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明年1月1日起施行

  核心阅读
  
  《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近日公布。公众举报经营者涉嫌违法的路径进一步畅通,允许匿名举报、鼓励内部人员依法举报,并加大对举报人的保护力度。相关部门开设的多个投诉举报热线整合为统一的12315热线。消费者买到不合格商品时,可以通过12315平台和热线投诉。为了牟利知假买假实施恶意投诉将不被受理。
  
  日前,市场监管总局制定出台《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办法》统一了市场监管部门处理公众投诉举报的程序,并将原相关部门开设的12315、12365、12331、12358、12330等投诉举报热线整合为统一的12315热线。
  
  新的《办法》下,消费者买到了不合格商品该找谁投诉?如何处理“职业索赔人”通过恶意投诉牟利的行为?记者采访了市场监管总局网监司相关负责人和专家。
  
  消费者如何投诉
  
  12315为统一投诉渠道
  
  购买商品后,商家在修理、更换、退货、退款、赔偿等方面推诿阻挠,消费者如何寻求市场监管部门的帮助?
  
  登录12315平台、拨打12315投诉举报热线是好方法。“目前,全国12315平台已经上线运行,并支持网页、微信、支付宝、百度等多种便捷登录方式,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对任何一家企业在线提出投诉举报。” 市场监管总局网监司相关负责人说,12315“五线合一”也已基本完成,绝大多数地区实现12315“一号对外”。
  
  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各地市场监管部门通过平台处理消费者投诉举报108.5万件,成为消费者诉求新的“高速路”和“主干线”。“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把各地区12315专用电话数据归集到全国12315平台,实现12315线上线下一体化。”该负责人说。
  
  投诉过程中,根据《办法》规定,投诉人须提供投诉人的姓名、电话号码、通信地址,被投诉人的名称(姓名)、地址,以及具体的投诉请求以及消费者权益争议事实。
  
  接到投诉后,被投诉人实际经营地或者住所地县级市场监管部门将进行处理。该负责人介绍,考虑到电子商务活动的特殊性,对电商“自营”商品,由平台住所地的县级市场监管部门进行处理;对第三方卖家商品,由卖家住所地或者平台住所地的县级市场监管部门进行处理,消费者可根据自身方便选择其一。“如果是对第三方卖家商品的同一投诉,两地的市场监管部门均有权处理的,由先收到投诉的市场监管部门进行处理。”
  
  市场监管部门将如何处理消费者的投诉呢?《办法》规定,经投诉人和被投诉人同意,一般采用调解的方式处理投诉。“但办法对行政调解制度进行了若干创新,探索委托调解制度和专业人士参与机制,市场监管部门可以委托消费者协会等单位代为调解。”该负责人说,调解可以采取现场方式,也可以采取互联网、电话、视频等非现场调解方式。
  
  数据显示,行政调解对消费者权利救济发挥了重要作用。2018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通过调解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1.17亿元人民币。但该负责人特别强调,《办法》明确对消费者权益争议的调解不免除经营者依法应当承担的其他法律责任,旗帜鲜明地反对“以调代罚”现象。
  
  “职业索赔”受限
  
  行为目的认定还需明确
  
  值得注意的是,《办法》明确规定,“不是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或者不能证明与被投诉人之间存在消费者权益争议的”而发起投诉,市场监管部门不予受理。这意味着,以“打假”为名,为了牟利知假买假实施恶意投诉的“职业索赔”行为将受到规制。
  
  与职业打假不同,“职业索赔”往往假借打假之名、行敲诈勒索之实。当前恶意索赔乱象已呈现团伙化、年轻化、行业化等趋势,并催生出一条分工专业、可批量复制的灰色产业链,一般路径为“一买、二谈、三举报、四复议、五诉讼”。恶意索赔人滥用投诉举报、复议诉讼、监察投诉等权利,大量占用了本就紧张的行政和司法资源。
  
  “在一些人眼中,‘职业索赔’有一定净化市场、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作用,这完全是个误区。”中国消费者协会投诉部主任张德志说,“职业索赔人”专门盯着商品瑕疵、批量购买,甚至伪造证据对商家进行敲诈勒索,利用恶意投诉举报作为自己牟利的手段,显然已经偏离了立法本意和保护消费者的初衷,反而让真正的消费维权问题得不到解决。
  
  针对这一现象,8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切实保护平台经济参与者合法权益,打击以“打假”为名的敲诈勒索行为。上海、浙江、江苏、湖北等地也推出了对商家的监管容错政策。
  
  此次《办法》的出台,再次明确关闭了“职业索赔”的投诉之门。“这一规定既符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关消费者定义的规定,又关闭了以营利为目的的所谓‘职业索赔人’的投诉之门,还能减轻监管部门的负担。”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邱宝昌说。
  
  但邱宝昌同时表示,如何认定是以生活需要为目的,还是以营利为目的而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在实践操作中或存在难度,建议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或在有关司法解释中予以明确。
  
  允许匿名举报
  
  鼓励内部人员依法举报
  
  投诉,是消费者为了解决自身民事诉求而向市场监管部门寻求帮助。那消费者要向市场监管部门反映经营者涉嫌违反市场监管法律法规规章线索的行为,该怎么做?
  
  也可拨打12315热线、登录12315平台进行举报。“公众举报违法行为可能会有顾虑,为此,《办法》专门对鼓励支持举报做出了相关规定。”该负责人说。
  
  《办法》明确规定,允许匿名举报。只要能够提供涉嫌违法行为的具体线索,并对举报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举报人可以不提供自己的姓名、住址、联系方式。同时,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举报人的信息予以保密,不得将举报人个人信息、举报办理情况等泄露给被举报人或者与办理举报工作无关的人员。
  
  “《办法》还特别鼓励经营者内部人员依法举报经营者涉嫌违反市场监管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该负责人说,甚至如果举报人认为市场监管部门不作为,可以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程序进行救济和监督。
  
  该负责人介绍,由于市场监管部门处理投诉的方式为行政调解,而行政调解范围通常限于为市场经济的弱势群体提供救济,以匡扶市场失灵。因此,《办法》明确所有市场监管领域内的消费者权益争议均可适用行政调解,包括公平竞争、食品、药品、消费品、特种设备、计量、认证、检测、价格、知识产权等。
  
  “立法过程中,对食品药品是否适用行政调解有过争议。我们认为,开展行政调解是履行法定职责的需要。如果将食品药品剔除出行政调解的范畴,只查处违法行为而无视民事诉求,在司法成本过高的情况下,易使经营者民事责任落空,削弱对消费者的倾斜保护力度。”该负责人说。
  
  《 人民日报 》( 2019年12月12日 13 版)

成都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四川成都彭州市红岩镇龙九村的夏世洪种了30亩大棚西瓜,销路不错想扩种,但苦于没有资金。不久前,他通过“农贷通”平台向成都农商银行申请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没想到,3天就放款了。他说:“以前申请农贷费时费力,现在不用跑路,马上就能拿到钱。”
  
  夏世洪口中的“农贷通”,是成都2017年7月建立的农村金融服务平台。这一“互联网+金融”平台,不仅实现了农业经营主体与金融机构信息精准对接,更通过风险分担解决了金融机构农贷不敢放、不愿放的担忧,打通了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成都市委改革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今年10月底,“农贷通”平台已累计申请贷款16007笔,金额210.79亿元,放款11375笔,金额142.69亿元。
  
  长期以来,由于农村发展不足、信息不对称、抵押物缺乏等原因,金融机构普遍认为涉农贷款风险大、成本高、收益低而不愿涉足。成都创新建设的“农贷通”平台,就是为了探索以农村信用体系为抓手,推动农村隐形资源变显性资本,为农民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农村金融综合服务。
  
  这位负责人介绍,通过“农贷通”平台,金融机构与农村经营主体实现了精准对接。只需鼠标一点,各类涉农基础信息和金融产品一目了然。“平台还会根据资金需求方需要,有针对性地向金融机构进行推介。”
  
  目前信用贷款办理由原来的6天缩短为3天,其他抵质押贷款办理时间节约了1/3。
  
  据统计,“农贷通”平台成立两年来,入驻金融机构275家,其中省市一级机构93家,发布金融产品588个,入库农村新型经营主体近2万户。从不愿贷、不敢贷到愿贷更敢贷,转变的关键还在于建立了多层次的风险分担机制。
  
  早在“农贷通”平台建立之初,成都市就专门设立了首期规模1.49亿元的“农贷通”风险补偿资金,专项用于与“农贷通”平台上受理涉农贷款的金融机构进行风险分担。
  
  “我们还以行政村为单位建设村级金融综合服务站,充分发挥村两委对本地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引导符合条件的申请者通过‘农贷通’平台融资,从源头上降低银行信贷风险。”成都市委改革办有关负责人说,截至目前,成都各区(市)县已初步建成村级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近3000个。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这个平台已经成为集信用信息共享、融资供需对接、产权流转服务、农业政策奖补申报及咨询、金融风险分担等五大功能于一体的线上线下综合服务平台。”成都市委改革办有关负责人表示。
  
  在“农贷通”的支持下,“果蔬贷”“安置贷”“随贷通”等一项项农村金融创新产品应运而生,帮助一个个农民转型成为经营业主,也助推着成都的乡村振兴。
  
  《 人民日报 》( 2019年12月11日 10 版)

30条跨省江河水量分配工作启动

  本报北京12月10日电  (记者王浩)近日,水利部印发了《关于开展新一批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工作的通知》,启动30条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工作,其中包括长江干流宜宾至宜昌河段(包括区间中小支流)、长江干流宜昌至河口河段(包括区间中小支流)、黄河流域窟野河、淮河流域南四湖等。
  
  开展江河水量分配工作,是提升水资源管理能力和水平的必然需求。通过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明确全流域的可分配水量和各相关省区的水量分配份额,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倒逼发展规模、发展结构、发展布局优化,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
  
  水利部要求,开展江河水量分配,要客观真实反映水资源状况,保障河湖生态流量(水量),可分配水量不得超过水资源承载能力。要考虑国家和流域区域重大发展战略需要,尊重现状合理用水。要统筹各种供水水源、不重复配水。
  
  《 人民日报 》( 2019年12月11日 13 版)

京津城际线7站今起试行电子客票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今天起,京津城际铁路及延长线涉及的北京南、天津、天津西、武清、塘沽、滨海、军粮城北7个车站开始试点实施电子客票业务。
  
  北京铁路局表示,本次电子客票试点范围,是北京铁路局管内继京沪高铁北京南至德州东段间6个站和京雄城际铁路(北京西至大兴机场段)试行此项业务之后,选取的第三条试点线路。同时,本次调整后,如果旅客上车站、下车站均为已实施电子客票的试点车站,其购买的动车组列车车票为电子客票。据介绍,实行电子客票后,旅客购票、进站乘车、退改签等流程将发生一些变化。
  
  购票无需换取纸质车票
  
  通过12306网站(含手机客户端)购票的旅客,可自行打印或下载购票信息单;旅客通过互联网购买试点车次电子客票时,支付成功页面将提示“您本次购买的车票是电子客票,无需换取纸质车票,请乘车人持购票身份证件检票乘车”。网站页面增加“我的行程”功能,对于通过铁路12306(手机APP)刷脸核验的用户,可查询本人作为乘车人,通过铁路12306(手机APP)、试点车站窗口(含客票代售点和自动售票机,下同)购买的所有列车购票记录。
  
  发售儿童票时需要录入乘车人或随行人证件信息;通过车站窗口、自动售票机购票的旅客,铁路部门提供购票信息单,并请旅客当场核对信息;在试点车站窗口办理改签业务时,纸质车票改签后的新票仍为纸质车票。试点车站办理学生票的售票、取票业务时,要核验学生证、优惠凭证和身份证件来完成本学年优惠资质采集关联工作。学生购票后,可持核验通过的身份证件进站检票乘车。
  
  进出站自动识读证件信息
  
  旅客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等可自动识读证件时,可凭购票时使用的乘车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通过自助闸机完成实名制验证、进出站检票手续;旅客持户口本等不可自动识读证件时,可凭购票时使用的乘车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通过人工通道完成实名制验证、进出站检票手续。
  
  乘车出示有效证件对号入座
  
  旅客乘车时,须按购票信息显示的车厢号和座位号就座,遇列车工作人员查验车票时,旅客应出示购票时使用的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如需改签、退票,使用电子支付方式购票的旅客,可通过12306网站或车站指定窗口办理改签、退票手续;使用现金方式支付或已打印报销凭证的旅客,须到车站指定窗口办理。如需报销凭证,可于开车前或乘车日期之日起30日内,凭购票时使用的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到车站售票窗口(含自动售取票机、代售点窗口)打印;超过30日的,可联系铁路12306客服中心办理。
  
  (转载自:新华网)

雄安等13地区试点“交通强国”建设

  河北雄安新区、浙江省、重庆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13个地区成为第一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地区。根据规划,各试点省份拟通过1-2年时间,取得试点任务阶段性成果,用3-5年时间取得相对完善的系统性成果。第二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申报工作正在开展。
  
  昨日上午,交通运输部召开“加快推进交通强国建设”新闻发布会。河北雄安新区、浙江省、重庆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13个地区成为第一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地区。目前,交通运输部正在开展第二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申报工作,启动了“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编制。
  
  试点地区拟1-2年取得阶段性成果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下称《建设纲要》)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企业在交通强国建设中先行先试。据了解,为了探索形成交通强国建设的有效模式和路径,调动各方参与交通强国建设积极性,目前,交通运输部已经确定河北雄安新区、辽宁省、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贵州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深圳市等13个地区为第一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并正在开展第二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申报工作。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法制司司长魏东介绍,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将围绕设施、技术、管理、服务4大领域分地区、分主题、分批次开展22项试点任务。
  
  试点省份将在交通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综合交通一体化枢纽、智能交通、科技兴安、交通运输现代市场体系建设、交通运输制度体系创新、绿色交通、现代物流等方面先行先试。
  
  根据规划,各试点省份拟通过1-2年时间,取得试点任务阶段性成果,用3-5年时间取得相对完善的系统性成果,培育若干在交通强国建设中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试点项目,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成果,出台一批政策规划、标准规范等,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交通人才,在交通强国建设试点领域实现率先突破。
  
  “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编制启动
  
  魏东介绍,《建设纲要》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印发以后,交通运输部高度重视、积极部署,加快推进交通强国建设。
  
  魏东介绍,《建设纲要》印发以后,交通运输部制定了学习领会宣传贯彻重在落实《建设纲要》工作方案,召开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启动视频会议,动员部署全行业加快推进交通强国建设。除了全面组织学习领会、广泛开展宣传贯彻外,交通运输部还印发了《任务分工方案》等配套方案。
  
  目前,交通运输部已开展《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1-2050年)》编制,并同步启动“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编制;联合发改委、财政部等7部门共同出台《关于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导意见》等。
  
  焦点1
  
  深圳探索通过经济杠杆支持绿色交通
  
  在发布会上,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徐忠平透露,为破解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难题,深圳市将探索用经济杠杆降低小汽车使用强度。
  
  “深圳这座城市很年轻,但它的面积很小,不到200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不足1000平方公里,2300万人在这里生活,360万辆车每天在这里出行。数据显示,每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深圳机动车的密度在全球都算比较高的。”在回答提问时,徐忠平首先这样介绍了深圳市的交通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徐忠平透露,深圳将探索以经济杠杆为主要手段的交通需求管理政策,促进道路资源向绿色交通倾斜。
  
  未来,深圳将打造以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目前,深圳市已建成8条城市轨道,运营里程约300公里,最高日客流超过650万人次,占每天1100万人次公共交通出行量的60%。
  
  徐忠平表示,深圳与东莞、惠州之间居住和商务的融合已经越来越显著,未来将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实现与相邻城市1小时通勤、2小时通达的发展目标。
  
  焦点2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交通建设
  
  “目前,‘长三角一体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上周五,一市三省的领导还在杭州召开了第二届长三角综合交通发展大会,合力推进一体化发展。同期还举行了第二届浙江国际智慧交通产业博览会,共吸引了20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参展,签约项目总投资接近400亿。”在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王寅中重点介绍了浙江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交通建设的成果和规划。据了解,浙江省将配合做好国家长三角一体化规划研究,先行谋划沪甬、沪舟等战略通道,共同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交通建设。
  
  “浙江将充分发挥运输方式齐全的优势,推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省域、市域、城区‘3个一小时交通圈’,构建优质高效的快速网、方便快捷的干线网、普惠公平的基础网和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形成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王寅中表示,目前,浙江省正全力推进打通省际断头路,其中杭长高速北延、杭州湾跨海大桥北接线二期等项目已全面建成,其余“断头路”项目也在有序推进当中。
  
  王寅中透露,浙江还将发挥“数字经济”优势,推进交通智慧化发展。在推进管理服务一体化方面,目前“一市三省”的交通部门已密切协作,开展了多轮联合治超等执法行动。同时,开通省际毗邻公交11条,积极推动公交“一卡通”“扫码支付”,坐公交和地铁,上海、南京、杭州一卡通扫码支付,给长三角地区的跨区域出行提供便利。
  
  背景
  
  交通强国分两阶段推进建设
  
  今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从2021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推进交通强国建设。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满意度明显提高,支撑国家现代化建设能力显著增强;拥有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城乡区域交通协调发展达到新高度;基本形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旅客联程运输便捷顺畅,货物多式联运高效经济;智能、平安、绿色、共享交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城市交通拥堵基本缓解,无障碍出行服务体系基本完善等。(记者 裴剑飞)

北京累计投入30亿元“反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

  新华社北京12月8日电(记者魏梦佳)记者从北京市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2014年北京开展南水北调对口协作工作以来,已累计安排资金30亿元,实施对口协作项目900个,用于支持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河南、湖北两省发展建设,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根据北京市南水北调对口协作工作实施方案,2014年至2020年,北京每年安排南水北调对口协作资金5亿元,用于支持水源区建设发展。北京16区分别与河南、湖北16个县(市、区)建立对口协作关系,结对开展交流合作活动。
  
  北京市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介绍,6年来,北京围绕“保水质、强民生、促转型”的工作主线,与河南、湖北两地共计开展900个对口协作项目,协助水源区在水质保护、精准脱贫、民生保障、产业转型等多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北京各区还累计额外支持资金2亿元,用于结对的县(市、区)发展。
  
  据悉,几年来,结合水源区实际情况,北京加大帮扶水源区发展生态型特色产业,助力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如推进水源区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发展,支持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并打造“栾川印象”“渠首印象”等一批绿色农产品品牌。

山东:2020年底前制定出省级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目录

  新华社济南12月9日电(记者陈灏)山东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2020年底前,制定出省级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目录;各市、县级政府依据老年人能力和需求评估结果,建立政府为困难老年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制度。
  
  山东省提出,将统筹现行特困人员供养、困难老年人补贴等政策,建立政府为困难老年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制度,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为确保养老机构“跟得上”,山东省提出到2022年底前,实现街道综合养老服务机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覆盖率分别达到100%、90%,每个县(市、区)培育发展专业养老服务组织不少于4家。
  
  同时,山东省还将大力开展互助养老服务,培养养老志愿者队伍。在2020年底前,将建立“时间银行”“学生社区志愿服务记学分”等互助志愿服务记录和激励机制。

新建小区养老设施要与住宅“三同步”

  新华社北京12月5日电(记者王立彬)今后新建城区及新建居住小区,要按国家标准规范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并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
  
  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司司长郑凌志5日在此间介绍《自然资源部关于加强规划和用地保障支持养老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时说,围绕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目的是从国土空间规划、充分保障用地等方面,完善支持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体系,保障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有效供给,积极促进养老服务发展。
  
  据介绍,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协调作用,落实“多规合一”,在编制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时,根据本地区人口结构、老龄化发展趋势,因地制宜提出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的规模、标准和布局原则。老龄人口占比较高和老龄化趋势较快的地区,应适当提高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比例。新建城区和新建居住(小)区要按照相应国家标准规范,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并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已建成城区养老服务设施不足的,应结合城市功能优化和有机更新等统筹规划,支持盘活利用存量资源改造为养老服务设施,保证老年人就近养老需求。
  
  指导意见的一大看点是支持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发展养老服务设施,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依法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建设用地自办或以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方式与其他单位和个人共同举办养老服务设施。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要求、依法取得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所有权人可以按照有关规定依法通过出让、出租等方式交由养老服务机构用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双方签订书面合同,约定土地使用的权利义务关系。指导意见鼓励盘活利用乡村闲置校舍、厂房等建设敬老院、老年活动中心等乡村养老服务设施。
  
  (转载自:人民网)

“华西—龙泉”医联体

  “两年来,我一直带着纵膈肿瘤生活,老感觉不舒服。”家住成都市龙泉驿区的欧老先生听说龙泉医院有华西医院专家指导,立即前去治疗。华西医院派来的心胸外科特聘专家王允教授考虑到患者年龄较大,和医护团队反复研究讨论后,决定实施微创胸腔镜经剑突下纵膈肿瘤切除术。
  
  “这种手术方式耗时短、创口小、出血少、恢复快。”欧老先生目前已康复出院。“在家门口就能做这种高水平的手术,不仅降低了看病费用,而且省了去大医院看病的很多麻烦,家人也省心。”欧老言语中充满感激。
  
  2017年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组建紧密型医联体,先后派出各专业专家教授58人,担任华西龙泉医院各科室学科主任或特聘专家,指导科室发展。目前,已形成了一批有特色的学术研究方向,培养了一批专业骨干,把老百姓留在家门口就医。
  
  “在华西医院专家‘一对一’‘手把手’指导下,我们现在不仅会使用先进的医疗设备,而且还能独立开展很多高水平的手术。”华西龙泉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陈钫深有感触地说,“医疗水平提升后,群众对我们医院和医生更信任了,来看病的人也多了。”
  
  华西医院不仅输出技术,还输出管理,派了3位医疗、护理、运营方面的管理人员,担任华西龙泉医院院长和副院长,负责医院管理。管理首先从改变医院理念入手,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同时,华西龙泉医院还依托“互联网+医疗服务”,上线微信自助服务平台,投放近百台自助设备,实现“一站式”服务,极大地方便了患者,门诊等候、挂号缴费、取药等降至10分钟左右,“看病烦”得到有效缓解。
  
  《 人民日报 》( 2019年12月06日 10 版)

中国将建30家左右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本报北京12月4日电(记者刘峣)在今天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表示,到2025年,全国将建设30家左右的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任务艰巨。科技部对示范园区的建设将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宁缺毋滥”。
  
  2018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今年11月1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建设山西晋中示范区和江苏南京示范区。加上此前的陕西杨凌示范区和山东黄河三角洲示范区,目前我国已有4家农高区。
  
  徐南平表示,目前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下一步,科技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服务和指导,与地方共同努力,谱写新时代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关于法讯参考

©2005-2018 法讯参考版权所有 电脑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681567

媒体合作:010-53398173

广告合作:010-53398607

服务邮箱:fxckzx@163.com

京ICP备17018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