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对不起良心的专业应该停办了

  “不能搞‘玩命’的中学,也不能办‘快乐’的大学。一部分学生天天打游戏、天天睡大觉、天天谈恋爱,‘醉生梦死’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一部分教师‘认认真真培养自己,稀里马虎培养学生’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一部分学校‘领导精力投入不足,教师精力投入不足,学生精力投入不足,资源配置投入不足’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在11月3日举办的2018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这样说道。

  吴岩认为,“回归本科教育”已经成为国际高等教育的共识和趋势,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高等教育。他指出,为全面发力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必须推动“双一流”建设高校率先建设一流本科,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特征,全面振兴本科教育。

  “无论是在美洲还是在欧洲,大学都回归到培养人的问题上来了。斯坦福、MIT、哈佛大学都在讨论这件事。我留意到,哈佛的刘易斯教授写了一本书叫《失去灵魂的卓越》,讨论哈佛大学如何忘掉了教育的宗旨。没有一流本科的大学是失去了灵魂的卓越,没有一流本科的学科是忘掉根本的‘一流’。”吴岩说。

  吴岩还表示,“我们要准确把握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特征。要特别警惕,我们的身子、脚已经迈入到普及化阶段里了,但是我们的思想还停留在精英化阶段,所有的事情都是用精英化的视角考虑,这样是不对的。”

  对于全面整顿本科教学秩序,吴岩强调:“专业、课程、教师、质保,这四点有变化,我们整顿本科教育就有突破口。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有人说专业是人才培养的腰,腰要是不好的话,这个人站不直,挺不起胸、抬不起头。因此,对不起良心的专业应该停办了。对学生发生作用的是课程,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单元和核心要素,我们要把课程建好,就是要消灭水课,打造有创新性、挑战度的金课。”

  据悉,11月2~4日在宁波举办的2018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本次论坛主题是“加快‘双一流’建设,实现内涵式发展”。15个国家的近50位外国专家,以及国内百余所高校及相关机构的专家学者,共1100余人参会。(叶雨婷)

国考报名今日18时截止 过审人数已近百万
国考报名今日18时截止 过审人数已近百万

  中新网北京10月31日电(冷昊阳)今日18时,2019年度国考网上报名通道将关闭。根据国家公务员局公布的数据,截至30日18时,已有近100万人通过资格审查,不过仍有部分职位“无人问津”。

  资料图:考试前争分夺秒复习的考生们。中新社记者 韦亮 摄

  截至30日18时 近100万人已过审

  根据国家公务员局此前发布的消息,2019年度国考共有中央机关75个单位和20个直属机构参加,计划招录1.45万余人。

  记者梳理发现,虽然今年的招录人数减少了近一半,但从整体报名情况来看,国考依旧保持了“高热度”。根据国家公务员局发布的数据,经记者统计,截至30日18时,2019年度国考通过资格审查的人数已经超过99万,直逼百万大关。

  此外,根据报名安排,今天是2019年度国考报名的最后一天,具体时间截止到18:00。尚未报名的考生需尽快提交报考申请。

  另需注意的是,按照报名要求,报名期间通过资格审查的,不能再报考其他职位;报考申请尚未审查或未通过资格审查的,可以改报其他职位。而10月31日18:00至11月2日18:00期间,报考申请未审查或未通过资格审查的,不能再改报其他职位。

  资料图:2017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考笔试。张斌 摄

  有职位竞争比超过3000:1

  每年国考,报名阶段都会出现“冰火两重天”的现象。今年也不例外。一些热门职位,其竞争比甚至超过2000:1。

  税务部门仍是考生选择的“大热”。在报名过审的人数中,税务系统的报名人数占据很大比例。与此同时,海关、海事等部门也受到大量考生的关注。

  具体到职位来看,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西双版纳调查队业务科室科员(2)一职计划招录1人,截至30日18时,已有3339人过审,竞争比高达3339:1。

  记者查询招考简章发现,该职位限制条件相对较少,不限政治面貌、不限基层工作经历、不限服务基层经历。此外,该岗位的学历要求为仅限本科,专业为理学、工学。

  此外,诸如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评审委员会案件审理处主任科员及以下、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气象局预报股业务管理科员等职位的竞争比也均超过2000:1。

  资料图:2017年国考,考生走出考场。张浪 摄

  这些岗位仍然“零报名”

  与一些岗位的报名火热相比,还有一些职位仍然“无人问津”。

  例如,公安部机关党委办公室主任科员及以下、国家能源局华东监管局行业监管处主任科员及以下、中国民用航空广西安全监督管理局空中交通管理处主任科员及以下、哈尔滨铁路公安局海拉尔铁路公安处车站派出所民警等多个职位的过审人数均为0。

  记者发现,这些“冷门”职位或是地域相对偏远,或是报名条件要求相对较多。

  例如,国家能源局华东监管局行业监管处主任科员及以下一职,工作地点为上海,职位本身相对比较优越。

  但与此同时,该职位要求考生具有5年基层工作经验,是硕士研究生及以上的中共党员,专业匹配较精准,还要求具有5年以上天然气管网设施运营、管理相关工作经验,具有高级职称。综合来看,该职位对考生的条件要求较高,至今无人通过资格审查。

  资料图:参加2017年中国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生们陆续进入考场。中新社记者 韦亮 摄

  专家:考生报考心态仍较稳定

  谈及今年国考报名的特点,中公教育公考辅导专家卢静斐在接受采访时称,和去年相比,国考整体报名规模并无下降。

  卢静斐还指出,虽然今年的招录规模减少近一半的职位,机会相对减少,但考生报考心态一直以来都是比较稳定的。

  “职位的地域属性和职位性质,以及考生自身条件及职业规划,依然是影响报考的重要因素。”卢静斐称。

  此外,卢静斐还提醒尚未报名的考生,虽然一些“冷门”职位要求较高或不太符合预期,但从竞争比和事业发展方面来看,选择这些职位未必就不好。“只要抱着积极向上的心态,及时扎根基层,也能有一番大作为。”

教育改革:打了补丁还须绣上花
教育改革:打了补丁还须绣上花

  推迟上学时间,不留家庭作业,实施弹性放学……最近,我国教育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新举措,旨在为学生减负。但部分家长反映,新的措施也滋生了新的困扰。专家认为,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应进一步增加优质公共教育资源供给,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引导家长“降解”焦虑情绪,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看上去很美,实际上很难”

  半月谈记者在多地调查发现,面对一些教育领域的新举措,家长非但不领情,还纷纷吐槽。“看上去很美,实际上很难。”一名受访家长说,一刀切式的新措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还带来了新烦恼。

  ——推迟上学“不轻松”。近日教育部发出通知,今年9月起,中小学上课不得早于8:00;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不得早于8:00到校,上课时间不得早于8:30。

  面对新的时间表,不少家长却犯了愁。对双职工家庭来说,上班时间通常在8点左右,不提前把孩子送到学校,家长怎么上班?但送孩子早了,学校还未开门,家长心何安?更有家长吐槽说:“上班、送孩子都挤到一个时间点,路上车更堵了。”

  ——“不留作业”引争议。8月30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8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提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

  学校不留作业,家长却“坐不住了”。“学校的作业太少了!”“没有书面作业,就没有预习、复习,怎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些家长找到学校反映,更有家长自行组建班级、年级甚至校际作业群,自行给孩子加码留作业。

  ——弹性离校不“弹性”。今年以来,各地陆续实行“弹性离校”制度,为小学生免费提供延时课后服务,缓解“放学早、下班晚”导致的“三点半”难题。

  冬季弹性离校时间一般为五点半,非冬季到六点,但许多学校出于安全考虑和管理方便,要求统一放学。家长即使早到了,也不能提前接走孩子。

  基础教育处在“焦虑”之中

  半月谈记者在对中小学生近视问题进行采访时,有初中生家长表示,升学面前分数为主,近视也没办法。“有限的时间是学习还是运动?目前,宁可舍弃健康,成绩更重要。”

  同样面对“疯狂补课班”,有的家长说,虽然孩子现在经常补课很辛苦,但是现在不拼,后半辈子更辛苦。

  “竞争催生心理焦虑,焦虑激化教育难题。”哈尔滨市雷锋小学校长关军认为,当前中小学生学业负担重的原因不仅仅在于教育体制本身,而是整个社会的竞争压力向教育领域传递的结果,因此出现了一系列竞争越来越低龄化的现象。

  与此同时,有的家长为了孩子上学,倾尽家产购置高价学区房;为了孩子补课,除了接送,还在补习班门外等几个小时……“一切为了孩子,也在一切伤害着孩子。”深圳市一名受访家长说,想给孩子更优的环境,但无形中剥夺了孩子快乐的童年,并由此陷入了一个事与愿违的“怪圈”。

  教育改革宜更精准更细致

  “当前的教育就是处在焦虑和无奈之中。”一名受访家长认为,升学压力前移,竞争愈发激烈,实际上折射的是公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与公共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愈发突显。不触及教育投入不足等根本性问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学生减负。

  如何破解改革中出现的新难题?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哈尔滨市一些小学通过组织学校志愿者、另聘专职员工等方式,在8点上课前为孩子提供看护服务,让“晚到校”与“早看护”同步实行。同时,为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当地政府机关推出错时上班政策,赢得不少家长支持。

  “打了补丁还要绣花,教育改革落到实处,细节很关键。”关军认为,在推行教育改革的同时,应不断完善相关社会政策,提供配套服务。例如,在推行课后服务时,教育部门及学校可根据家长和学生的不同需求,提供特长培养、作业辅导、临时看护等不同类型的选择,让教育更贴心、更细致。

  “要多向家长传递正确的教育观念,减少‘家庭增负’。”党的十九大代表、辽宁省盘锦市高级中学年部党支部书记、主任杨丹表示,要减少家长盲目补课的冲动和对孩子的机械式知识填充,引导家长发挥积极正向作用,帮助孩子找到自己喜欢的、适合的发展方向。

  “身体的健康、习惯的养成、思维的训练,都比一时的成绩重要,更有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沈阳市教育专家于永昌等建议,搭建家校合作平台,形成家校合力,为孩子提供更多德育、体育、美育的机会,享受更加全面、高质量的教育。(半月谈记者 杨思琪 王莹)

五部门发出通知:联手开展清理“四唯”专项行动

  北京10月24日电 (记者 赵永新)饱受诟病但又难以革除的“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以下简称“四唯”)现象,可能要说“再见”了。

  今日,科技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科院、中国工程院等五部门发出通知:联手开展清理“四唯”专项行动。

  长期以来,“四唯”在科研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院士评选等科研活动中盛行,不仅科教界怨声载道,习近平总书记也高度重视。在今年5月28日举行的2018年两院院士大会上,习总书记指出:“人才评价制度不合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的现象仍然严重”。

  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接连出台文件,要求改革“四唯”现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推行代表作评价制度,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影响”。《国务院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要求:“开展‘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问题集中清理”。

  值得肯定的是,此次专项行动,中央相关部门、单位先要“自我革命”——

  1.科技部:重点清理科技计划项目、人才项目、基地建设、机构评估、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以及所属事业单位职称评审、人员绩效考核等活动中涉及“四唯”的做法。

  2.教育部:重点清理学科评估、“双一流”建设、基地建设、成果奖励、人才项目等活动中涉及“四唯”的做法。指导和督促所属高校清理内部管理中涉及“四唯”的做法。

  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重点清理人才项目、职称评审等活动中涉及“四唯”的做法。

  4.中科院:重点清理院士增选、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经费、院所评估、人才项目等活动中涉及“四唯”的做法;指导和督促所属科研院所清理内部管理中涉及“四唯”的做法。

  5.工程院:重点清理院士增选等活动中涉及“四唯”的做法。

  6.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清理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涉及“四唯”的做法。

  7.中国科协:重点清理院士推荐、人才项目等活动中涉及“四唯”的做法。

  8.行业主管部门:重点清理机构评估、人才项目和人员考核等活动中“四唯”的做法。

  当然了,地方相关部门也要行动起来:组织清理地方科技计划项目、人才项目、基地建设、机构评估、科技奖励评审、学科评估、职称评审以及主管部门对下属单位开展绩效考核等活动中涉及“四唯”的做法。

  除了清理范围,五部门还指出了清理方向——

  1.对部门和单位政策文件中涉及“四唯”的规定进行修改;对本部门和单位牵头执行的法律和行政法规中涉及“四唯”的规定,提出修改建议。

  2.对各类考核评价条件和指标中涉及“四唯”的内容进行调整,具体表现形式包括但不限于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手册、评审细则等。

  3.对有关管理信息系统和工作表格中涉及“四唯”的内容进行修改。

  据悉,此次专项行动,采取“先自查、后督导”的做法:各部门和单位根据中央要求,先开展自行清理;自行清理的整改报告,于11月12日前报科技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科院、工程院。之后,科技部将会同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科院、工程院对各部门、各单位清理情况进行督促指导、梳理总结,确保落实见效。

国考报名开启三天超18万人过审 仍有职位无人问津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0月25日电 (记者 付强)25日,2019年度国考报名进入第4天。截至24日18时,已有超过18万人通过资格审查,不过仍有部分职位无人问津。专家提醒,已选定职位的考生应尽早报名,避免因遭遇报名高峰而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记者 武俊杰 摄" />

  中新社记者 武俊杰 摄

  超18万人通过报名资格审查

  根据国家公务员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10月24日18时,已有18万余人通过本次国考报名的资格审查,不过,仍有职位处于“零报名”状态。

  受招录规模缩减影响,从报名前三天的数据来看,2019年度国考报名的过审人数较往年同期有所下降。

  作为国考的招人大户,税务系统在此次报名中的吸引力仍旧很高,报名开始前三天,报名过审的人数中,税务系统的报名人数占据相当大比例。

  此外,从报名人数较多的职位来看,报名前三天,已有多个职位超过千人报名。而在竞争激烈程度方面,根据国家公务员局发布的报名统计表,截至24日18时,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有职位竞争比已达850:1。

  发 孟德龙 摄" />

  中新社发 孟德龙 摄

  新部门招录情况:部分职位竞争激烈

  本次国考招录,新一轮机构改革后出现的一些新部门,普遍获得较高关注。

  截至24日18时,应急管理部、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以及国家卫健委的某些招录职位,竞争比不断攀升。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其在各地分局的诸多职位竞争也日趋激烈。

  本次招录中,涉及北京新机场的职位也受到舆论关注。在本次国考招录人数较多的职位,中国民用航空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公安分局 “北京新机场航站区派出所科员”一职计划招录40人,截至24日18时,报名过审人数为48人。

  相比之下,同在北京新机场、计划招录人数较多的“货运区派出所科员”一职,当下过审人数依然为零。

  记者 韦亮 摄" />

  中新社记者 韦亮 摄

  报名高峰期即将来临

  2019年度国考招录,考生报名时间为10月22日至10月31日。

  虽仍处在报名前半程,不过,按照往年报名情况,从第五、六天起,国考报名将迎来高峰期,有可能引发网络拥堵。

  “与第二天相比,报名第三天无人报考的岗位已经少了很多,需要提醒考生,切忌盲目等待最后的报名时间,还是多从职位条件等方面综合考虑,尽快选择一个合适的岗位报考,避开报考高峰。”华图教育公考辅导专家李曼卿表示。

  此外,专家提醒,因所报职位可能面临审核不通过、需要改报的情况,尽早报名也能给审核及补充资料留足时间,避免意外的发生,同时给考生留出更多备考时间。(完)

校园性骚扰 护短只能颜面尽失
校园性骚扰 护短只能颜面尽失

  严肃、果断地处理校园性骚扰,并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这不仅不会恶化学校的声誉,反而是维护声誉的最好选择。妄图依靠掩盖和矫饰来维护“名誉”,最终只能取得反面的结果。

  --------------------------------------------------

  10月19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的一位女学生,在自己的QQ空间中实名举报教师王某某曾对其进行性骚扰,引起了广泛关注。事发之后,10月21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团委官微发布消息,证实2018年10月14日晚,该教师违规参加由学生支付费用的宴请和娱乐活动,期间存在违反高校教师师德的行为,经学校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给予该教师开除处分。

  近年来,多起校园性侵、性骚扰事件先后遭到曝光,让公众渐渐认识到了校园性侵、性骚扰问题的严重危害。令人遗憾的是,类似事件发生后,有的学校出于各种原因,没有充分重视,及时处理,以至于当事人在遭遇侵害后,又受到了心理层面上的“二次伤害”。而在最近发生的这起事件当中,从当事女生实名举报,到涉事教师遭到开除,一共只过了两天时间,吉林农业科技学院能够如此果断、高效地处理涉嫌性骚扰的教师,获得了公众的认可,也为类似事件的处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由于各种原因,比如在性侵、性骚扰发生后受到胁迫,难以跨过心理上的障碍,一些受害者往往选择用被动的沉默来应对不幸,以致相关证据散失,让施害者逍遥法外。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的这位女生,在遭受性骚扰后选择实名举报,既体现出巨大的勇气,也有助于学校方面积极开展调查。

  面对性骚扰乃至性侵,一味忍让只会助长加害者的嚣张气焰,让被害者深陷泥潭。某些高校出于维护自身声誉的目的,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意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提出“私了”,这种做法看似折中,实际上却是对施害者的纵容。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的做法,告诉了人们一件事:严肃、果断地处理校园性骚扰,并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这不仅不会恶化学校的声誉,反而是维护声誉的最好选择。妄图依靠掩盖和矫饰来维护“名誉”,最终只能取得反面的结果。

  由于高校没有执法权,面对涉嫌性侵、性骚扰的教师,高校至多只能从党纪校规层面对当事人进行惩罚。在法律适用上,校园性骚扰仍然存在不少灰色空间,校园性骚扰中更常见的“咸猪手”、语言侮辱等行为该受到怎样的惩罚,眼下依然没有定论。对此,教育部曾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中提出“教师不得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但是“不正当关系”的定义究竟是什么,依然有待阐明,而要落实这一规定,也需要各级教育主管单位的努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想要彻底消除校园性骚扰、性侵的威胁,让所有别有用心之人不敢伸出贼手,我们能做的、该做的还有很多。

  (作者:李勤余)

明令禁止“家长批改作业” 至少7地出台方案
明令禁止“家长批改作业” 至少7地出台方案

  多省份明令禁止“家长批改作业”

  家庭作业变身“家长作业”引关注;北京等至少7地已出台方案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

  近日,井冈山经开区一学校家长,因未批改作业被老师点名一事再次引发有关“作业乱象”的热议。微博截图

  近日,部分学校给家长布置作业,甚至让家长批改作业的“作业乱象”引发热议。

  据了解,早在2014年4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行为的意见》,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给学生家长布置作业,或让学生家长代为评改作业。

  新京报记者盘点发现,除北京外,至少还有6省份已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的措施。多地将家长批改作业列入“明令禁止”行为;学校给家长布置作业也属于限制或禁止范围。

  专家指出,批改作业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不能让家长代为完成。不过,也有受访家长、教师表示,学校给家长布置一些“轻量级”任务有助于增强亲子互动、对家长了解孩子学习情况也有助益。

  现象1

  家长适度参与 亲子互动“加分”

  近日,新京报记者走访多所学校发现,一些学校会给家长布置“轻量级”任务,如听写、手工作业等等。受访家长表示,对于亲子互动有助益,乐于完成。

  刘女士孩子在东城一所小学读三年级,她说,需要她参与的主要是语文和英语的听写作业,频率约每周一两次。刘女士认为,学校布置需要家长参与的作业,给家长的任务量很小,而且家长有义务教导自己的孩子。“家长不能把孩子全推给老师,自己对孩子都不上心,还能指望什么呢?”刘女士说,学校没有要求家长检查或者批改孩子作业。

  白女士孩子在西城区一所小学读四年级,白女士说,学校老师有时会布置一些手工作业,比如用易拉罐、旧纸盒来制作手工作品,她会与孩子一起完成。在自己有空余时间时,她也会检查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白女士说,类似的小作业用一个小时就完成了,孩子也挺喜欢这种形式的作业,“家长和孩子可以有个互动,挺好的。”此外,白女士在空余时间也会检查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

  五年级王同学告诉记者,需要家长参与的作业一般只需花费他们十分钟左右,比如为他记录跳绳次数、填写调查问卷、在作业和试卷上签字等。王同学说,老师没有要求过家长批改他的作业。他赞成让家长做一些在作业或卷子上签字的事情,“这可以让家长知道学校的教学内容,了解孩子学习情况,也用不了多长时间”。

  在海淀一所小学读二年级的杨同学说,平时老师会布置听写默写的作业,老师没要求家长批改,但必须签字。杨同学说,她也愿意和爸爸妈妈一起做手工作业。

  现象2

  亲子作业过难 家长只得“包办”

  也有家长指出,一些“任务”明显加重了家长负担,有“考家长不是考孩子之嫌”。

  西城区某小学四年级学生家长黄女士告诉记者,对于听写类作业,一般老师会要求家长先给孩子批一下,第二天老师还会再判一遍。每学期老师还会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做一两次手抄报,黄女士一般会在周末花三到四小时做这项作业,“比较麻烦,要自己设计,还要涂色”。

  杨女士的外孙正在东城区一所小学读一年级,杨女士不建议老师给家长布置作业,也不支持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作业。她说,这些作业加重了家长负担,而且很多情况下家长过于包办,完全取代孩子来完成作业,导致孩子失去独立思考和动手的机会,最后成了“考家长而不是考孩子”。

  杨女士给记者展示一张孩子手工作业成果的照片,照片中是一双白色帆布鞋,鞋子上画着漂亮的彩色长龙。杨女士说,这是学校给孩子布置的亲子手工作业,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她说,孩子妈妈邀请闺蜜,两个人花了四小时完成了作品,“孩子就在一旁看着”,这个作品最后还获了奖。“亲子作业其实也‘亲子’不到哪儿去,而且还要买一双鞋,画完了洗不了也穿不了。”杨女士说。

  随后,杨女士又给记者看了河北邯郸一位家长的朋友圈照片,这名家长在朋友圈中晒出老师布置给她和孩子的一份选择题试卷,其中一题为“党章规定可以申请入党的年龄为满()岁”。

  ■ 声音

  “家长作业”应避免造成负担

  在朝阳区任教的一位小学老师认为,对于学校布置的“家长作业”,评判标准不应绝对化,也不该一刀切。对孩子的教育,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都负有责任,“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有必要帮助孩子学习,适量、有质量的“家长作业”有利于孩子的学习,也能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这位老师说,一些学校学生人数多,有的班级有四五十名学生,他们的学习能力、天赋不同,老师很难顾及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家长应该给予孩子学习上的帮助,适当的“家长作业”能在这方面起作用。不过,“家长作业”不能演变为完全由家长包办的作业,任务量也不能过多,应注重提升质量,避免给家长造成较大负担。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教师不应布置过多作业,要让孩子、家长和教师自身从作业中解放出来。要提高学生的成绩,不应追求作业的数量,而应注重作业的质量。

  熊丙奇认为,教师布置的作业必须由教师批改,这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不能让家长批改。对于出现老师让家长批改作业的现象,熊丙奇认为,这说明教师自身也深受作业之困,解困的办法是让作业量回归“适量”。

  ■ 盘点

  多地出台措施治“作业乱象”

  记者检索发现,目前国内多个省份已出台方案,要求加强对中小学作业的管理,并对中小学布置家长作业或让家长批改作业等行为作出明确规定。

  今年9月30日,陕西省发布《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教师不得要求家长批改教师布置的作业或纠正孩子的作业错误,不得布置要求家长完成或需要家长代劳的作业,杜绝过度要求家长参与学生作业的完成与批改。

  今年4月,山东省教育厅发布《山东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课后作业,小学三年级及以上的课后作业,需按照《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严格控制。此外,学生作业批改必须由教师完成,不得让家长批改作业。

  此外,辽宁、宁夏、江苏、浙江等多个省份也已经出台相关方案,明确禁止或限制中小学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让家长批改作业。

家长写信给媒体,细数自己“如何一步步与校内教育离心离德”
家长写信给媒体,细数自己“如何一步步与校内教育离心离德”

  编辑老师:

  我是一名初一学生的家长,一个月前我带着紧张与自豪把孩子送进了我们这个城市中一所让周围人艳羡的著名公办初中,期待孩子在这所名校里破茧成蝶,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但是最近发生的一些事让我如鲠在喉,不得不说。

  孩子进入初中,首先需要适应的就是学业压力的骤然增加,不仅所学科目增加了不少,所学知识的难度也明显加大了,体现得最为明显的就是数学。开学一个月来,孩子的数学成绩起起伏伏,我们做家长的心里确实着急,但是也明白适应的过程总是伴随着痛苦和煎熬的,孩子只有挺过去才能真正跨过这个坎。所以,每当孩子从学校出来愁眉苦脸地告诉我“今天考试又‘凉凉’了”时,我会回答她:“没关系,咱们找到错误的原因就好了”,“现在暴露问题越多以后越轻松”……

  一语成谶。孩子“暴露的问题”果然越来越多,数学成绩从90多分一路降到了及格线,最初只是个别难题不会做,到后来,前面的题也要反复纠结才敢作答,试卷后半部的题根本没有时间看考试时间就到了。

  安慰孩子的同时,我试着跟老师联系,告诉老师孩子的特点,分析孩子在学习上可能遇到的问题,并不期望老师给孩子开“小灶”,只是希望老师能关注到学习程度不同的孩子。老师的回答客气而简练:“谢告知。”

  后来两天,孩子晚上没有再愁眉苦脸地拿着数学卷子问我,心中欣慰,检查孩子作业时也发现她做得都很完整,便拿出一道数学题让孩子给我讲讲,没想到她却说:“妈妈我不会。”“不会你怎么答的?”“我在网上搜的答案。”“搜了答案自己不会做有什么用?”“我先把答案抄上,再研究这个答案,有些题慢慢就能想明白,有些题抄完答案也还是不明白。”

  一番对话下来,我没办法再淡定了:最怕孩子把学习变成应付作业,也担心孩子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变成一知半解的夹生饭。

  于是我带着严厉的语气跟孩子强调: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老师讲课,仔细听例题的讲解、仔细听老师的错题分析,不会就去问老师,第一次接触新知识时要全神贯注。

  没想到孩子一下子委屈起来,“老师讲得很快,有时候一节课用来讲新课的时间也就十几分钟,很多同学之前学过奥数,现在也在报课外班,他们听懂了老师就不讲了,然后就做题,我都不知道自己哪里不懂。”

  我愣住了。

  一直以来,我没怎么给孩子报课外班,即使无数“过来人”告诫我,我都一笑而过。不仅因为我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更因为我对公办学校一直充满信任,“只要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听讲,老师还能不好好讲课?!”

  怕自己的判断太过片面,我让孩子拿着不会做的题去问同学,结果同学说:“考试的时候这道题我也不会做,等周末我让课外班老师再给我讲讲。”

  怎么会这样?!

  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从同学手中要来了数学课外班老师的微信,老师很快添加了我,我便跟老师说了孩子的数学学习情况,本以为老师会马上要求我报他的课外班,没想到老师当时就让我把孩子的几次数学试卷拍照给他,“我这两天研究一下孩子的这些试卷,找找孩子数学学习的漏洞,这两天有不会的题就微信问我。”

  我知道这个老师的水平不一定比得上学校的老师;我也知道老师热情的背后极有可能是不希望丢掉我这个潜在客户;我还知道如果真把孩子放进了培训班,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课业负担及最终要面临的没完没了的刷题;我更知道孩子的成长除了学知识外还有其他,这些是课外班给不了的……

  但是,那一刻,这些都变得不重要了,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在黑暗房间中摸索的人,正当陷入无法找到出路的恐惧中时,突然出现了一个同行者,说:“我知道路,咱们一起走。”

  这两年国家正在花大力气整治课外培训市场,我也一直是那个拍手称快的人,但是,这个时刻我动摇了。

  作为一名家长,我深知国人对学校、对老师有一种来自骨子里的尊重和信任,“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但是,猛回头间发现,这种信任的纽带松散了。

  记得孩子“小升初”的时候,所有家长都万分焦灼地等着权威的声音,终于等来了学校的家长会,但是会上班主任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天的政策我不回答任何问题,一切都以大会的内容为主。”相信老师的这句话也是听从了学校的指令,而学校给出这样指令的背后,可能是担心老师解释的万一不够准确会造成家长更多的困惑。

  但是,对于已经被网上多如牛毛的信息轰炸了多时的家长来说,多么希望学校能成为自己的“救命稻草”!

  学校把我们家长往外推,培训机构在做什么?每到新政策出台的时候,我的手机上就会收到来自机构的各种公益讲座信息:“为您讲解最新小升初政策”“中考改革来了,告诉您如何应对”“高考改革后家长要做哪些准备”……

  虽然我知道,公益的背后一定是时不时“植入”的培训班广告,讲座人的立场一定是看似站在家长一边,实则是站在培训行业的立场,甚至根本就是在为房地产开发商“站台”,但是每次这样的讲座现场总是人满为患。因为,“学校不做过多的解读”所以我们这些家长需要“占领”足够多的信息才能进行甄别,因为“孤军奋战”时需要同行者,而培训机构巧妙地把自己变成了我们的“同行者”。

  就这样,家长们与公办学校渐行渐远了,或者说身体上仍然紧密结合,但是实际上已经“离心离德”了。

  我也开始加入这支队伍。

  “十一”假期,女儿终于在课外班上了数学课,巧的是,课后的那个晚上有个初中同学问了她一道数学作业题,女儿看了一眼就习惯性地回答自己也不会,但是,过了一会儿,她竟然把那道题解了出来。女儿当天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这样的感受:“我静静地回忆了刚才课外班上老师讲过的方法,竟然解出了题目,而且还打电话讲给同学听,自信慢慢找回来了。”

  说实在的,看着这些变化,我的内心有甜更有苦。

  记得6年前,当我的孩子离开幼儿园成为一名小学生的时候,我曾经痛苦过,因为眼见着个性鲜明的孩子一下子被整齐划一地变成了“同一款”,我担心这样的学校教育培养不出有创造性的人;现在,我再一次陷入迷茫……

  煎熬中的妈妈 林爻

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节目《守护明天》第二季举行首映式

  人民网北京10月11日电 11日下午,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举行大型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节目《守护明天》第二季首映式。最高检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军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努力打造符合新时代需要的优质法治宣传教育产品,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全方位做好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推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未成年人保护理念。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出席首映式并讲话。

  张军指出,近年来全国检察机关切实履行“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建立健全检察官以案释法制度,立足办案加强法治宣传和普法教育,取得积极成效。《守护明天》系列节目就是一项重要成果。在两季节目制作过程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相关部门认真严谨、精益求精,体现了对未成年人保护的高度重视和一流专业水准,给予了检察机关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大力支持。

  张军强调,检察机关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遵守宪法、崇尚宪法、依宪治国要从娃娃抓起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参与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要结合司法办案,以需求为导向,努力提供广大未成年人、家长和学校迫切需要的新时代法治宣传教育产品。要抓住突出问题,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新特点新形势的分析,立足典型案例,深入剖析原因,提出专业意见和建议,推动完善法治。要注重采取人民群众尤其是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法治教育方式,潜移默化中培育孩子、老师、家长们法治精神,推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未成年人保护理念。

  慎海雄介绍,央视与最高检联合推出《守护明天》节目是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加强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举措。《守护明天》第二季聚焦家庭、社会、网络、学校中的最新问题,通过10位检察官的精彩讲述和少年司法、心理、教育等领域专家的共同讨论,为观众呈现国家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成果,回应了公众的普遍关切,传递了媒体的温暖关怀,展现了法治的坚强力量,营造了共同保护未成年人的良好氛围。

  最高检党组成员、副检察长童建明出席首映式。《守护明天》第二季部分主创人员,部分专家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及中学师生代表参加首映式。

  据悉,2017年,最高检与央视在“法治进校园”全国巡讲活动的基础上,联合制作了《守护明天》第一季节目。第二季共10期,将于2018年10月14日起在央视社会与法频道播出。

开放办学,让学生寻找更好的自己
开放办学,让学生寻找更好的自己

  郑州二中校长王瑞参加学生的读书分享活动

  “向家长开放,向社会开放是郑州二中教学改革的一个创举。”2010年,时任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这样评价郑州二中的开放办学举措。以开放为统领,郑州二中校长王瑞通过信息化、国际化、自主化发展来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放手让学生去寻找更好的自己。

  开放办学:激活“死水”

  “考虑到安全等因素,现在许多学校的大门越关越紧,加上传统的封闭办学管理理念,学校和社会之间始终存在一道无形的鸿沟。学校的发展缺乏‘活水’,缺少生机和发展动力。”王瑞说。

  2010年10月,刚刚担任郑州二中校长不久的王瑞,对自己、对师生用了一个“狠招”:实行开放办学。只要经过身份确认和预约,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可以进入任意教室听课。

  “我想通过开放、多元、弹性、自主的办学机制和模式,最大限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王瑞说,刚开始,这样的理念饱受质疑,教职工压力巨大,也担心学生学习成绩会因此受到影响。

  但很快,教职工就尝到了甜头:很多教育名家涌入郑州二中指导学科建设,学生成绩提升显著;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所等知名高校的教授都曾为老师们作专题报告,老师们足不出郑州就可以聆听到不同的教育思想。

  经过8年的坚持,郑州二中开放办学已经从“打开大门”深化为学校理念、思想上的全面开放。数以万计社会各界人士走进学校参与到教育中来,数千名家长通过写建议等方式参与学校的发展建设。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霍益萍评价说,开放办学让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大教育格局有了着力点。

  面向现代化,用科技提升学习效率

  2011年秋季,王瑞在高一年级创建了两个信息化创新实验班,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预习、上课、写作业、改作业都靠它。

  “这样的教学模式构建了学生自主学习为特征的移动自主学堂,转变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郑州二中数学老师李丽敏说,以数学为例,用电脑做作业可以实现选择题正答率的快速统计,方便老师掌握学生水平和教学进度。学校同时在电脑上设置监控软件,不允许学生登录与学习无关的游戏等软件。

  一开始,许多家长担心,这种方法能取得高分吗?事实消除了家长的疑虑。2014年,包括第一届创新实验班在内的学生毕业时,郑州二中在全市同类学校中一本上线率增幅排名第一。

  现在,便携式移动终端、丰富的校本资源库、自主研发或合作研发的多种智能平台等已成为郑州二中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载体。王瑞认为,教育信息化将有益于学生知识广度的扩展以及学习效率的提升。

  面向世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学生

  一个偶然机会,王瑞与美国顶尖公立高中托马斯·杰弗逊科技高中结缘。2011年秋季,他促成了一次两校学生之间的网络交流活动。

  “对方学生敢于表达、思维活跃,而我们的学生拘谨沉闷、循规蹈矩。”被深深刺痛的王瑞下定决心,要通过国际化发展为学生打开更多认识世界的窗口,搭建更多走向国际的平台,让学生在交流中、在合作中开阔国际视野、丰富见识、增长才能。

  为此,王瑞不遗余力地促成两个学校缔结为姊妹学校,并与美国“蓝丝带学校”加州汇点高中进行项目合作,连续7年选派学生参加在美国举行的全球青少年领袖峰会。现在,国际夏校、国际交流学习、国际冬令营……郑州二中学生在这些活动的磨砺中逐步褪去了当初的青涩。

  自主发展,寻找更好的自己

  半月谈记者在郑州二中人工智能教室看到一个制作完整的机器人。据介绍,这个机器人从前期采购零部件,到设计研发、调试、制作、竞赛全部由学生自己完成。郑州二中还打造了微电影节和微电影选修课,由学生自主进行文学剧本的撰写、剧组的筹建、前期的拍摄以及后期的制作。

  “这些课程源于王瑞校长确定的‘自主发展,快乐成长’理念。学生们对课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动手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都有很大提升。”郑州二中副校长姜波介绍。

  “做教育必须要明确我们将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王瑞认为,我们的育人目标应是“培养全面而有个性的创新人才”,实现这样的目标仅靠功利化的应试教育是不行的,要以多元化课程为载体,为老师和学生开阔视野,让他们去寻找更好的自己、去遇见更好的自己。(半月谈记者 王林园)

关于法讯参考

©2005-2018 法讯参考版权所有 电脑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681567

媒体合作:010-53398173

广告合作:010-53398607

服务邮箱:fxckzx@163.com

京ICP备17018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