。
  
  银行卡交易量稳中有升。第四季度,全国共发生银行卡交易610.19亿笔,金额210.4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49%和7.11%。其中,存现业务18.60亿笔,金额13.85万亿元;取现业务32.89亿笔,金额13.73万亿元;转账业务269.99亿笔,金额157.44万亿元;消费业务288.70亿笔,金额25.45万亿元。银行卡渗透率为48.98%,环比下降0.01个百分点;银行卡人均消费金额为1.83万元,同比增长29.76%;银行卡卡均消费金额为3350.51元,同比增长14.93%;银行卡笔均消费金额为881.64元,同比下降20.45%。
  
  (责编:李玥、朱一梵)

农业农村部:加强屠宰环节非洲猪瘟检测工作

  人民网北京3月18日电 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加强屠宰环节非洲猪瘟检测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要结合落实非洲猪瘟检测要求,在5月1日前组织对生猪屠宰企业进行全面清理,对未取得排污许可证、不符合动物防疫要求的企业一律立即停产整改;7月1日前整改不达标的,坚决依法取消定点屠宰资格。要鼓励屠宰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标准化示范创建,提升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以下是通知全文:
  
  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强屠宰环节非洲猪瘟检测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村(农牧、畜牧兽医)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牧兽医局,部属有关事业单位:
  
  为贯彻落实2月26日国务院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专题会议精神,推动农业农村部公告第119号(以下简称《公告》)落实落地,切实做好屠宰环节非洲猪瘟检测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统一思想认识
  
  生猪屠宰是连接生猪产销的关键环节,根据我国非洲猪瘟疫情形势和国内外防控经验,开展屠宰环节非洲猪瘟检测是降低病毒扩散风险、切断病毒传播途径的有效手段。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坚决贯彻国务院专题会议精神,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督促生猪屠宰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开展非洲猪瘟自检,严禁未经检验检疫和非洲猪瘟检测不合格的肉品流入市场。
  
  二、明确工作进度
  
  各地畜牧兽医部门要督促生猪屠宰企业积极作为,创造条件,尽早开展非洲猪瘟自检。要根据企业规模和市场辐射范围等条件,明确实施期限。跨省销售生猪产品和年屠宰10万头以上的屠宰企业以及生猪屠宰、加工一体化企业最迟于4月1日前开展非洲猪瘟自检;年屠宰5万头以上的屠宰企业最迟于5月1日前开展自检;其他屠宰企业最迟于7月1日前开展自检。在规定期限内不能落实检测要求的,由畜牧兽医主管部门依照《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三、提高检测能力
  
  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指导屠宰企业建设符合PCR检测技术要求的实验室,组织检测试剂供应单位对屠宰企业检测技术人员进行培训。要鼓励和支持具有非洲猪瘟检测资格的兽医实验室提供规范的社会化服务,承接屠宰企业委托检测任务。要加强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非洲猪瘟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满足暂时不具备非洲猪瘟监测能力的小型屠宰企业委托检测的需求。
  
  四、规范样品检测
  
  驻场官方兽医要监督生猪屠宰企业严格按照《公告》要求进行检测。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确保全覆盖的前提下,进行入场前检测,即在生猪进场前以车为单位采集全部生猪血液样品,均匀混合后进行检测。屠宰过程中发现疑似非洲猪瘟典型病变的,要立即停止屠宰,将可疑生猪转至隔离间,并采集病变组织和血液样品进行检测。用于生产饲料原料的猪血,在出厂前按每车次采集3个样品进行检测。样品的采集、运输与保存应当符合《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2019版)》的要求。
  
  五、严格结果处置
  
  生猪屠宰企业检出非洲猪瘟病毒核酸阳性的,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将检测结果报告驻场官方兽医,并及时将阳性样品送所在地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确诊。确诊为阴性的,及时通知企业恢复生产。确诊为非洲猪瘟病毒核酸阳性的,按照《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2019年版)》的规定采取应急处置措施。48小时后,可向当地畜牧兽医部门申请评估,经评估合格的,可恢复生产。对扑杀的生猪(包括已屠宰的同批次生猪)按照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印发的通知予以补助。
  
  畜牧兽医部门检测发现,或食品加工、流通环节检测后追溯发现屠宰企业因检测不到位、造假等原因造成非洲猪瘟病毒核酸阳性生猪产品流出屠宰厂(场)的,应当就地销毁生猪产品,责令屠宰企业召回同批次产品并按规定销毁,暂停屠宰活动,彻底清洗消毒,15日后,经评估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对扑杀的生猪、销毁的生猪产品不予补助。
  
  六、严格监管措施
  
  各地要结合落实非洲猪瘟检测要求,在5月1日前组织对生猪屠宰企业进行全面清理,对未取得排污许可证、不符合动物防疫要求的企业一律立即停产整改;7月1日前整改不达标的,坚决依法取消定点屠宰资格。要鼓励屠宰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标准化示范创建,提升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各地要会同公安、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开展严厉打击注水注药、私屠滥宰等屠宰领域违法专项行动,对违法犯罪行为保持高压态势,严防屠宰领域违法行为死灰复燃,为屠宰企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农业农村部将于7月对各地落实屠宰企业非洲猪瘟检测和清理整改工作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将列入今年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延伸绩效管理指标体系。
  
  农业农村部
  
  2019年3月13日
  
  (责编:蒋琪、仝宗莉)

企业社保费减负 养老金统筹提速

  
  下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人社部部长表示,有能力保证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
  
  3月12日,人社部部长张纪南表示,有能力保证养老金的及时足额发放。
  
  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负担、加快推进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养老金政策的两大亮点。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下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各地可降至16%。加快推进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改革,继续提高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比例、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
  
  “有人担心,社保费率降低后养老保险的发放问题。我可以说,我们有能力保证养老金的及时足额发放。而且,还要适当提高养老待遇。”张纪南表示。
  
  财政部部长刘昆3月7日介绍,初步统计,去年全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是3.6万亿元,基金支出是3.2万亿元,当年结余约4000亿元,滚存结余达到了4.6万亿元。“目前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行情况总体良好,能够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但刘昆也表示,受人口老龄化加剧和人口流动不均衡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此前基金不能在省际调剂使用,确实有部分省份的基金收支平衡压力比较大。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降至16%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下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各地可降至16%。
  
  实际上,近年来我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也有所调整,目前缴费的比例在19%左右。而今年,这一比例要降至16%,对比来看,下降了3个百分点。
  
  人社部部长张纪南3月12日在部长通道中表示,养老保险单位缴费费率可以降到16%,最多的省份可以降4个百分点,力度是比较大的。我认为,这些综合降费举措主要目的是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活力,推动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从现实来看,由于一些历史原因,我们国家的社保名义费率是偏高的,有一定降费空间。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降低费率以后,企业有了活力,可以不断扩大再生产,扩大就业,而且门槛降低了,就业的人就会越来越多,参加社保的人也会越来越多,社保基金的“蛋糕”就会越做越大,形成良性循环,必然进一步增强社保制度的可持续性。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一次性降3个百分点,力度非常大,降幅相当可观,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企业减税降费部分最大的亮点,能够极大地降低企业的社保负担,降低企业劳工成本。如果将这一措施与降低增值税税率相结合,可以看出企业最重要的两个负担都有所下降,减税降费总幅度对于企业来说还是比较大的。2019年大幅度减税降费,对企业轻装上阵,降低劳工成本和税务成本,刺激投资、扩张是非常有帮助、有作用的。
  
  2020年全面实现省级统筹
  
  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加快推进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改革,继续提高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比例、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
  
  董登新认为,由省政府来统一征缴全省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然后由省政府直接给全省退休人员发放退休金,地市县的政府不插手、不干预,这才是真正意义上实现省级统筹,而全国统筹只有在省级统筹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切换、过渡。“只有全国各省份都实行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收统支,才可以过渡到全国统筹,这一步很关键。”
  
  目前,我国的养老金离实现省级统筹还有一定的差距,根据人社部的部署,养老金2020年将全面实现省级统筹,为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打好基础。
  
  实际上,我国已经迈出养老金全国统筹的第一步,去年7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中央调剂基金由各省份养老保险基金上解的资金构成,按照各省份职工平均工资的90%和在职应参保人数作为计算上解额的基数,上解比例从3%起步,逐步提高。
  
  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执行了半年,去年半年调剂额是2400多亿元,有22个省份从中受益,受益金额600多亿元,适度均衡了不同省份间的基金负担,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各地基金负担苦乐不均的问题。
  
  为了确保各地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财政部今年还要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例如将调剂比例提高到3.5%,预计全年中央调剂基金规模将达到6000亿元左右,进一步缓解个别省份基金收支压力;拟安排中央财政基本养老金转移支付预算7392亿元,同比增长10.9%,重点向基金收支矛盾较为突出的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省份倾斜;对于通过中央调剂和中央财政补助后基金仍存在滚存缺口的省份,将按照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的原则,弥补基金收支缺口。不断巩固现有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的成果,并进一步规范有关政策。在此基础上,推动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董登新认为,从目前来看,要实现养老金的全国统筹,除了应尽快完成省级统筹之外,还要攻克配套制度改革的难关。
  
  “配套到位,对于推进全国统筹至关重要,现在的全国统筹是一个配套改革,因此目前加大配套改革的力度,成为当务之急。”董登新表示。
  
  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
  
  孙洁
  
  养老金全国统筹最大障碍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过大
  
  新京报:目前,养老金领域有哪些问题急需解决?
  
  孙洁:当前养老金急需提高统筹层次,尽快实现全国统筹。目前我国养老金才刚实现省级统筹,而且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省级统筹,省内各地区之间的养老金调剂还没有实现。只有提高统筹层次,养老保险化解风险、统筹互济的功能才能有效发挥。
  
  养老金除了提高统筹层次的问题之外,没有实现社会全覆盖也是一个问题。目前,我国还有部分例如民营、小微企业员工以及一些灵活就业、流动就业,例如农民工之类的群体,没有缴纳养老保险,这些人将来的养老保险怎么解决?所以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也应该继续扩大。
  
  此外,养老金投资目前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但实际上是委托投资的比例依然偏小,很多资金都沉淀在省市级的财政,没有得到相应的保值升值。还有比如延迟退休、延迟养老金全额领取等相关政策,今后按步骤都要实施。
  
  新京报:你认为实现养老金全国统筹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孙洁:养老金要实现全国统筹,最主要障碍就是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过大,财税体制本身也是各省份自收自支,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实现全国统筹,路途漫长。
  
  所以,我国可能需要恢复统收统支的财税体制。中央调剂制度本身就带有统收统支意味。中央调剂基金由各省份养老保险基金上解的资金构成,收集起来后,再去支援黑龙江等养老金已经透支的地区。不过,这个制度是暂时的,最终我国应该进入到养老金全国统筹阶段。
  
  新京报:去年我国推出了税延养老险,但实际效果并不好,原因是什么?
  
  孙洁:税延养老保险是去年4月份推出来的,到目前为止,也只实行了不到一年时间。当时,税延养老险的试点地区是上海、苏州和福建含厦门,但后来考察发现,效果远没有达到预期。原因有几个:第一,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很多人都不了解这类保险。其次,税延养老险经办环节特别繁琐,普通职工去保险公司买税延养老险,每个月可以享受1000元的税延额度,但办手续过程给公司人力部门造成了很大的负担。第三,额度不够,吸引力不足,而且等到领退休金的时候,延交的税要按照7.5%的比例来交,这个比例还是较高的。
  
  新京报: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
  
  孙洁:建议将领取阶段的交税比例调整到3%-5%,其次,提高税延额度,比如2000元/月等,增加对工薪阶层的吸引力。
  
  新京报:在整个养老保障上,你觉得我国还可以做哪些改变?
  
  孙洁:养老保险要强调在预算平衡的基础上实行精算平衡。像德国、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这几个国家,很早就开始编制精算报告。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发展了20年,这其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与没有精算是有关系的,比如说为何将法定缴费年限定为15年?1997年的时候,我国养老保险法定缴费年限就是15年,而现在已经2019年了,为何法定缴费年限还是15年?没有精算平衡是无法解释的。当然,社保强调的是统筹互济,所以不可能完全依靠精算平衡,但在做决策的时候,应该把精算平衡作为一个决策的依据进行参考。
  
  新京报:你今年的提案里也提到长期护理险,这种保险如何与养老保障相结合?
  
  孙洁:想把长期护理保险跟养老挂钩。现在我们更多说的是,长期护理保险是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制度安排,但是目前的长期护理保险从政策设计来看,很多都与医疗相关,一些学者甚至有观点称长期护理保险是医疗保险的延伸,我认为这是概念性错误。
  
  长期护理保险和医疗保险本身应该切分开,为何我国要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现在中国人家庭结构小型化,基本上是421结构,年轻人上有老下有小,养儿防老会越来越少。其次,人口的寿命不断增长,得慢性病的老人会越来越多,这些老人不需要救治,但需要有人护理,发展长期护理保险能够将部分失能老人从医院分流出来,释放床位、节省医保资金。要注意,长期护理保险主要解决的是寿命延长,护理人员抚养赡养能力不足的问题,以生活照料为主,医疗护理为辅,重点保障的是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这块儿的需求。

关于法讯参考

©2005-2018 法讯参考版权所有 电脑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681567

媒体合作:010-53398173

广告合作:010-53398607

服务邮箱:fxckzx@163.com

京ICP备17018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