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在说话:看看新农村背后的数字 有你们村吗?
大数据在说话:看看新农村背后的数字 有你们村吗?

       新华网北京12月9日电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11月23日,贵州宣布最后9个深度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不仅标志着贵州省66个贫困县实现整体脱贫,这也标志着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完成。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近日,天眼查发布企业大数据报告,试图通过企业发展的变化来展现832个“贫困县”近五年来的努力及成果,另外也从乡村医疗、乡村教育、农副产品电商、乡村旅游等方面,通过数据客观探寻“新农村经济”的蜕变。

  “脱贫攻坚”,你看得见的变化

  各省“贫困县”超3成企业新增于“脱贫攻坚”期间。

  数据显示,各省份“贫困县”在“脱贫攻坚”期间新增的企业数量均占该地区企业注册总量的30%以上。其中,贵州省在“脱贫攻坚”期间新增的相关企业数量占比最大,超过60%;其次为湖北、新疆、四川、安徽、西藏五个省份,新增企业占比均超过50%。

  另外,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近五年来,各省份“贫困县”企业新增数量较过去五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涨幅,且主要集中在50-150%。其中,涨幅最大的两个地区为海南和新疆,分别高达174.57%和171.99%。

  “第三产业”新增企业数量多,科技创新势头显露

  数据显示,我国各省份“贫困县”近五年新增企业较为集中地分布在“第三产业”,其中,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的相关企业总量占比超6成。

  各省份“贫困县”近五年新增企业中,有超过60家为挂牌上市企业,近200家产生过融资事件,500余家为高新技术企业。有超过3.8万家相关企业拥有专利。其中,贵州省的“贫困县”拥有专利的企业数量最多,超过1.4万家,平均每个“贫困县”有超过200家拥有专利的企业。

  基建升级,促进“乡村振兴”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我国今年前11月新增7.5万家乡村教育相关企业。

  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共有超89万家乡村教育相关企业。地域分布上看,山东省相关企业数量最多,近9.5万家,占全国总量的10.66%,其次为湖南省和广东省,分别拥有超过7.4万家和6.3万家相关企业。

  此外,我国今年前11月新增11.2万家乡村医疗相关企业,同比增长47.7%。我国目前共有近46万家乡村医疗相关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占比超6成。行业方面,主要集中分布在批发和零售业(60.33%)以及卫生和社会工作业(9.66%)。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超过66%的乡村医疗相关企业均成立于5年内。截至11月底,我国今年前11月共新增乡村医疗相关企业近11.2万家,较去年同比增长47.7%。

  产业升级新机遇,土鸡蛋也有“大舞台”

  “互联网+农业”新跨界,为我国20万余家农副产品相关企业开拓上行之路。

  近年来,“直播+电商”等网购新方式风生水起,越来越多消费者通过观看网络直播下单购物,网购已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属,也不仅仅是城区的专属,也在向农村地区延伸。

  数据显示,我国现有近219万家农副产品相关企业。从地域分布来看,四川省的农副产品相关企业数量最多,近20万家,山东省和安徽省位居第二和第三位,分别拥有近18万家和14万余家相关企业。

  从企业注册数量趋势来看,近十年来,我国农副产品相关企业年度注册数量持续上升,增速较为平稳。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11月底,以工商登记为准,我国今年已新增近56万家农副产品相关企业,已经超过2019年全年新增总量,同比增长超62%。

  商务部网站显示,我国早在2014年即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到目前已累计支持1180个示范县,实现了对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全覆盖,农村电子商务得到快速发展,农村网络零售额由2014年的1800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7万亿元,规模总体扩大8.4倍。

  目前,我国目前有超过21万家农副产品电商相关企业。从地域分布来看,福建和广东两省的农副产品电商相关企业数量较多,总数超过4万家,占全国近两成。另外,山东、重庆、陕西和湖南同样拥有数量较多的农副产品电商相关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支持电商、快递进农村,拓展农村消费”。截至11月底,以工商登记为准,我国今年已新增近10万家农副产品电商相关企业,数量超过2016-2019年新增相关企业数量之和。

  电商作为新兴业态,既可以推销农副产品、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又可以推动乡村振兴。尽管我们在农村电商发展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难题,但随着农村电商生态体系的不断成熟,农村电商的市场空间将会进一步拓展,未来,农村电商必将大有可为。

  乡村游扮靓“别样冬天”,我国农家乐相关企业注册总量较十年前翻了三番。

  数据显示,2020年1-8月,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12.07亿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收入达到5925亿元。此外,自驾、短途、家庭亲子游成为乡村旅游市场新趋向。

  我国目前有超过19万家农家乐相关企业,个体工商户占比超过75%。行业方面,主要集中分布在住宿和餐饮业(76.59%)和农、林、牧、渔业(16.66%)。

  从地域分布来看,四川省的农家乐相关企业数量最多,超过2.2万家,其次为湖北省和重庆市,分别拥有1.8万家和1.6万家相关企业。另外,新疆、陕西、贵州、浙江、安徽等省市地区的相关企业数量均超过1万家。

  值得一提的是,2010-2019这十年期间,我国农家乐相关企业注册总量由原来的2.6万家增长至21.6万家,翻了三番。其中,2015年相关企业注册增速高达38%。

天猫“双11”助销1406个县域41万款农产品

  今年天猫“双11”,阿里巴巴平台累计销售1406个县域的41万款农产品,并创造多个“第一次”:第一次推出“价值超10亿”农产品地域品牌,第一次为未摘帽贫困县设专区,第一次全面启用农产品上行“高速公路”,第一次展示完整的农产品数字化流通网络……

  自2014年以来,阿里巴巴聚合数字经济体20多个业务力量,不断升级“亩产一千美金”数字助农体系,探索中国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帮助农民从脱贫走向致富。据了解,最近三年阿里巴巴平台农产品总成交额超过5400亿元。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阿里巴巴脱贫基金打造了电商、生态、健康、教育、女性等五种脱贫模式,天猫“双11”设立10亿元助农消费补贴,并为52个尚未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打造专区,今年参与天猫“双11”的贫困县商家达到38万。

  为打破农产品上行“瓶颈”,今年“双11”,菜鸟首创的“农村快递物流智慧共配”项目已经覆盖全国25个省份670多个县域,真正实现了“快递进村”。在源头产地,阿里巴巴通过与农业农村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助力200多万个农民合作社实现数字化转型。(高杨)

江西大力推动绿色农产品“携码入市”

  新华社南昌11月9日电(记者 陈春园)正值蜜桔丰收季节,江西兴国县崇贤乡三角村国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给一批销往上海的蜜桔贴上农产品二维码。今年9月,公司正式被纳入江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消费者只要扫一扫二维码,就能清楚了解蜜桔的生产过程、采收日期、检测结果等信息。

  公司负责人张功森说:“自从蜜桔‘携码入市’后,就像随身携带了一份‘体检报告’,闯市场时也从‘土老帽’变成了‘正规军’。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蜜桔销量大增,价格也上去了,今年公司已销出近20万斤。”

  江西是全国知名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从2016年开始,江西着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推动建立覆盖省市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这一平台由多部门共同参与建设,在平台上,农产品产销全环节均被纳入动态管理和监测,产品来自哪里、打过什么药、用过什么工序,这些信息一目了然。消费者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登录追溯网、拨打语音查询电话、发送短信等方式,均可对产品信息进行快捷查询。目前,江西已有2.9万家农业企业被纳入质量安全追溯管理,3000多家企业的农产品实现“携码入市”。

  记者发现,被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的农业生产企业,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意识大大增强。赣南脐橙主产区信丰县在所有脐橙生产企业推广使用“信丰脐橙”二维码,力争实现信丰脐橙防伪溯源全覆盖,并建立了24个村级采后服务站,目前脐橙生产加工企业在各级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的注册率已达90%以上。

  为更好唱响“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战略,江西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列入智慧农业整体规划,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形式激发生产经营主体实施追溯管理的积极性。2016年以来,江西每年还投入2000多万元,累计开展各类农产品检测超过18万批次,有效保障了绿色有机农产品的品质。

让小农户变成精品农业供应商

  让小农户变成精品农业供应商

  浙江天台:跳出三农兴三农,拓展农业增效空间农户增收通道

  天台县是浙江省内山区县、“加快发展县”,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低收入农户占比较高。跳出三农发展三农,当地近年多管齐下拓展三农增效空间、农户增收通道,探索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工业思维解决三农问题

  种什么、怎么种、怎么卖,是掣肘小农经济效益的三个关键问题。天台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陈忠强表示,小农户种养殖参与市场竞争时,长期以来处于绝对劣势,收入低且缺乏保障。

  工业思维解决三农问题。依托更加严密的组织、精细的分工,让小农户变成精品农业供应商、职业农民,从而提升附加值。

  公用品牌“天台大农场”,正成为浙江县域农业发展的一张名片。点开微信小程序,果蔬、茶叶、家禽、四合院、梯田、民宿等充分展销,小农户在线兑现了更高价值。

  记者了解到,天台县供销社作为牵头单位,引进中国供销集团浙江天台绿色农产品物流园项目,从选择种养殖品种,到组织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再到打造线上“直供基地+物流园+社区生鲜店”,线下“掌上菜场+配送到家+天台大农场”的流通体系。

  一头连接小农户,一头连通大市场。作为强有力的市场载体,“天台大农场”发挥综合作用,其与当地25家种养殖基地、15家合作社农产品供需合作,并收购小农户50%以上农产品。

  疫情以来,天台大农场依托菜品储存、配送能力,既是兜底小农户农产品销售的“蓄水池”,也是进村入户保障日常生活的“机动队”,期间销售滞销果蔬、鸡肉等40多吨,并到户配送2万多单菜品,受益农民超过8.3万人。

  此外,破解三农资源“小散弱”问题,政府注资、村民入股、乡贤捐资、村级监管的“村级资金互助社”也展现协作成效。目前,天台县16家村级资金互助社资金总额648万元,发放贷款462万元。

  三“不漏”三“清零”

  天台县374个行政村中,有275个是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有低收入农户6800多户、1.2万人,其中超过70%存在病、残情况。

  全国决胜全面小康之年,天台县结合自身发展阶段,提出农民减贫增收目标:坚持“不漏一村、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做到“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清零、年家庭人均收入8000元以下情况清零、集体经济薄弱村清零。

  在做大发展蛋糕、三农提质增效的基础上,天台县针对低收入农户欠缺发展要素、自身能力薄弱的实际情况,集结“一户一策一干部”的结对帮扶团,立足“抱团”拓展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持续改善的保障通道。

  天台县委常委、副县长项慧明介绍,当地实施“低收入农户持股计划”,因地制宜组织发展家禽、水果、茶叶、药材、高山蔬菜等生态高效农业。此外,将集体经济薄弱村的零散资金集中,以飞地模式“借鸡生蛋”,抱团发展种养殖、购买物业等。

  天台大农场、绿色中农批的物业项目今年投入2976万元资金,为62个扶贫重点村购买商铺出租,发展物业经济,预计每村每年收益3万元以上,惠及1488户低收入农户,每户每年可获得500-1000元收入。

  让山村野趣在市场中兑现价值

  位于天台县西南部的龙溪乡,九山半水半分田。龙溪乡黄水村与龙溪水库大坝之间,有一处山涧地带蜿蜒十余里,谷幽、水秀、潭多、山清、石奇,鲜有人工雕饰痕迹。

  这片沟壑曾是农户增收的屏障,如今得名“龙潭幽谷”。杭州游客张萌说,见惯了名山大川、人造景观,更喜欢“天然去雕饰”的山村野趣。

  让野趣在市场中兑现价值。龙溪乡打造“龙潭幽谷影视写生产业扶贫”基地,今年已吸引5000多名剧务人员、艺术工作者前来拍摄、写生。当地还与横店影视城达成合作,不仅每年收取3万元租金,更为周边农户提供大量服务业机会。

  十里红枫、百年洋房、千年古村、万亩梯田,天台县南屏乡旅游资源丰富。其中,前杨村的南黄古道是全国八大赏枫基地之一,翠东村的“莲花梯田”能够全景式观赏丘陵梯田,山头郑村则被誉为“最后的原生态古村落”。目前,南屏乡第十届红枫节活动正在筹办中,古道、枫叶将吸引数万名游客。

  “在兴商建市中提升三农附加值。”天台县委书记杨玲玲表示,农民增收是系统工程、长期命题,身处沿海经济发达省份,面向市场挖掘红利、想方设法“把蛋糕做大”,才能有力带动农民持续增收,与时代同步发展。

  记者了解到,目前天台县有上市公司8家,领跑浙江省内26个“加快发展县”。这些龙头企业作为支柱,让当地经济层次更高、底座更稳,既带动中小企业产业配套,也为三农从业者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记者 方问禹)

出栏量增加 猪肉价格或持续下行

  “生猪和猪肉价格近期都在回落,同比涨幅显著收窄;节日前猪价将稳中有降,后期将继续回落。”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增勇对经济日报记者说。

  9月份,生猪价格上涨预期减弱,出栏积极性增加,周价格跌幅从9月初呈加大趋势。

  近期猪价为何持续回落呢?朱增勇认为,主要因为供给稳步改善。

  虽然猪肉供应整体仍然偏紧,但是8月份商品猪出栏量环比增加,同比降幅开始明显收窄。

  国家储备肉多频次投放也保障了猪肉供给。截至9月25日,2020年以来国家已累计投放储备肉34次,合计59万吨。其中,仅9月份就投放了4次,合计7万吨。储备肉具有价格优势,保障了市场的猪肉供给,有效减少了猪肉价格上涨风险。同时禽肉等替代肉类供给充裕。

  另外,猪肉进口量继续显著增加。7月份我国进口鲜冷冻猪肉42.45万吨,猪油脂进口0.77万吨,合计43.22万吨,环比增长8.4%,同比增长120.2%,创下月度猪肉进口数量新高。前7个月累计进口猪肉及猪油脂255.5万吨,同比增长138.5%。

  对于后期猪肉价格走势,朱增勇表示,养殖户压栏涨价心理减弱,生猪出栏积极性提高。截至8月份,能繁母猪存栏已连续11个月环比增长,规模养殖场新生仔猪数量已连续7个月环比增长,且增幅明显。按生产规律推算,能繁母猪存栏和新生仔猪数量增长所带来的生猪供应增加,在9月份后开始逐渐显现。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全国生猪市场供应量将持续增加,国庆节后猪价或将转入下行通道。(黄俊毅)

从“老三样”到“新三园”——重庆开州农业产业化发展观察

  新华社重庆9月28日电题:从“老三样”到“新三园”——重庆开州农业产业化发展观察

  新华社记者 李勇、陈国洲

  绵密秋雨中,重庆开州区大进镇红旗村高山上的万亩茶园云雾缠绕,让这个摘下穷帽走向小康的山村充满诗情画意。

  村民蒋开洪倚靠在他家小超市门口看雨:门前就是生态茶园,山那头是康旅药园,再翻过山是果蔬园。脱贫攻坚中发展的“新三园”彻底改变了这里的模样。

  “以前种的是苞谷、洋芋、红苕这‘老三样’,去掉买种子、化肥等的成本,挣不了什么钱,土地慢慢地都撂荒了。”蒋开洪说,现在他家以5亩地入股合作社,除了固定分红,他还在茶园里当“工人”管护40多亩高山生态茶,一年有2万多元的收入。

  大进镇位于大巴山区深处,2014年贫困发生率达18.7%,是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2017年8月,重庆市决定由18位市领导担任18个深度贫困乡镇脱贫攻坚指挥部指挥长,并由18个市级扶贫集团进行对口帮扶。大进镇迎来了重庆市委组织部扶贫驻镇工作队。

  “‘新三园’代表的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产业,在大进镇是茶园、药园、蔬果园,在其他乡镇可能是柑橘、花卉、生态园,是成百上千种农业新供给。”重庆开州区区长蒋牧宸说,脱贫攻坚中,开州区每一个村庄都因地制宜地发展了优势产业,通过“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激活了农业潜力,并进一步与乡村旅游融合,多维度为乡村振兴赋能。

  在大进镇新元村,漫山遍野的金荞麦长势正好,修葺一新、黑瓦黄墙的农家小院点缀其中。村支书左仁平正在查看药园长势,他说自己当了27年村干部,种了一辈子地,第一次深刻感受到这土地的价值。过去农地一年一季种苞谷、洋芋或者红苕,现在5月种四季豆、6月种白玉萝卜,或者来年2月套种土豆,一块地收好几茬,每亩年产出从过去的不足1000元增长到现在的5000元左右。

  “新三园”背后是农业产业化、一体化发展。今年4月,“巴味渝珍”杯重庆市第三届斗茶大赛就在大进镇红旗村万亩茶园举行,令“巴渠茗茶”名噪一时;去年11月,首届三峡道地中药材交易博览会在开州举办,签下总金额超53亿元的56个中药材加工、康养、产销大单;在开州区浦里新区,一个规划面积达3.6平方公里、年产值达150亿元的食品医药产业园正在崛起;农村电商集配服务已经延伸到每一个村庄,解决了农产品日常销售问题……

  “新三园”成了“新三景”,变身优质乡村旅游资源。今年国庆期间,一条连接大进镇到四川宣汉“巴山大峡谷”景区的旅游公路即将通车,游客到这里欣赏田园风光的同时,还能采茶、摘果、挖药,体验农家生活。

  蒋开洪开了20多年小卖部,以前商品卖不动经常放过期,如今,小卖部变身小超市,商品销售“提档升级”。“现在村里人的腰包慢慢鼓起来了,游客也多了起来。”蒋开洪说。

  2019年底,大进镇的贫困发生率已降至0.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1500元。

  重庆开州区委书记冉华章认为,从“老三样”到“新三园”,反映的是脱贫攻坚中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产业调整的大趋势。他说,“脱贫攻坚为偏远山村带来了新的产业、新的发展模式,为当地脱贫后实现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丰收节期间,上万农民参与淘宝直播新农人主播大赛

  在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农民们在下地干活时拿起手机这个“新农具”。数据显示,在丰收节期间开展的淘宝直播新农人主播大赛,已经有超过1万名主播报名参加,淘宝农人主播的总数更是突破了10万。

  截至目前,淘宝直播上的农产品直播场次已经超过183万场。广东、浙江、山东、江苏、福建、云南、河南成为了农产品直播场次最多的省份。他们在田间地头、山河湖海用手机镜头展示了独特的丰收画卷。最懂农产品的主播,加上最贴近原产地的直播场景,让村播成为打造农产品品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每月15号是淘宝直播村播日。9月15日,淘宝直播上有1万多新农人主播,在自己的直播间一起为家乡好货助力。

  在这些新农人主播中,有人在大学毕业之后留了下来,帮助当地的农民销售出更多农产品。也有人工作多年之后回到家乡,建设家乡。

  山东主播田家四姐妹,就放弃了北京上海的工作,回到家乡通过互联网电商帮助万千果农创富。她们每天至少进行3小时的淘宝直播,场均销售额超过5000斤。潍坊的羊角蜜瓜、红心萝卜、蓬莱的太婆梨等都通过她们的直播间走进千家万户。如今她们还给山东的农民开起了直播课,让更多人能够干上“新农活”。
  淘宝主播田家四姐妹

  新农人主播大赛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淘宝直播农人主播基地、学院和机构的数量都在迅速增加。自8月份以来,淘宝直播的农人主播机构数实现翻番。农人主播基地和学院的数量一个月内就增长了10倍,堪称中国农村最大的“人才市场”。

  淘宝直播已经成了农民的必修课。在甘肃礼县,一年内已经举办了三场关于淘宝直播的大型培训。从这个培训班里走出来的农人主播就有200余名,出现了“六十岁老农张大爷”、“返乡创业青年李大方”等一批优秀主播。

农业农村部:长江禁捕退捕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

  央广网北京9月20日消息(记者朱敏)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明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将实行为期10年的禁捕。农业农村部近日通报,目前,长江禁捕退捕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

  根据中央部署,2021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将实行为期10年的禁捕。截至今年7月底,通过逐船逐人登记造册,农业农村部最终核定沿江10省、市退捕渔船11万多艘、渔民23万多人,摸清了退捕渔船、渔民底数。农业农村部长江办政策规划处处长衣艳荣介绍:“截至9月上旬,长江流域重点水域退捕渔船回收处置率达到了95%,应该说年底前完成全面回收处置能够确保。”

  目前,退捕渔民的安置保障工作也正有序推进。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三里乡爱国村村民张庆龙此前以在鄱阳湖打鱼为生。退捕上岸后,在村委会的帮助下,张庆龙转产从事黄鳝养殖产业。张庆龙说:“村委会会请专家到我们现场去指导,村干部会带着我们一起搞销路,像这样我们就不担心卖,做起来也比较有信心。”

  发挥退捕渔民水产捕捞等技术专长,大力发展涉鱼产业是各方解决上岸渔民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目前相关部门正加快推动船网回收处置、补偿资金发放、渔民转产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落实。韩长赋介绍:“有条件的地区抓紧出台参照被征地农民标准把退捕渔民纳入社会保障的具体政策措施。拓展渔民就地就近转产转业空间,实施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确保每个退捕渔民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有相对固定收入。”

  据了解,目前各地配套资金比6月底增加了30.55亿元,退捕渔民已落实社保和转产就业比例分别为60%和50%。与此同时,经过公安、渔政和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开展专项整治,非法捕捞也得到初步遏制。

安徽:中国农民丰收节南陵系列活动多姿多彩

(本网讯 叶斌  通讯员 刘斌  桑惠)2020年9月20日上午,秋意浓浓,皖南大地稻浪滚滚,一片金黄,到处呈现出五谷丰登的喜人景象。安徽省芜湖市农业农村局、南陵县人民政府主办,芜湖霭里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南陵系列活动,在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南陵县烟墩镇霭里村举办。

活动现场

上午10时,霭里村处处洋溢着欢乐和喜悦,鲜艳的旗帜迎风飘扬,金黄的稻谷和色彩缤纷的场景,处处充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喜悦的农民们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用秋收的累累硕果庆祝丰收节的到来。

活动开始,霭里村党支部书记代表全村村民欢迎八方宾朋,他说:我代表霭里村村民向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霭里村共庆丰收。

霭里村是芜湖市西南大门,自然、人文景观丰富,有宝山寺、油盐石等美丽的传说;全村古树遍处,环境清幽,空气清新,森林覆盖率达到85%,境内小格里省级森林公园,为地球同一纬度保存最为完整的原始次生林。在各级党委、政府支持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霭里村相继建成了大木山,仓里、桥头、格里胡等美丽乡村,依托小格里森林公园,建设十里油菜花廊、向日葵基地,连续五年成功举办过小年、祭灶王等民俗活动以及2018年、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特色民俗文化相融合,目前霭里已经创成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7个国字号的称号。

近年来,霭里村坚持发展乡村旅游,成立国有文化旅游公司整合村民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行业协会等力量统筹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全村经济实体达35家,可同时容纳2000人就餐,300人入住。初步满足了游客吃住玩、游乐购,形成了多方位、多元化良性循环发展。2019年全年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经济收入1100万元以上。如今,这片绿水青山已真正成为霭里村民的金山银山。勤劳、友善的霭里人正在学说普通话,讲礼仪,树新风,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喜迎八方来客。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

文艺演出

今天是我们丰收的节日,我作为一名最基层的村干部,深感责任重大,我们要以过去的成绩为起点,继续加大乡村旅游的投入,有效开发整合旅游资源,加快产业多元化发展,增强服务理念,打造生态霭里、和谐霭里、富裕霭里、宜居霭里、爱你霭里。把我们的霭里建设得更加富裕、更加美好。

旗袍秀

在庆丰收活动现场,传统打莲湘、丰收腰鼓、划旱船、音乐村庄秀、旗袍秀等本土文艺节目和民俗表演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村民的驻足。游客们竞相走进农家,体验榨麻油、做米面等农家活动,搜罗自己或家人感兴趣的农副土特产品、手工艺旅游纪念品。

村里妇女腰鼓队

在演出现场,欢快灵动的舞蹈《霭里阿婆的幸福生活》将现场观众的目光都吸引到主舞台。《防疫抗疫社工情》《丰收乐》《等你来》等农民喜闻乐见的民间特色文艺精彩纷呈,引得台下观众连连叫好。

下午1点半,一场别开生面的南陵首届农民歌手大赛在金色的田野里拉开序幕,来自全县的农民歌手12强从田间地头走向多彩的舞台,激情饱满,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曲目唱响了新农村、新农民的新气象和新风尚,也唱响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最强音。

球赛

在村旁的绿茵场上,南陵县首届农民足球赛正热力开赛,8支由农民朋友组建的代表队逐队厮杀,比赛双方使出了浑身解数,奋力拼抢,朝着对方的球门发起猛攻。(生活富裕起来的农民在尽情享受丰收喜悦的同时,体验着体育运动带来的无限乐趣)与此同时,一场农事趣味比赛也在美丽乡村的田间地块火热进行中,参赛选手们挥洒着汗水,纷纷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搓玉米、运南瓜、割稻子,欢笑声、加油声、呐喊声此起彼伏,场面好不热闹。

农事趣味比赛

同时在庆祝丰收节现场及村里村外,人山人海,熙熙攘攘,各种皖南民间小吃、水果、手工艺品等,满目耀眼,让人眼花缭乱,留恋忘返。这个丰收节真是不一般!

芜湖籍山镇:防控做到“五个一”

  “需要我就上,这是身为共产党员必须做到的!”1月22日以来,在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籍山镇惠民社区一百余人组成的志愿者微信群里,大家每天都争先恐后的要求“上一线”。这样的场景着实让人感动。
  
  疫情无情人有情,在当前严峻形势下,籍山镇政府通过迅速摸排、严密监测、网格包片、党建引领、机关干部下沉等多措并举,凝心聚力打造出了一条充满“人情”温度的抗疫防护网。
  
  一面旗帜一呼百应,党员先行守护一座城
  
  籍山镇地属县城辖区,常住人口约18万,人员居住密集。自防控疫情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指挥下,镇党委、镇政府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和执行力,在疫情隐患排查中细致入微,不漏一户一人。为减少人口流动造成的疫情传播隐患,镇里发动37个党员先锋队、800多名党员集结在党旗之下,通过党员分散式入户宣传,在群众心中时刻敲响着疫情防护警钟。
  
  一个喇叭穿街走巷,声声提醒温暖千家
  
  春节后天气大好,往往会让宅在家中几天的群众对外蠢蠢欲动,对疫情开始疏忽放松。为此,籍山镇政府组织辖区内37个村和社区工作人员,利用移动宣传车辆进行拉网式广播,宣传一至七号《南陵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通告》《给广大居民的一封信》等,播放量达600余次。这种“喇叭全覆盖”的宣传方式,也让群众开始自觉履行居家“职责”,效果立竿见影。
  
  一个马甲闪耀红光,点点汇聚炼成"定心丸”
  
  面对疫情防控的突发性,籍山镇党委、政府有着自己的“定海神针”,组建了一支“春谷雨"志愿服务队,该志愿服务队共有注册志愿者17843人,已经投入到此次疫情防控一线中的志愿服务人员达1000余人。他们身着红色志愿马甲,星星点点分布在城区的各个角落,不仅为群众及时宣传科学的防疫知识,同时也在县城各小区内实施清洁和消毒。“看见红衣服的志愿者就感到很安心!”群众纷纷在为这些志愿者竖起大拇指称赞。
  
  一个口罩和一瓶消毒水,战士披甲共破难关
  
  当前控制疫情蔓延的最有效措施就是阻止人口流动,为此,籍山镇党委、政府采取机关干部下沉模式,与村、社区工作人员形成合力,城区118个小区封闭出入口185处,各村民组设置100余处劝返点,规范小区和村民组出入口管理,限制人员聚集以及随意流动,并在多处设立标语牌:阻击疫情 人人有责 安心在家 利我利他等宣传标语随处可见。同时宣传防控喇叭不停播。为了千千万万的群众,身在一线的工作人员一个口罩和一瓶消毒水,就是为他们工作保驾护航的最强装备。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自我鼓劲表示:“现在最要紧的就是守好自己的岗位,做好防控,我们都是抗疫阵营中的战士!”
  
  他们在党旗飘扬的每一处岗位上抒写着对党、对人民的赤诚之心。
  
  (叶斌  张丽)

关于法讯参考

©2005-2018 法讯参考版权所有 电脑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681567

媒体合作:010-53398173

广告合作:010-53398607

服务邮箱:fxckzx@163.com

京ICP备17018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