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籍山镇:社区防疫“巷战”正在进行中
芜湖籍山镇:社区防疫“巷战”正在进行中

 
  
  连日来,随着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不断深入,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籍山镇望华楼社区,不断加强疫情防控,群防群控,紧紧筑牢疫情防控防线。
  
  “我们社区辖区共有18个小区,大多是老旧小区且是开放管理,流动人口比较多,社区党委多举措进行摸底排查。”社区党委负责人谢慧玲说。
  
  疫情发生后,为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社区从1月22日,第一时间成立了“疫情防控党员先锋队”,辖区党员干部积极申请加入,并迅速投入到疫情防控战役中,协助社区摸排上报疫情信息和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在党员干部带领下,辖区越来越多的群众志愿者汇聚成了战“疫”的洪流。
  
  完善网格化管理。社区严格按照八个网格区域划分,实行地毯式追踪、网格化管理,将防控措施落实到户、落实到人,做到“防输入、防蔓延、防输出”,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有效遏制疫情扩散。
  
  宣传部署到位。社区利用电子屏、朋友圈、居民微信、社区党组织微信群以及电信短信群发,及时将疫情防控知识、一封信及通告向辖区居民推送,全方位在小区主干道及楼栋张贴宣传,并利用微型广播设备助力社区工作人员日常巡查。
  
  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力度。社区联合物业小区及时广泛地开展一场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卫生知识宣传,组织志愿者对楼道、电梯间及小区晨晚练点公共设施等进行消毒,并对辖区农贸市场等病菌易生多发地点的环境卫生,加强整治,把环境治理举措切实落实。
  
  暖心服务送上门。截至目前,社区共摸排登记25位武汉返乡人员,2位已超过潜伏期,均在居家观察中。每天社区电话或微信回访监测温度跟进,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每天上门测量体温并联合社区提供多次送温度计等上门及随访服务。
  
  社区防疫,人人有责。当前正处于疫情防控关键期,每个人都应当从自我做起,少出门,少聚集,勤洗手,勤通风,戴口罩,讲卫生,为阻断病毒传播渠道、遏制疫情蔓延多作贡献。待到春暖花开时,让我们取下口罩!繁花与共!打赢社区疫情防控“巷战”这场阻击战!(作者 叶 斌  何涌涌)

  芜湖:居家隔离不隔爱  籍山镇志愿行动暖人心
  芜湖:居家隔离不隔爱 籍山镇志愿行动暖人心

志愿者在看望辖区武汉返乡人员

  
  1月22日以来,为持续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籍山镇“春谷雨”志愿服务队,在籍山镇人民政府统一安排下,组织志愿者走访看望辖区内从武汉返乡人员(家庭),给他们送去生活所需品,让这些返乡人员充分感受到地方政府和乡民的温暖和关爱。
  
  每到一户,志愿者们将选购好的水果、蔬菜、面条等日常生活物资,送到他们家门口,并温馨地用电话同他们交流,询问他们当天的体温,叮嘱他们注重个人卫生健康防护,勤洗手、常通风,家庭成员之间要佩戴医用口罩,如发生不适要及时上报就诊。不到人群集中区域,不参与各类聚会,保护好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这些返乡人员非常感动,发朋友圈感谢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爱。
  
  在籍山镇,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活跃着志愿者的身影。在当前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战争中,籍山镇“春谷雨”志愿者们勇于担当,冲锋在基层最一线,主动上门为居家隔离的家庭,做好后勤保障等服务工作,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虽然居家隔离,但隔不断家多人民的温情和爱。(作者 叶斌   何凤娟)

从“村村通”到“通村村”——“通字诀”激活贵州乡村“微循环”

  从县县通高速公路到村村通硬化路,从“群众乘车难、客运经营难、物流进村难、学生上学难”到“通村村”客运服务接通千村万寨,“地无三里平”的贵州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念好“通字诀”,打通农村交通运输、通信网络、乡村物流等发展的“堵点”,乡村“微循环”愈来愈活络。
  
  “车还是那些车,路已经不是原来的路”
  
  群众有出行需求,正规班车以前却不好坐。印江县梵净山旅游客运有限公司总经理田茂军说,乡镇到村的班车没几个人坐也要发车,70%的线路呈亏损状态,效益不好导致发车频次低,群众等候时间长更不愿坐班车。而正规包车手续繁琐,要先去村里开证明,再去道路运输局审核,村民有急事更愿意找“黑车”。
  
  贵州多地试点开通“通村村”农村出行服务平台后,利用大数据技术,整合农村客运监管数据、营运数据,为农村群众提供客运班线查询、预定,包车、订制班车(校车)等出行服务,一批“黑车”被吸纳进平台转为正规班车,缓解了农村客运运力的不足。
  
  “车还是那些车,路已经不是原来的路。”田茂军说,一方面现在农村路况好了,另一方面客运服务更规范,路线设置更合理了。
  
  “滴滴出行”农村版方便群众出行
  
  基础设施建好更要用好。2017年底,贵州实现建制村公路通畅率100%、建制村通客运率100%。2019年5月,贵州将实现全省30户以上村民组通硬化路目标。但如果没有网络化、高效率的农村交通服务,就可能造成农村“路通了”却依旧“不好走”。
  
  贵州省雷山县道路运输局局长杨胜刚说,“通村村”相当于“滴滴出行”的农村版,但更加灵活和便于监管。农村群众通过手机App、热线电话和村服务站点,可以实时就近呼叫班车和出租车,查询公交和班车线路、实时位置及到站时间,也可以预约包车服务,实现按需发车、预约出行,有效提升运行效率。
  
  据统计,“通村村”平台通过人、车联网,精准匹配农村运力和出行需求,使农村群众出行候车平均时间从原来的2小时缩短到30分钟以内,出行时间平均减少21.3%;农村客运车辆载客率由56%上升到89%,车主普遍感到营运利润增加。
  
  截至目前,贵州全省88个县(市、区)建成了“通村村”调度中心,建成3000余个村级服务站,平台累计注册客运公司765家,客运车辆4.7万余辆,服务近40万偏远地区的农村群众。
  
  “通村村”——通的是乡村振兴动脉
  
  从村村通硬化路到推广应用“通村村”,这其中发展的主线是要把基础设施做成服务网络,并朝着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发展方向努力。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负责人认为,“通村村”让通村班车实现正常化、正规化,还提供小件物流快递存取、批量农产品运输包车等服务,激活了因物流不畅而沉睡的资源,加快城乡要素流动,服务“工业品进村、农产品进城”战略,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电商企业网上“销货”、村级服务站点集中收储并标准化包装、“通村村”跑腿由村到县接入骨干物流网,这种协作模式解决了特色农产品尤其是小宗农产品进城出省难题。雷山县通过“通村村”与电商融合,促进上行销售增加3100余万元,带动全县农民增收1280万元,2万余人实现创业就业。
  
  ——逐步链接景区景点、传统村落、乡村旅游点。城里来的游客下了高铁,就可以通过“通村村”约车或包车到达景点,或者附近的乡村旅游点。
  
  在以“通村村”为代表的运输服务优化转型升级促进下,贵州省的旅客周转量、货物周转量近年来保持快速增长,其中货物周转量2018年增速达13%。

抢时令 采茶忙

  3月31日,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杨家湾镇的周驿茶场,茶农在采摘“明前茶”。清明节临近,当地的茶叶进入采摘“黄金季”,当地茶农抢抓时令采摘“明前茶”供应市场。

春耕有“智慧” 带来啥变化?

  央视网消息:今年春耕有啥新变化?火热的春耕一线,有哪些新风貌?在乡村振兴政策的引导下,透过春耕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哪些新成效?《央视财经评论》邀请到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姜楠和财经评论员万喆做客演播室,深入解析。
  
  农业农村部表示,今年,国家继续强化农业科技装备支撑,中央财政计划安排180亿元农机购置补贴,支持农机深松整地1.4亿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有望达到400个。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姜楠:前几天在黑龙江进行调研,我们看到,现在的农业机械装备非常精良 了,拖拉机安装了卫星定位系统,很多大型农机安装了高科技产品,包括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自动导航系统也逐渐在农业中推广,这对于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发挥了 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农业生产一个重要的任务是要完成精量和精确的播种,农业科技设备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农业生产越 来越有科技范儿了。
  
  财经评论员 万喆:过去说锄禾日当午,现在有了农业机械和设备,春耕作业变得轻松多了。近年来,很多的资金都投身于农业,大家认为农业是未来特别有前景的产业,这实际上体现出在新技术的带动下,农业现代化正在稳步发展。

中央财政支持轮作休耕3000万亩

  农业农村部3月13日发布,作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今年中央财政支持轮作休耕试点面积为3000万亩。在3000万亩轮作休耕试点中,轮作面积为2500万亩,比去年增加500万亩,休耕面积为500万亩,比去年增加100万亩。
  
  据了解,今年是我国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的第四年,中央财政支持的试点规模不断扩大,从2016年的616万亩扩大到现在的3000万亩,中央财政已经累计安排补助资金近100亿元,今年的补助资金还将继续增加。

雨天菜花价涨 菜农加紧采摘

  央视网消息:近期,南方持续的阴雨天气让不少地方菜花的价格上涨了一些。这几天广东阳江的菜农正在抓紧时间护理和采摘菜花。
  
  记者看到,原来数百亩的菜花已经基本采摘结束,地里还留下许多菜叶,现场仍有一些菜农在护理最后一批即将上市的菜花。据菜农介绍,用菜叶遮挡起来不仅可以避免雨水拍打,而且菜花的成色更好,在市场上更受欢迎。
  
  菜农介绍,春节期间,阳江天气晴好,菜花的收购价格一度下降到每斤两毛钱,让菜农损失不少。不过,最近的雨天造成蔬菜产量的下降,价格上涨到了每斤1.2元。
  
  阳春岗美镇素来有耕种菜花的传统,是当地人的重要的经济来源,今年菜花的种植面积拥有800亩,从春节前一个月开始便陆续有菜花上市,目前已经进入采摘收尾期。

“每一寸土地都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前,大会首场“代表通道”在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开启,8位全国人大代表接受国内外媒体采访。其中,两位“农民代表”述心声、传民意、话责任,聚焦“三农”领域热点话题。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全国人大代表、河南远东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党永富首先说:“《农民日报》是我常看的报纸。”
  
  “大家好,我是党永富,来自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的一位农民,因为我长期跟土打交道,大家都称我为‘土代表’。”党永富一直关注土壤污染防治问题。
  
  2018年,他第一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就提了6条与土地污染防治有关的建议。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2018年5月,内蒙古的农民刘大成流转了1.3万亩土地种高粱,让刘大成没有想到的是,这片地是已经被污染的耕地,出来的高粱苗大片、整片枯死。
  
  得知这一消息后,党永富立即安排技术员到当地帮助刘大成治理土壤污染。“不管刘大成有钱没钱,我都要帮他治,每一寸土地都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党永富说。经过治理,刘大成的土地恢复了健康,挽回了经济损失400多万元。
  
  “从2005年开始,我累计治理了被除草剂污染的农田2100多万亩。”在党永富看来,除草剂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是世界难题。这些年,他和他的技术团队一直致力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党永富说:“2017年,我带着研发的新材料到新疆巴里坤县,与河南省对口援疆办开展科技援助,对巴里坤整县的土地进行化肥减量后,经过农业农村部评估,在化肥减量20%的情况下,粮食增产了8%,品质提升3个点,土壤也松软了。”

推广农村土地征收、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等成果

  人民网北京3月5日电 今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李克强在介绍2019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指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广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成果。深化集体产权、林权、国有林区林场、农垦、供销社等改革。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健全粮食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改革试点。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广袤乡村必将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2019中央一号文件出台 聚焦三农五项硬任务

  备受关注的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文件”)于2月19日发布。
  
  在今天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等对文件进行解读。
  
  2019中央一号文件是自2004年起连续第16个聚焦“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提出,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三农”领域有不少必须完成的硬任务。
  
  韩长赋表示,到2020年,我们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我们党对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我们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所以,今年的一号文件对“三农”工作是围绕这些硬任务作重点部署的。
  
  具体有哪些硬任务?韩长赋介绍,一是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硬任务,是重中之重、急中之急。这一任务包括要重点解决好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大“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力度。减少和防止贫困人口返贫,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
  
  第二个硬任务是抓好粮食生产。韩长赋指出,“这始终是农业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和首要任务,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也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各种不确定风险增加的压舱石。”文件强调,要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就是稳面积、稳产量、稳政策,提出要稳定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举措,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5亿亩,粮食产量保持稳定。要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的特殊保护制度,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另外,也提出到2020年确保完成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的任务。
  
  第三个硬任务则是增加农民收入。韩长赋介绍,到2020年,农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硬指标。农民收入已经连续九年增幅快于城镇居民收入,今明两年要保持农民增收好的势头。
  
  第四个硬任务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必须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确保到2020年农村人居环境得到阶段性明显改善。
  
  第五个硬任务是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文件提出要实施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加强农村饮水、道路、用电、住房、物流、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农村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建设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生态宜居乡村。

关于法讯参考

©2005-2018 法讯参考版权所有 电脑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681567

媒体合作:010-53398173

广告合作:010-53398607

服务邮箱:fxckzx@163.com

京ICP备17018480号